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断臂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她是“残缺美”的代表。《断臂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李钟淮)讲:“在当时众多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中,大都首先强调的是感官上的美,而米洛斯的维纳斯,却把她提高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使形象具有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清冈卓行)言:“她是  相似文献   

2.
提起断臂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是“残缺美”的代表。《断臂的维纳斯》一文的作者李钟淮讲:“在当时众多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中,大都首先强调的是感观上的美,而米洛斯的维纳斯,却把它提高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使形象具有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美。”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言:“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说实在的,这些言论总让人感到有点玄。  相似文献   

3.
维纳斯——爱与美的代名词,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她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起源于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忒。自她出现的那天起,人们从未放弃过对她的追求。众多的艺术家都凭借自己的天才智慧把自己对爱与美的神往通过作品展示出来,据陈醉、李成贵在《维纳斯面面观》中的不完全统计就有关于维纳斯的33幅世界闻名的作品,包括著名画家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  相似文献   

4.
“残缺”真的美吗?长久以来,断臂的维纳斯被誉为是美的化身,许多人都习惯于将她的美归结为“残缺美”。因为断臂,所以美丽。简直荒谬!我不相信当维纳斯原先的手臂完美无瑕地被接好时,人们便认为那是丑的化身。维纳斯的美在于她的姿态是人类所能摆出的最美的姿态,在于她的线条流畅,在于她的神韵迷人,而绝对不是她的断臂。假如人们非得视之为美,那也只是上述的美点掩盖了断臂,使人们接受并包容了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我无法想像,所谓的残缺之美,竟然是美的极致,事实上那都是一些所谓“专家”的故作高明。如果维纳斯的美真的在于她的断…  相似文献   

5.
美术作品其精神内容和物质实体融而为一,自然物象的塑型和人的精神情感舍一,在《米洛的维纳斯》中,维纳斯的瞬间态势最能表现出她的“一般性格”,即爱与美。断臂维纳斯,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想象空间,体现了美术作品在艺术审美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6.
女神的俘虏     
1夏娃从神话的荒甸里出世,女性被看护的诱惑成为象征。古希腊情窦初开的幽灵般的猎手,把爱与美装入闪着磷光的大理石宝袋,而后让米洛断臂的维纳斯、美弟奇站立的维纳斯、提香侧躺的维纳斯及戈雅仰卧的玛  相似文献   

7.
法国罗浮宫,五彩缤纷的艺术殿堂。人们誉为世界“三宝”的“胜利女神”、爱神“维纳斯”雕像、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等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宝陈列罗浮宫。其中“维纳斯”这件高两米,上身半裸的公元前的古希腊雕塑,在以收藏古代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的罗浮宫里,被称为“首席珍宝”。经过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这位美丽的爱神,虽然被人们从废墟中拯救了出来,但不知何年何月,何种灾难夺去了她的双臂。可是她的美,仍然使人倾倒,因此人们也称她为“断臂美神”。  相似文献   

8.
说到遗憾美,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断臂维纳斯。其创作者大雕塑家罗丹为我们留下的这尊塑像,以其美轮美奂的神韵,令人赞不绝口。起初,罗丹在创作这尊塑像时,两只手是完整的。当罗丹的朋友来看这尊塑像时,对这两只手赞叹不已。罗丹一听,便挥手砍去了维纳斯的双手。此举,罗丹为的是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维纳斯的脸部。时至今日,维纳斯的美仍令世人为之倾倒,从某个角度来讲,正是遗憾铸就了其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9.
从小就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朦胧的美。那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回肠荡气般的美妙,是维纳斯断臂般的浮想,是意蕴悠远的诗韵……当了老师,就一直向往着把语文课演绎成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境,可当现实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19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金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从那以后,“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王凤莲 《中学文科》2007,(9):138-138
米洛斯的维纳斯向我们展现了因失去双臂而拥有的美。人人都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歌颂残缺,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缺憾就是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罢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我颇受启发:维纳斯之所以秀丽迷人,就是因为她失去了双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缺憾之美”,从而激起人们丰富美  相似文献   

1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在摇篮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塑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欣赏美伴同每一个人,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美,像磁石般吸引着每一个人。因此,把美移人作文教学之中,并使之发挥效力,实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良策。  相似文献   

14.
美神维纳斯的雕像,为什么会获得无数人的赞美?她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而自由的时代,但他们对许多美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为了指导他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我指导学生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去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为此,我确定了与教材编写意图有一定距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悟出一种很重要的审美理念———“虚实相生”能创造出美的神韵,并且运用这一理念去欣赏“残缺美”和“空白美”。这个目标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定的,例如,有学生对维纳斯的断臂之美不理解,有学生就这样公开提出疑问:有手臂好还是没手臂好呢?于是许多教学内…  相似文献   

16.
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美,让我们懂得了维纳斯断臂的奥妙;美,让我们领略了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的意义、美的创造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也对现代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能力,促使他们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即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使审美创造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7.
维纳斯和西方艺术的不解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着西方艺术家留下的足迹探访维纳斯,我们看到了不同风格转换的种种面貌,艺术家通过题材“挖掘出他们所需要的情感价值“,所以有了古典主义的维纳斯、巴洛克风格的维纳斯、罗可可风格的维纳斯、象征主义的维纳斯、超现实主义的维纳斯等等,这种对艺术真谛的执着和热情,才得以使维纳斯和西方艺术的不解之缘更耐人追寻,才得以使艺术创造获得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一出土,它的残缺式的完美便震惊了艺术界。艺术家们一方面对它的美不遗余力地推崇着,另一方面也为它的断臂进行着元休止的猜测和努力而无助的补救假设,但最终所有的复原企图都成了画蛇添足。日本的清冈卓行就对这些复原企图表示了愤怒,并且用的是艺术的名义。细读《米洛斯的维纳斯》,不难发觉清冈卓行只不过是借之阐释自己的美学观念罢了,他对维纳斯雕像断臂不可复原的理由并不足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即将出台之际,在语文的美不断流失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从而还语文以本来面目。语文是断臂的维纳斯……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双语学习》2007,(11M):209-209
《维纳斯诞生》是波提切利的名作,其中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同时饱满的构图强调了一种深刻的内涵和装饰性,再现了长诗《吉奥斯特纳》中维纳斯的形象,完美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理想。同时波提切利在这位忧郁哀婉的美丽女性身上寄寓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也用她的形象解释这种美学观念: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