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基础上传道.所谓"道",就是贯穿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的做人做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行为规范."道"是对"业"的提炼升华,是"业"的本有之义,传道是教师职业的最高目标.《新闻评论》教学过程中,整体设计思政教育路径,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主线,提升学生创新创造的思维品质为辅线,根据时局变动,顺势开展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发挥教学行为的思政教育功能,身体力行感召学生,强化对学生的行为塑造,把思政教育引向灵魂层次.  相似文献   

2.
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三大基本任务中,首要任务是"传道",为了能做好"传道",就必须要做到"授业"和"解惑",而"授业"与"解惑"是"传道"的过程和手段.对于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现授业、解惑呢?一、传统教学观的弊端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教材、课堂"是教学的三个中心,要求教师备课充分,课堂讲解仔细、具体、全面,学生在课堂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的文化复兴事业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究竟能以什么样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更关系到下一代学子将来能创造怎样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为此,既需要中国教育界形成文化复兴的"集体认同",并有中心人物以其真挚的人格力量与文化复兴行动,引领教育界的文化复兴追求;又需要创新核心的教育制度即高考,使之成为文化复兴与社会重心重建的强力制度工具。在这两点上,宋代以来的经验可以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教育改革因此更应该能续写未尽的文化复兴理想。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通识教育是连接传统通识教育与工科专业教育的桥梁,应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结果导向理念、证据导向理念为核心。作为通识教育中"科技文明"板块的通识课程"名师研讨课",旨在通过邀请高水平的名师嘉宾,探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名师指导、师生研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领略名师教学风采和人格魅力的同时,提升学习、分析、表达、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激发探索兴趣,挖掘研究潜能。文章对"名师研讨课"的课程定位、教学主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引导、挖掘、拓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数学活动"传道、授业、解惑",诠释"教育之初心",传递"真情、友善、和美、共享"的正能量,从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成尚荣基于与超越: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追问杨九俊何为名师吕荣法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庞荣瑞释"牛"汪履平愿"魂"永驻倪建斌学科教学中主题活动课程开发的误区及解决策略王铭波传承书法文化培养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面对一群个性鲜明、思维敏捷的青少年,如何将历史学科特点与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机融合,是我们历史课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创设历史课问题情境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需要更多实物进入课堂,打破了实物与虚物的界限,让学生沉浸在营造的真实情境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满足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普通性和学生个体独立性学习的需要,实现了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新时期的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也好,合作商讨也好,都得用"问题"来引导,"问题"能提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内容问题化,实际上是将"知识技能"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课程内容问题化的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求欲望,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智慧和能力.那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供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8.
所谓反思性教学,熊川武教授认为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里的"教学"不仅仅指"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会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9.
名师工作室是打造中小学名优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名师工作室应坚持普教、职教及科研跨界共同体"三名集群"发展,形成区域名师的学科布局统筹模式;坚持课例、课题、课程"三课联动",形成区域名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模式;坚持基于个体研修培育"自喻文化"、基于同伴合作培育"互喻文化"、基于专家引领培育"前喻文化",形成区域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师者形象的文化生态模式,由此形成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的区域建模多元形态.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体验"植根于一定的教育思想,是相关教育理论的演绎与聚焦。文章提出实施"道德体验"的教学主张,将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三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在活动中感悟道德""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确保《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有效教学"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普通教师追求"有效教学",名家名师追求"高效教学",然而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并非易事。备课不充分,上课不够精练,巩固不及时,某一环节没做好等,都将产生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之所以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引起上至专家、教授,下至普通教师的关注,除了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之外,实际操作的不易性也是一个原因。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有效,可尴尬的是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12.
<正>主要创新点:工作室教学模式从最初几名教师的摸索,到名师、企业参与教学及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逐渐实现"名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孵化工作室"的功能完善和有效对接,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就业创业教育等"单元模块"系统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有效整体。1.对接地域文化区域市场,服务苏州文化创意严业苏州文脉源远流长,依托鲜明的地域文化优势,名师工作室开设吴文化特色课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教师教育的关键支撑,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基础。成都大学的陈大伟副教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在国内基础教育界都有影响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不仅具有给大学生上课的能力,而且经常在中小学上"下水课",并将其积累的丰富经验转化到职前的教师培养和职后的教师培训实践中,影响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在上"下水课"的过程中,陈大伟精心研读教材,坚持追求和表达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了明显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自觉,架构了理想的课堂。《教育与教学研究》的编辑李文玉对他进行了访谈,以期将其丰富经验分享给教师教育工作者,为造就更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读了2020年12月《江苏教育》(教师发展)汪宁老师写的《构筑名师成长的"六大支柱"》一文,我深有感触。汪老师说,名师成长既要有高人指点,也要有"同仁共生",更要靠自身追求,努力构筑名师成长的"六大支柱":思维为基、健康为本、课堂为根、读书为源、研究为重、主张为要。作为一个山区偏远村庄小学的普通教师,我一直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提升,并在不断进步。我极赞同"读书为源——汲取智能活水",因为愿意读书,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有了深刻的观察。愿《江苏教育》(教师发展)能成为每位教师的案上书、枕边书!  相似文献   

15.
<正>厦门市海沧区小天鹅幼儿园倡导"生活艺术生态文化",践行"生活艺术教育生态"理念,追求"给幼儿生态艺术起点"的办学宗旨,遵循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让课程回归生活;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阳光幼儿"当作不懈奋力的教育追求;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影响力,推动园所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幼儿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始终致力于幼儿园艺术文化的探索和实践。我园开展艺术教育项目有:舞蹈、3Q美术、体智能、跆拳道、音乐美学、阅读等艺术社团活动,以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认识世界和社会,更重要的就是调动一切力量、引用不同的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致将来能为国家、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17.
一、师与道的分离所谓"师与道的分离",这里指的是现在的部分教师与教师本身所应该代表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和理想信念之间出现了分离的现象。教师之所以能够获得"师道尊严"的地位,获得社会和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理想信念,是"道"的化身和具体体现,是社会和民族的理想人格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传道"。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忘记了自己身份的这种文化与道德根据,不能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近年来,各省市纷纷启动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坊项目,旨在促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突破原有零散、直觉的个性化经验,走向经验的系统化、概念化与理论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或思想。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协同共建"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开展"名  相似文献   

19.
传道授方启疑——教师职责基本内涵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愈在其名篇《师说》中对教师职责的基本内涵做过"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表述.笔者回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现代教育新理念,对教师职责基本内涵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传道授方启疑"新概括."传道",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灵魂塑造;"授方",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而"启疑",则是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传道,授方,启疑"的内在本质是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学生好",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行为表现,更是当下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职业要求。一、"为了学生好",要求现代的校长、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应有不断追求现代教育的愿望与素养。首先,学校教育要融入社会,当下教师发展与学生幸福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需求。为了学生好,不能将教育落到追逐教育名利上,即不能将"为了学生好"作为追求个人及学校名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