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概念入手,分别从产学研结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客观的需求;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等几方面阐述了产学研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院紧紧围绕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体系。文章提出了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零距离"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建设以弘扬职业价值为特征的校园文化等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设置只有全面贯彻并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受教育者自身的需求。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当今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资源整合缺乏合力,高校人才输出缺乏对行业需求的响应。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及内在机理,发掘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作用及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系统阐述其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合作,藉由专业认证、执业资格考试及终身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为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促进作用,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改进措施,为工科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产学研模式及实践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已经发展十余年,对企业和高校具有积极互补意义,对社会技术发展和应用影响深远。目前我国产学研的模式是以政府、企业主导形式为主,无论从政策、观念、企业或高校主体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企业对技术发展战略的观念上还有待积极协调和统一。应改变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选择合适的产学研模式,以企业需求导向为产学研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高校产学研模式及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已经发展十余年,对企业和高校具有积极互补意义,对社会技术发展和应用影响深远.目前我国产学研的模式是以政府、企业主导形式为主,无论从政策、观念、企业或高校主体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企业对技术发展战略的观念上还有待积极协调和统一.应改变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选择合适的产学研模式,以企业需求导向为产学研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才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迫切需要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并通过与卡特比勒等公司联合办学的实践性探索,实现了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发展大政方针,解放思想,改变思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畅通就业渠道,注重需求专业,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为西藏经济发展和西藏社会跨越式发展输送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年限较短,应注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计算机课程,优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进行探究,研究高效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颉晓明 《大众科技》2009,(7):179-180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的要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产学研结合的思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形成合作教育的思想,建立"互惠互利,互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三个课堂"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为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结合本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实践,通过研分文献及考查调研,总结出目前我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校企合作办学,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专家团队服务企业,以项目合作为纽带的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结合高职教育中,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浅析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我院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通过与卡特比勒公司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文君 《科教文汇》2007,(10Z):219-220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一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模式固定。因此,培养的人才也是“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这种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固定的培养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格格不入,其弊端日渐显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个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的原则,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  相似文献   

19.
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教育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校企合作教育 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关键在于高职教育要准确科学地定位。我们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结合建筑行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情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我们学院自己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坚持三个协调”:即坚持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术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模式固定。因此,培养的人才也是“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这种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固定的培养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格格不入,其弊端日渐显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个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的原则,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五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