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住享有"中华龙乡"之美誉的文化古城濮阳.一颗熠熠生辉的教育之星正在冉冉升起。从村办学校到市直名校,从设施简陋到景致宜人,从生源不足到竞相报考……这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濮阳市第四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三十年来.四中人辛勤耕耘、风雨兼程、只争朝夕,积淀了深厚的义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浩 《上海教育》2013,(13):14-14
从"决战课堂"到"整体转型",闵行教育走出了一条区域行政、高校力量与基层学校之间深度合作推进教育改革的路径,也积累了一些依托项目合作、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曾金霞 《红领巾》2005,(3):58-62
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优先发展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一、家庭教育与和谐发展;二、学校教育与和谐发展;三、社会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发展的根本在于师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而,学校的有效管理应着力于营造适宜广大师生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态环境,建立促进师生和学校和谐发展的机制,达到实现学校优质发展的战略愿景。现代教育生态机制就是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从满足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和师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协调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价值符合师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及满足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师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推动学校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优先发展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一、家庭教育与和谐发展;二、学校教育与和谐发展;三、社会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优先发展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一、家庭教育与和谐发展;二、学校教育与和谐发展;三、社会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韩军 《成才之路》2011,(25):81-81
师生关系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从远古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尊严"到现代的"以人为本",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景淑英 《学子》2013,(11):16-17
教育生态学研究起步于西方。教育生态学这个科学术语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后来,专家学者运用生态理论对从宏观到微观、从学校外部环境到学校内部管理、从教育理念到具体教育行为等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从虚假宣传到买卖哄抢生源,从春季招生到滥发录取通知书,中职教育一直饱受社会诟病。如今,中职学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校企互动"潜规则"再被曝光揭秘,中职教育的声誉必然会进一步受挫。人们不禁要问,中职层次的教育究竟有无存在必要?  相似文献   

10.
金杏 《成才之路》2010,(29):20-20
2008年10月31日,第六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生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暨下城区首届"课堂节"在光明中学举行,笔者有幸现场观摩,第一次接触到了生态课堂。会上四位名师展示了公开课,还有几位专家和老师的讨论及评点,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近几年,我校立足实际,选择"和谐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以学生家长需求确定学校特色 我校地处农村,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全乡经济水平较高,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相对较少,有的对孩子期望不高。提高区域人口整体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于是,学校本着"团结、合作、共赢"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甘肃玉门油田第二中学由九年一贯制学校划转为一所完全初中,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已经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油田下山后学校交予地方政府管理,教师们又面临着体制的归属和福利待遇的下降等问题,使得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直线下降,教师的身心各方面受到了负面影响,教学质量长年得不到突破,学校呈现出负重不前的局面,发展进入瓶颈.  相似文献   

13.
关注理由 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是为其成长创造适应的环境和条件。 既能发掘和激活生命基因的活性功能,又能培育和增值生命基因的教育,才能优化和提升生命质量,奠基生命的终身幸福,而这样的教育应当是着眼并适宜生命和谐发展的生态教育。 从反思、批判偏离了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出发.从有助于生命发展的学校教育内部系统和谐及其与外部环境有机沟通着力:营造适宜生命成长的优良环境,培育生态课程文化、构筑德育生态系统……三年探索。成都玉林附小初步构造了和谐的学校教育生态。 附小的探索表明:促进生命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路线的确立和行进,关键在于培育适合生命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这或许正是现代学校教育着力的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以汉文化为主流传播信息,忽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个体的文化背景,将"异质"文化"强制性"介入到少数民族文化中,从而导致本民族文化发生"中断"。文化的"中断"给个体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要解决此问题,重视个体生命的根本性需要,秉承求同存异的共生理念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教育首先应塑造和谐的人。和谐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生命性的教育。它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离开教育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内在素质的和谐发展以及学校各个要素之间.尤其是人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是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良好风气的总体评价。所谓风清,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盛行清新开明开放之风、文明友善之风、廉洁奉公之风、诚信实干之风:所谓气正,主要是指整个社会洋溢着浓厚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核心表现是党风正、政风优、民风淳。"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晚饭后看电视新闻节目,一则新闻报道的是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某项成就,主持人的一句话意味深长:"西部兴,则中国兴……"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西部大开发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第二层意思是西部的发展水平比较低,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是"短板",只有将西部发展起来,将"短板"补齐,全国的发展才达到均衡,整体水平才能上升到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动力系统。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对学校教育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和积极的关注,甚至将学校教育功能夸大、神圣化;另一方面又肆意对学校教育说三道四、横加批评,置学校教育于"万灵药方"和"百病之源"的尴尬之地,严重制约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仔细审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功能价值,清楚、理性、全面认识学校教育的功用与有限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明阳 《考试周刊》2012,(35):76-76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使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