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加速将媒体产业带入新的周期,大众传播走向微众传播,虚拟ID走向真实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SNS理念让用户如同自由的原子重新聚合成了新分子.它抛弃了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型,重新建立信息信任机制.每一天,互联网上会产生25万Facebook注册新用户、5万小时视频以及5500万条twitter信息.因此,我们必须打破窠臼,重建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2.
张哲瑜 《青年记者》2016,(21):92-93
美国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认为,由于交互性传播网络的发展,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大众自传播在互联网上兴起.随着社交网络、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基于网络的社会行为已经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之中.社交化营销是一种以用户社交关系为中心的新营销模式,企业利用消费者的网络社交属性去推广和销售产品,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并分享该产品.  相似文献   

3.
张扬 《新闻世界》2013,(9):219-221
企业品牌微博除了让用户多一个渠道全面了解该企业的品牌、文化和产品外,还提供了一个企业与目标消费者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深度沟通的品牌传播平台,从而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在网络普及率和微博使用率较高的上海发放问卷,从品牌微博关注情况和内容发布情况,对品牌微博的使用情况做出了分析。并针对调研的情况和成功品牌微博的要素重要性认知情况,提出新浪品牌微博的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跨国零售商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对国内零售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论文通过对"屈臣氏"品牌溢价机制的描述与分析,研究零售行业如何通过终端服务营销众与消费者的传播互动吸引消费者参与品牌溢价构建,最终共同完成和分享品牌溢价带来的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大学对内对外发声的主要渠道。大学"官微"的目标受众是一所大学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他们把"官微"作为大学输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之一,或者把大学"官微"作为大学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延伸,用消费者的眼光来评判"官微"质量的优劣。因此,大学"官微"必须关注目标受众的消费诉求,精心制作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版面,提高传播力,只有这样,大学"官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施华 《传媒》2017,(23):30-32
如果将新闻传播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内容就是大脑,媒体融合就是四肢,而服务就是人的作为.媒体人的目标就是:让大脑思维能力更优,让四肢协调运转更快,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强.当下,《中国水运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内容提升、融合提速、服务提质"为重点,让内容、融合、服务"三驾马车"并驱前行,全力打造服务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公关"即公共关系,专业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能帮助建立和维护一个组织与其他各类公众之间传播、理解、接受和合作的相互关系".可见,公关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其相关者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具体到日常工作,公关是一种"认知管理",它既能够帮助组织让其相关方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相关方.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4):63-67
"中央厨房"模式全媒体报道平台的打造是今后新旧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基于此,媒体转型中传统媒体人应创新新闻生产理念,树立分众传播理念,以服务分众赢得大众;树立信息分层发布理念,以分层发布求全息传播;树立产品理念,以产品导向代替作品导向;树立用户理念,以用户思维取代受众思维,从而实现以理念创新带动内容、技术、渠道创新,从整体上推进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尹心航 《东南传播》2017,(12):133-135
随着网络直播如火如荼的发展,直播作为一种营销媒介被直播平台和商家经营起来,以"直播+品牌+发布会"、深入体验和实体店直播为主的形式展开。从商家在直播前的创造性策划到直播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思路再到直播后的二次传播,生产、消费、受众及市场中的每一环节都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互动性。在这种"创意闭环"的众包式营销直播下商家更了解消费者的背景,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放,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沟通与协商。商家所设计的产品将更具有创造性、个性化,一种区别于传统大规模工业机械化式的生产模式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并推动媒介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受众主动分享内容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时代,广告人希望自己的广告作品能被目标消费者主动传播,一夜之间红遍网络。其实,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到广告中来,产生体验并进行分享推广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网络环境已经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接下来就要靠广告创意打动消费者促成其主动参与及分享。主动分享型广告即借助广告创意从思维、情感乃至行为层面引发目标受众主动参与,并将个人感受进行分享,产生口碑传播,最终获得超越线性传播的涟漪性传播效果。打动受众的广告创意能够提升传播效果,另外,受众主动分享广告,保证了传播质量,有利于品牌形象塑造及美誉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3,(6):128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过时,进入现代工业2.0时代,乐视TV将全力为用户呈现社会化时代下的工业之美,全新的"CP2C模式+完整生态"代表了未来。"CP2C"模式实现了产品设计、研发、传播、销售、售后和运营,再循环至产品设计闭环的每一个环节均能全流程直达用户,并且用户能够深度参与到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千万人参与、千  相似文献   

12.
一缕阳光     
和谐、温暖生活的经典法则: 第一,为爱而生。爱自己,所有的爱都是从爱自己开始。慢慢地培育你的爱在心灵中生根发芽,让心中拥有一片爱的绿洲。人必先自爱而人爱之,不要对自己不屑一顾,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儿信心。爱他人,欣赏别人的好,就会提升自己的好;赞扬别人的好,就会强化对方与自己好。奉献就是爱,爱能让我们拥有财富,把内心鼓励、赞美、欣赏、关切的话语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正海量信息时代,红星美凯龙以其创意团队25hours在十一月新番上映全球"疯"的创意大作,将品牌再次全面升级,彰显国际范!家居业"奥斯卡盛宴"随着对市场的深入调查,不难看出,当下,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让消费者对家居的品鉴力和品质需求都在不断地提升,许多消费者更希望了解全球各地的家居风格以及家具新品,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提高品位,对于红星美凯龙而言,集结的家具正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创意团队认为,以推出博览"惠"为核心的思想,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家具多样化的需求,更能使消费者买到一个真诚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品牌符号意义的建构,怡宝是个典型例子。2015年,怡宝推出全新品牌宣传语"心纯净,行至美",呼吁人们以人文情怀对待他人与自己。而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品牌,不仅会让消费者推波助澜,还会促进其品牌影响力或感知力更好的发展。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了怡宝品牌传播中人文情怀的符号化建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碎片化的加剧,媒介成本的不断提升,单纯的依靠硬广的形式,很难让消费者形成更强的品牌记忆,也不容易让消费者对品牌理念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如何打造传播内容、整合媒介形式对于品牌信息的传递、丰富品牌价值极为重要。此次华润三九与齐鲁频道携手展开的"三九健康日"项目,一起为健康发声,成为999品牌营销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杨驰原  甄颖 《传媒》2005,(5):48-49
"整合营销"理论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D o nSchultz)提出的.整合营销就是"根据企业的目标设计战略,并支配企业各种资源以达到战略目标".传媒整合营销作为"整合营销"的分支应用理论,是近年兴起的.我国当代大众传媒呈现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简言之,就是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战略转移.整合营销倡导更加明确的消费者导向理念,因而,传媒整合营销理论对我国新的改革形势下传媒业的发展应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终端渠道,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近两年,微博几乎一夜间火遍了整个网络,红遍了整个中国.它让每个人都成了一个“自媒体”,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面对微博所带来的这样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传统新闻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叶蓁蓁 《传媒》2018,(5):13-14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软实力"还有待大幅提升,中国政府、企业在海外的传播力也急需增强,中国海外传播力和国际地位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效的海外传播既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需要,也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世界责任——中国有责任让世界准确了解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并以此推动全人类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终端渠道,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近两年,微博几乎一夜间火遍了整个网络,红遍了整个中国。它让每个人都成了一个“自媒体”,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