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五陵少年”是形成于西汉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文化群体。“五陵”指渭北咸阳原上五座西汉帝王的陵墓。为了强干弱枝,奉守山陵,西汉政府多次迁徙六国后裔、郡国豪杰、高赀富人、吏二千石、丞相、将军、列侯、“乱众民”于此,使此地变成了仅次于长安的繁华都市。而出生于在这种背景下的少年们,便先天地具有了任侠、豪放、奢华、纨绔等特征,成为了西汉盛世文化的一个缩影。于是,“五陵少年”便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被后世诗文一再吟咏歌唱。文章将根据史料详细考证汉代的“五陵少年”之具体姓名与主要事迹,直睹其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3.
"五陵"与"五陵少年"--以诗赋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汉年间,经过长期的陵邑建设,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形成了著名的“汉五陵”。五陵邑由于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西汉中后期政治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骚客诗人的笔下,“英俊之域,黻冕所兴”的“五陵”,与以“任侠”、“纨绔”为特色的“五陵少年”,成为一个恒久为之歌咏感叹的对象。检讨“五陵”及“五陵少年”的形象,对于认识五陵邑的政治地位与社会风尚的变迁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五陵"是西汉陵邑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往往成为权力、富贵的象征,"五陵少年"名义上看便是出身于这个权力、富贵之乡的少年群体。其实,唐诗中所描写的"五陵少年"往往是一个泛称,它已经超越了其固有的区间概念,指代的是活跃于长安一带的游侠少年。  相似文献   

5.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全国的少先队员们应人人努力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誓做合格接班人,即争做"四好"少年。  相似文献   

6.
从时代背景上看,中国的“写意人生”产生于农耕社会之后的封建文明时期;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产生于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对人类精神的挤压与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它们共同的地方是走向大自然。从哲学基础上看,“写意人生”以道教和禅宗为哲学基础;“诗意栖居”则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价值取向上看,“写意人生”是中国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也是普通人向往的惬意生存方式。“诗意栖居”则上升到了人类生存的高度,重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7.
瑜婉 《初中生》2015,(1):18-19
●在学堂时便刻意模仿乾隆字体,连老师吴省兰都“叹服” 和珅十多岁时在咸安宫官学念书时,就显示出远超其他八旗子弟同学的心机和城府,甚至刻意下苦功临摹皇帝的字体——以求将来求仕和写奏章时获取皇帝的好感.这绝非一般十三四岁少年能想到且做到的.老师吴省兰看到他的心机后,不由暗暗“叹服”,对其倾囊相授.  相似文献   

8.
王忠范在少年诗歌创作领域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实验。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超常搭配,制造语言的惊异化;二是突破文法,探寻语言的弹性化;三是巧用辞格,追求语言的佯谬化。这种实验通过增加感受的难度和延长感受的时间,展现少年神秘多变的精神世界,让少年对平日视而不见的寻常世界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使诗歌语言成为超越日常语言的更高层次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身怀“巫术”的西方少年,那《魔画》中的琪琪则是一个具有超强“意识”的神奇的东方少年。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二岁的年龄,幼稚而又“标准”的成人话,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异性的好感与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这正是儿童少年向青年过渡阶段的正常的心理反应。只不过正常的心理没有得到恰当的沟通、疏导和教育罢了!  相似文献   

11.
乔羽先生曾把多彩的老年生活比作“夕阳红”,我则把退休后的生活比作“月光下”。没有喧嚣,没有烦躁,只有月光下散步的那种闲适、恬静的感觉,更何况我还享受着一份源于少年、延续至今、超越时空的纯真友谊。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中央电台广播了北京一家储蓄所为少年儿童开办“一分钱储蓄”的事,听了很受启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称为中国“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享受到比过去的同龄人优裕得多的生活待遇,以及更多的疼爱。正因为这样,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芝麻大的事要依赖父母,依赖别人;他们性格中任性、自私的一面有所发展,从而引起社会和父母的忧虑,担心他们会成为新“八旗子弟”,不能担负起建设四化大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五陵少年源于西汉皇帝的陵墓。五陵指西汉时建在长安城外的五座皇帝的陵寝,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为防止墓冢被盗,西汉独创了“依陵建县”的制度,也就是一边建陵,一边将全国各地的豪族大户、富商巨贾迁到陵邑周围,形成繁华的新城。这些地区的富家子弟倚仗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谋生,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少年。农村“留守少年”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人。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少年”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使他们在生活和教育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以来,“情境”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热词。在阅读教学中,真实生活具有非教学真实性。只有基于学生实际、为教学而设置的才能成为教学语境中的“真实情境”。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可以包括社会生活、个人体验和学科认知三种类型。而驱动性则是真实情境的第一追求,论争型、“自我意识”、概念探究是真实情境设置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韩冬萍 《辅导员》2013,(13):6-6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5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枣营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中,舞台上下全体学生共同朗诵这首气势磅礴的《少年中国说》……  相似文献   

17.
结构清楚,中心明确,是众多教师作文教学时所追求的目标。而材料是否来源于生活,是否真实,许多教师则不强调。正是因为教师的这一追求目标,使得学生作文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胡编乱造,人云亦云;为了反映助人为乐,都写“帮老奶奶扫地”“扶盲人过马路”等,千人一面,“人”“文”相差甚远。这样的作文苍白无力,没有生命,成了泛泛之谈的文字游戏。为了促进“人”“文”结合,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少年中国说》的爱国名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广为传诵,成为一百年前的新世纪宣言。其“长我少年之志气”的爱国主义教化意义被人称道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写作手法角度来看,这篇文章的说服力就不强了。备课资料把题目中的“说”诠释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代的议论文”。从议论文的写法角度来看,此文开篇从外国人的看法“老年中国”起笔,针锋相对提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国”一说,接着用“老年的劣势”与…  相似文献   

19.
幼儿“三化”是指:学习层次少年化,社会生活青年化,物质享受老年化。教育有术,爱子有道。“三化”不除,断难成才。 一、学习层次少年化。神童,少年大学生,实属凤毛麟角。有的县市旷古未闻,即使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炒”族词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语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极为敏感,反应也极为迅速。“炒”这个词新义的产生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炒”反映了国人思想观念;“炒”表现了国人追求财富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