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目标预期及职能界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入世在即,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新阶段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对农产品加工业政策目标进行预期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府职能界定。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缓解"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根据江苏省1995-2008年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总值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与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此系统的有效调控。县级区域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本文以黄陵县为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县域人地系统中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人地系统演变的动态调控模型,对该系统进行多种发展方案调控试验,比较优选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很低,造成农产品附加值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国外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以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等值化发展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樊杰 《资源科学》2000,22(4):12-21
从国家利益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特性出发,结合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提出青藏地区近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深入分析青藏地区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扶持政策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家政策的建议,为青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将构筑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支撑特色经济体系的3个支柱产业系列(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资源科学》2014,36(12):2647-2656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福建省捉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发展水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水质为依据的流域生态补偿,从被补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环境质量引入生产函数,同时考虑生态补偿、环境治理力度对经济的影响,建立了的被补偿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讨论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解。进一步探索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规范性特征,即污染治理力度、生态补偿标准与经济增长之间应满足的动态关系。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单纯根据环境质量指标来制定补偿标准并不能完全对上游地区起到激励作用,关键还是要提供有效的产业和政策引导,改变其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9.
苏李  臧日宏  田国英 《软科学》2011,25(3):84-87
借助空间集聚指数、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对2003~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集聚程度及集聚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集聚度较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各行业的集聚状况差异明显。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及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高且明显上升,而原材料密集型和原材料及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低且下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绩效呈两极分化特征,中西部地区明显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中国低碳经济模型管理与应用框架结构。基于宏观经济模块、政策分析模块、动态模块和碳排放模块对低碳经济模型进行管理。提出了低碳经济能力评价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不同输入数据实现动态评价功能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设定4种情景进行情景计算,基准情景、结构优化情景、政策情景和倒逼情景。在4种情景中,可以设定不同的年份,参考GDP增速,假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通过计算得出指定情景下的低碳指标,以此确定是否达到低碳的结果。针对低碳经济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获得不同指标间的关系与变化趋势。另外,将基于低碳经济模型计算获得的数据与空间信息进行关联,可以直观反映不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状态与变化,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提供技术支持。经系统验证,证明该系统能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存在密切的联系。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点;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能提升企业品牌,而企业品牌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农副加工品在传统的贸易流通模式下,交易手段单一、流通困难、供求信息传播滞后。针对这一问题,借鉴国内外电子商务的经验,根据农副加工品的品种多样性和网络交易的应用性特点,运用互联网技术拟建一个针对性强的农副加工品电子商务平台。便利从事农副加工业的生产商、供应商、采购商开展农副加工品的网络交易,并为在平台上开展网络交易的各方提供洽谈、支付、物流、安全认证乃至担保服务,起到一个网络交易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春生 《科教文汇》2012,(26):202-204
经济全球化、产品国际化的今天,品牌引入了更多、更深、更丰富的内涵,品牌不仅是争取市场和争取最高利润的一种保证,打造区域品牌更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到高级形态的必然趋势。本调研报告立足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近年来打造区域品牌,推动先进加工制造业发展的情况,从各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能给其他各地区域品牌建设带来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对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总体、东中西分区域以及分省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呈现持续提升态势,但产品和工艺创新的发展程度要小于其协同程度;东中西部的区域制造业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差异显著:东部地区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各省域制造业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均衡。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服务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在农业科技服务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潜力,但还存在产业化水平较低、人才资源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供需结构有待调整、行业结构有待优化、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四川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要注重培育服务主体、整合服务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和推动行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有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三秦大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广,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心正逐渐向西部转移,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将对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一背景下,文中运用理论指导结合实际调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陕西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从主客观2方面阐释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农产品领域创新物流技术、优化冷链物流、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以促进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推动陕西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阐述了广西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行业看,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迅速,初具规模;而软件业和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突出。针对广西经济和信息产业现状,结合广西的区位优势和面对的历史机遇,给出了若干促进信息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我国肉类加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产值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业的支柱产业,以及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和突破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分析国内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剖析了我国2020—2035年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研究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我国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实施路径、战略内容、任务布局和保障措施。希望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围绕肉类营养与人体健康,加强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的重大基础研究、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产品开发,对于指导畜牧业,引领肉品加工业,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民健康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晓  刘爱民  薛莉  贾盼娜 《资源科学》2018,40(10):1931-1942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资源,压榨行业是大豆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它的原料来自大豆种植业,生产的豆粕主要用作饲料业和畜牧业的蛋白原料。自1996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压榨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主要的大豆压榨国,对比分析美国、巴西及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对指导中国未来大豆压榨企业投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项目组20多年持续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美国农业部、巴西植物油加工协会的资料,对比美国、巴西和中国的大豆供求基本特点、大豆生产布局、畜牧业和饲料业分布、大豆压榨企业和产能布局特点发现,美国、巴西的大豆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大豆主产区,并与其国内豆粕市场空间高度重合,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布局形态;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和大豆制品销区在空间上不完全重合,逐渐形成了以沿海港口城市为压榨核心,以长江、哈大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扩散的带状布局形态。区域畜牧业、饲料业发展决定着豆粕市场需求空间,但是大豆原料供给与豆粕需求在空间上往往存在差异,除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政策外,大豆原料及豆粕的运费成本、豆粕的市场潜力、区域内大豆压榨产能规模及企业间分工协作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造成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