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杭州商人形象以及他们呈现出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区域人文印记,这些既是对前代历史凝聚的杭州文化和精神的承接,同时又为当代杭州精神注入了深层次的文化因子。本文将从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形象的存在、社会来源、典型性格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明清小说教学,帮助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涵养自身德性,丰富精神世界。兹举《儒林外史》为例,来说明明清小说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吴越文化在明清时期已达到鼎盛,而此时小说创作也是硕果累累。明清小说的作者多来自吴越地区,作品的题材内容也多取材于吴越地区,明清小说中蕴涵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发展,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也推动了吴越文化的发展。探讨吴越文化与明清小说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戏曲理论具有丰富的佛教心性论内涵。明清小说戏曲思想家认为,艺术的虚构性出于创造之心,因而推重真实性情的书写,提出“写心”、“曲为心曲”等直切心源的学说,主张以平常心境进行审美活动。探讨明清小说戏曲理论与佛教心性论的关系,不能忽视贯穿其中的般若空观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明清小说灿烂辉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骄傲,明清小说繁荣与丰富到如此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史所望尘莫及的。吴圣昔在《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中,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了明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国文化是明清小说的母体,明清小说就是在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场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对于明清小说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明清小说受到古代中华的生活文化与历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既反映了明清时代生活文化的特有景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林林总总,蔚为大国。它们通过长篇章回形式,或是短篇结集形式,展现的英雄世界、传奇世界、鬼狐世界、科举文化病态世界、社会人生悲剧世界、近代社会广角世界,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由黄清泉、蒋松源、谭邦和撰著的《明清小说的艺术世界》(华中师大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从一个崭新的思维视角,审视和研究明清小说,按明清小说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其优秀小说所建构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宏观研究和整体把握。这本28万多字的专著构架新颖,思路开阔,颇多创获,其中关于文言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家将小说与武侠  相似文献   

7.
徐复观认为中国的文化归本于心,心是一切文化的价值根源,亦是道德、艺术的价值根源。心之所出为性,所以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考察落实于中国的人性论史上,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考察也是根基于此。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本文所要谈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心性是仁善,以此心性为基础的儒家的艺术精神则为美善合一。而儒家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于音乐上,乐曲中出,即乐由性出,所以有乐合同,有仁善之音。而儒家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在最高境界中的合一。  相似文献   

8.
"胡仁乌力格尔"也就是蒙语说书,其最初演唱底本主要来源于明清小说。胡仁乌力格尔是对明清小说的传播,其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丰富,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使胡仁乌力格尔这种艺术形式成为蒙汉文化交融的典型例证,展现了蒙汉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9.
与会者对明清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就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就《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和《娇红记》等作品发表了各自看法。这次研讨会将在明清小说研究史上留下开拓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的繁荣发展绝非偶然。明中晚叶,阳明心学为士人参与小说创作铺平了道路,使明清小说的创作者成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明清小说营造了利于其繁荣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0万字,作者吴圣昔。是书着重从文化视角研究明清小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从儒学、宗教、科举、法制、女性、侠、梦、星相占卜、民俗、旅游等十题入手,试图各方面地总结明清小说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文化艺术的模糊化、重表现及其生命精神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人将哲学与艺术相融,哲学精神寓于艺术境界之中,艺术是哲学的一种延伸,也是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画艺术家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他们师法自然,使画格随着他们完善的人格一起提升。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古典精神,必须从复杂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寻找出远引着中国画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精神是多方面的,大体分有两个方面,即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艺术精神,以艺术的无穷妙趣、玄妙之意为精神内涵,崇尚含蓄雅趣、古朴自然,追求飘逸神韵、飞动流畅的自然意趣之美。文化精神,以儒学的礼义节操、伦理道德为精神内涵,崇尚忠君爱国、忠义节烈,追求浩然正气、凛然气节的人格气节之美。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瀚墨精神。这里我们侧重要探讨的是书法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有着完善而曲折的情节描写和生动而真实的细节刻画.情节是小说作品的骨骼,细节是小说作品的血肉.明清小说通过情节,建构起作品的叙事框架,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揭示作品主题,小说中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既展示了人物性格,又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与细节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明清小说凭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细节刻画,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登上中国古代小说之艺术顶峰.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巫术结构方式等。反之,明清通俗小说也同样影响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的社会理想、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军事斗争和宝卷创作等。  相似文献   

16.
方子春 《成人教育》2012,32(10):34-36
民间文化艺术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发源根基,是民族精神的承载,国民教育是对国民进行文化知识、技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教育。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也承担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责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要靠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形式实现,历史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致敬的作品。它在标题形式、故事情节、讽刺艺术等方面对明清小说有所继承,但在因果报应思想、叙事视角、叙述声音等方面又实现了对明清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艺术体现,蕴含着解读民族文化的奥秘。要读懂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成就颇高,先秦散文、秦汉歌赋、魏晋清谈、唐诗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等,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文学艺术高峰。每一个时代,都有无数知名的文学家及对应的经典代表作。在中国历史上灿若星河的文学作品中,叙事文学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丰富,展示了某些社会场景与事件发展脉络,因此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对社会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补史”论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为视角,阐述了明清小说的历史意识。指出,重史尚实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空前繁荣,借史垂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现实寓意性,循史遵统的思维取向规范了历史题材小说的伦理教化性;分析了明清小说在反映社会历史生活方面的三个特点:详变略渐、贴近现实和囊括包罗;比较了“事关军国、理涉兴衰”,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与“世情民俗、市井百态”,再现社会历史风貌这两种类型的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补史”论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为视角,阐述了明清小说的历史意识。指出,重史尚实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空前繁荣,借史垂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现实寓意性,循史遵统的思维取向规范了历史题材小说的伦理教化性;分析了明清小说在反映社会历史生活方面的三个特点:详变略渐、贴近现实和囊括包罗;比较了“事关军国、理涉并衰”,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与“世情民俗、市井百态”,再现社会历史风貌这两种类型曲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