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氏“3H”思想与体育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群 《教育探索》2000,(10):22-23
J·H·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理论硕果颇丰的教育思想家。他与福禄倍尔和赫尔巴特同被誉为19世纪欧洲的伟大教育巨匠。他的教育理论主要来自其教育实践,其核心是能力训练,其方法的本质是唤起各种天赋内在的能力,其目的是全面和谐的发展人的天赋力量和能力。裴氏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是其主要遗产之一。本文通过对裴氏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与体育素质教育比较,就体育素质教育应如何从裴氏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吸取精华,以实施高质量的体育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一、…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时代的呼唤。在研究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博雅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不同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成人”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丽 《培训与研究》2006,23(10):93-95
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践“爱”的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情感化和学校教育家庭化的理念是其教育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裴氏的“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爱的教育是裴斯泰洛齐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目标。他将对儿童的“爱”贯穿一生的教育实践之中,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践爱的教育的教育家。文中分四个部分来讨论裴氏爱的教育思想。萌爱:追溯裴氏爱的教育萌发的思想渊源;释爱:阐释裴氏爱的教育的真正意义;施爱:回顾裴氏爱的教育实施的过程及重要成果;启爱:展现裴氏爱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坚持能力为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坚持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三坚持”的推进思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差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面向“差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主要有:培养自信心,提高期望值;发展进步因素,发挥优势与特长;按现有和可能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抓最佳时机,实现教育观念、感情、重点和方法的倾斜;培养“情商”因素,引导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策三教授写的《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与钟启泉教授写的《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引发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最激烈最令人关注的论争。双方论争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对待知识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历史任务,新世纪的学校教育应以培养一专多能、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转轨。于是,各个学校先后把开展“研究性学习”做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  相似文献   

9.
“诚”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近年来积极倡导“成人”的人文教育理念,并以“诚”的传统精神做理论上的依托;他以“终极的自我转化”为核心的求“诚”(教育)观,强调以自我道德意识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属性和首要关切;这一独具特色的思想,对于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当代中国教育之片面追求实效的功利主义倾向,以及当代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着毋庸置疑的纠正意义,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这次争论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发起。王教授在矧匕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4万多字的长文:《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他认为,当前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要认真对待和克服;要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多样综合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加强理论和学风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论。  相似文献   

11.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与时代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特点相结合,要找准教育改革新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为此,我校认真总结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目标、新阶段,即营造现代教育环境,提高各民族学生的现代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营造现代教育环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其一就是面向现代化,而世界和未来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造就邓小平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在构思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时,从分析存在问题入手,反复酝酿,多方探寻,终于,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想诞生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创办一所新型学校——“童心学校”。我们认为,教育在逐步确立“以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的终身化,而终身教育的主题是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的能力。本文从生物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与终身教育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生物学独有的素质教育功能:适应性教育功能、环境教育功能、健康教育功能等在实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改革生物学教育以便更好地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以分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而“新教育实验”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正在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行动化、具体化、系列化、大众化。[编按]  相似文献   

15.
与同行们一提到“素质教育”,往往就全提到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似乎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是提高了素质,在教育的实践中,素质教育与“面向21世纪的经济、科技竞争”等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质量教育”。以上两点认识是片面的,“素质”的本质是人体的主动性,即以衡量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基本条件和标志是学生的主体情况是否得到成功体现,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相似文献   

16.
真教改研究学校实际,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伪教改研究社会行情,从社会时尚出发。愚以为教改的目的是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此所谓“病万变,药亦万变”。伪教改者只追求时髦,不研究学生,今天素质教育吃香就搞“素质教育”,明天创新教育时髦就搞“创新教育”,后天研究性学习新鲜又去搞“研究性学习”,没有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长期目标。更有甚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出最时髦的教改“成果”来,仿佛神医的药葫芦,里面装满了万应灵药。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威海市环翠区坚持“高点定位,适度超前”的教育发展观,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提出“到2005年基本实现教育思想、干部队伍、教师队伍、教学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育总体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地区教育水平”的奋斗目标。近几年来,他们贯彻“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基本策略,牢记素质教育在现代化教育工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学科素质教育。笔者通过与环翠区教育系统领导的座谈和到部分学校实地考察,对环翠区的学科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对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变“惩罚教育”为“过失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具体情况,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心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和形成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内在要求,而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欠缺是有目共睹的。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师范教育的历史性欠缺——我国的师范教育始终以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丽忽视了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致使师范毕业生未能完成由“学习”到“任教”,由“学生”到“教师”的自然过渡;另一方面,职后训练的现实性欠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拔高使用的。还有的是未受过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职后所接受的是与师范教育完全类似的在职学历补偿教育。师范教育的“先天不足”未在“后天补足”。这就自然地提出了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以致形成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圆满地完成这一课题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以肯定的方式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走向‘教育家办学’的校长培训”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特质趋向。“教育家办学”既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的“标志性”表现,也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现实的“实质性”工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21世纪走向“素质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必须由“教育家办学”引领;校长角色修养的新需要:校长在今天教育发展中的使命与角色必需基于“教育家办学”;校长培训进步的新选择:校长专业化的高水平实现——“教育家办学”必是校长培训工作提升发展的趋势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