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美无处不在。优美的文字,唯美的意境,至善的思想……准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便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和收获。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体验并创造语文学习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上,老师要紧扣"美的对象——美的特征——写美的方式——写美的目的——我们的借鉴"方向,在审美导向中让学生主动地读美、审美,从而学会创美。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美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享受,而创造美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学问。在教学中,美的境界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行动的指引。下面结合两节语文课的具体片段.从两位教师创造“美”的做法中谈一谈如何“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一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优美散。从美学角度看,其意境清新淡雅,语言瑰丽动人,结构缜密精巧,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好教材。教把美育教育贯穿整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品味美、鉴赏美,帮助学生感知荷塘月色这一整体形象给人的美感,可以通过把音乐和图画引入课堂教学的形式,深刻感受到作所精心设计的恬静、淡雅、高洁的理想境界。咬嚼字的详细点拨章优美、质朴、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欣赏全那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般的、毫无斧凿痕迹的结构美。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体验,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的辅助.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联系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享受音乐美.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教学中,语文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语文可以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那么,如何将学生送进美的世界,如何让学生去感知语文教学中的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从而去感悟现实生活的美,也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三种境界,即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谢宗飞 《贵州教育》2009,(21):29-29
一、羹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是一种人的基本素养教育。通过美育,最终是要美化人自身,形成完美的人格。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而且能促使学生产生创造美的激情与灵感。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种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尝试把器乐引进课堂,渗透民族民间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马新农 《甘肃教育》2020,(3):163-16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是作者审美观点、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呈现,从形式风格到具体内容,无不蕴含着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好材料。在此,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些方法与同行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美学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是一种历史悠久、项目繁多、雅俗共赏、广泛参与的健美、娱乐活动,之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在于它包含了内在的、外在的诸多美的元素。在塑造健与美的同时,也使体育运动的主体和客体享受美、展示美、发展美。体育运动真、善、美的特质是体育运动无限发展的根,也是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核心,是人类和平共处、团结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生活是美的源泉,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教学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用美的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的心灵鸡汤。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特别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刘田英 《教师》2010,(32):107-107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存在于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含义。作为美术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分辨美丑,逐渐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作品的欣赏让他们感悟美、享受美。  相似文献   

15.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美的散文,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语文课堂的导语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笔者认为,导语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创造环境感觉美,激发情感欣赏美,声情并茂抒发美,积极参与创造美。教师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音乐中的美感和个人情感的体验。通过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在小学中年级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呢?针对这一方面,本人作了以下四点的论述:在朗读、揣摩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在诵读、表演中,激发语感,体验语言的情趣美;在品读、想象中,训练语感,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在范读、跟读中,深化语感,触摸语言的旋律美。  相似文献   

18.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教学中也不缺少美,关键在于能否从中敏锐地捕捉到。化学美包括物质结构的对称美和不对称美、化学实验中的变化美、化学家故事带来的情景美等内容。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优质化。一、物质结构的对称美。晶体的结构是让学生体验物质结构对称美的好素材。教材中的许多晶体,如NaCl晶体、金刚石晶体、石墨晶体、干冰晶体、金属晶体等,不仅它们…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优美,精炼,感染力强,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的好材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一、引导学生热爱美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要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美的感受,就要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篇,作者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来。我抓住这一因素,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上课变为具有丰富美感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二、引导学生发现美小学…  相似文献   

20.
深化数学美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教育探索》2002,(5):72-7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化数学美的研究,深入挖掘数学美的内涵,掌握数学具有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奇异美和逻辑美的特点,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