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育种材料创新力度不足,我国玉米综合性状优良的骨干亲本材料相当匮乏,玉米种质基础趋同化问题逐年加剧.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番兴明认为,解决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必须从亚热带玉米种质中挖掘优良基因来改良我国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王岭 《今日科苑》2009,(12):149-149
文本结合紧凑型玉米的研究情况,提出关于我国紧凑型玉米种质创新途径和育种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选育背景及技术路线 针对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的实际和四川特殊生态对玉米品种多样性和广适性的迫切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热带种质资源,创新性地将温带和热带两种种质的优良特性聚合到自交系及杂交种中,构建独特的育种技术路线——用优良温带种质自交系豫32、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赖氨酸玉米育种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赖氨酸玉米育种台于1973年,终止于1995年底,历经20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最终归于失败。该文对我国高赖氨酸玉米育种的历程做了详细叙述,同时对其经验教训予以总结,以便对以后的育种者有所衬托裨益,不注意种质基础改良,育种方法乏探索,对育种材料上存在的不良性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是我国高赖氨酸玉米育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1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了"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西藏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咨询论证会。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汇报了"西藏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编制工作,建设在"十二五"时期饲草科技专项研究基础上,根据"十三五"重大科技需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相关要求设立"西藏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围绕野生牧草驯化选育和种繁技术研究、优良牧草引种育种与扩繁技术研究和示范、牧草种子化产业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基金》1989,3(1):58-58
野生大豆是我国的资源优势,如何开发利用这项资源,挖掘新的蛋白潜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该项研究在王金陵教授主持下,通过对几个优良大豆栽培品种与8省、市野生和半野生大豆杂交的76组合后代的选择和回交改良,筛选出一批蛋白含量高、产量潜力大的新品种,改良了野生大豆许多不良农艺性状的育种中间材料,丰富了我国大豆育种的种质资源。从理论上阐明了野生、半野生大豆利用的潜力及其相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基础,而通过诱发突变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创制农业生产需要的优良基因则是现代种业的重中之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舒庆尧教授长期从事作物种质创新、生物技术和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创制了一批水稻优良材料,对当前和今后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传晓,1972年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育种新技术研究,围绕生物技术与基因组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方案,先后主持国内玉米基础种质自交系、数个种业公司基础种质自交系基因组学遗传鉴定分析,为这些种质的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分析基础。研发出高效率的基因编辑技术方法,并应用于玉米株型、育性、产量与品质等重要性状种质的创制,有关发明技术与创制的种质正在逐步推出玉米种业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前景。主持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课题以及“HarvestPlus”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1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玉米低氮逆境下高籽粒数目优异等位基因功能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专利号: ZL201010263549.1)。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培养研究生16人,曾获省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6):F00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2年3月,隶属于国家科技部:该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研究,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实验室研究对象为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包括基因图谱研究:重要基因分离克隆;功能基因组研究;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基.因发掘研究: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新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历来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我院特点,在农业生物学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以及农作物品种改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广泛收集优良种质资源,利用远缘杂交、组织培养、理化诱变等方法,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研究培育出了一批我国缺少但又急需的具有特异优良性状的新种质(新品系、新品种)。现仅就“八五”期间在粮棉油方面育成的几个主要新品系和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王舰 《青海科技》2008,15(1):13-15
本文对青海省马铃薯育成品种的种质构成和亲缘关系、审定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明确青海省马铃薯主要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对我省马铃薯育种资源的创新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一、获奖项目介绍本项目利用热带玉米群体,经过多年大胚籽粒轮回选择和适应性、农艺性状改良,选育出云南省独创的高油高淀粉玉米种质,成功地拓宽了高油玉米的遗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我国空间诱变工程育种研究取得新成果记者近期获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系性状表现优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随着人造卫星等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诱变工程育种技术已成为人类获取新型农作物物种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其利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多种宇宙射线、重粒子和交变磁场等复杂环境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可以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5)
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关的育种工作者都十分的重视育种工作的进行,培育出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有效的借助基因工程对于玉米育种影响。当前,转基因玉米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研究,很多的国家也建立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玉米转基因理论和技术体系,我国也不例外,基于此,文章也对于基因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玉米我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增产因素中,玉米新品种的贡献率达到55%左右。”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李建生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其持续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但是尚不能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其中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将多学科相结合,实现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模块优化组装,对未来的玉米育种事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综述了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鱼类遗传育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了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在分析我国鱼类遗传育种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以银鲫、草鱼和黄河鲤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全基因组解析,性别控制、抗病、耐低氧、饲料高效利用等分子模块解析,以及高产抗病异育银鲫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进展,由此探讨了在集约化和生态化养殖趋势下未来鱼类遗传育种和水产种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同时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育种技术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大豆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实施,已经鉴定到若干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了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模块耦合效应,创制了一批大豆优异种质材料,成功培育多个高产、优质的初级模块大豆新品种,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挖掘利用和创制,推动自主性整合公共数据库构建,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大力开展大豆高产稳产突破性技术和豆粕替代饲料的研究,加快分子设计育种和人工智能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创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增强我国大豆自产能力,缓解大豆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3,(10):139-141
<正>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3年组建并恢复玉米选育种研究工作,以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为重点,2003至2005年承担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四川省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内江市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内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科研体系建设",是内江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科技支撑单位。2004年至今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院(所)联合育种、联合试验"、四川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及预备试验、内江市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自开展育种工作以来,以收集、改良和创新玉米材料为指导,先后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数百份,含热带种  相似文献   

20.
主要作物品种资源潜力及其开发的区域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毓英 《资源科学》1999,21(1):9-14
作物及其品种是特殊的农业资源,通过育种改良作物种性,可以协调作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虽然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的品种改良在作物产量增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作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仍然巨大;作物品种的品质改良依然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区域、作物品种资源、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