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释意学派,又称达意理论,是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的重要学派。谈派理论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释意学派理论的分析体系是建立在对口译实践的研究基础上的,其核心内容"脱离原语言外壳",使翻译的理论研究在内容和过程上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当从语言和文化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时,对翻译本身和口译有了新的思考。本文从释意学派的理论特点出发,探讨了日语口译及日语口译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为核心的释意理论对于会议口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口译活动中的释意是口译的实质,意义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译员在目标语篇产出前的新语义建构思维举足轻重,但目前口译实践过程的目标语语义建构思维和意义传达路径还未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田莎 《教师》2012,(2):26-28
语言能力和口译能力争鸣由来已久,清楚认识两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层面分析视译过程的实证研究结果,最终得出口译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艳艳 《考试周刊》2013,(80):15-15
释意派理论认为在口译过程中人的思维和意义的产生必须经历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口译员们对原语内容进行释意的过程。释意能力是优秀口译员必备的素质。本文通过对《国情备忘录》汉英交替传译案例的分析,着重分析了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对句子灵活处理的方法。旨在通过掌握灵活处理句子的方法.帮助译员更准确、流畅、地道、全面地传达原语所承栽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释意学派指出,口译语言转换过程实际上是"译意"的思维过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脱离原语外壳"、转换语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5+107-105,107
释意理论是口译的核心理论,它将口译分为了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释了口译译员从听辨理解到记忆和表达的思维变换过程和口译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提出了对于口译译员的要求和能力的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7.
颜君 《考试周刊》2011,(57):95-97
职业口译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释意理论对口译活动有很大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分析了职业口译教学的现状及口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和提高学员口译策略的方案,即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员的语言基础及语言认知能力。将释意理论的口译三步骤与口译教学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释意理论强调口译过程中意义的传递,包括理解源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三个过程.本文旨在探讨释意派理论对外交合古诗英译策略的影响,文章指出译员只有具备跨文化意识,对古诗的内涵加以充分解释,才能脱离语言外壳,真正做到意义的传达.  相似文献   

9.
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认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而使三个程序形成工作链的是"意义",口译过程就是释意过程。本文运用该理论对记者招待会口译实例进行释意性的评述和分析,并据此探讨口译释意训练的主线、核心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巴黎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分为三个阶段,即源语言输入、脱离语言外壳、目标语输出。"脱壳"是语言释意的"中间地带",即口译过程的核心环节。以具体的口译实践为例可以分析"脱壳"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7,(6):131-135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释意理论是口译届经久不衰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为传递意思,亦即交际意义。口译并非基于译员对原讲话人语言的记忆,而是基于对原讲话人所传递的交际意义的把握,译员随后用目标语言对该交际意义进行重组。该理论把口译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及"表达"。本文在释意理论的视域下,对高校学生汉英口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总结,试找出影响学生口译水平的机制,分析各机制在释意理论中所谈到的三个阶段中的作用位置,并讨论如何让这些机制对学生的口译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过程中人的思维和意义的产生必须经历“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过程。在口译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运用“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加工过程,能帮助改善学生的口译记忆能力。论文将从以下两个个方面阐述其在口译记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口译理解是基础,讲究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程序中的表达阶段是口译的中心环节。意义的正确表达不仅要依靠对原语语言含义的理解,更需要译者的认知补充。译者的认知补充来源于通才知识储备,和话语篇章的环境,所以口译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百科知识和演讲能力。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释意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分析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释意理论将口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deverbalisation)和重新表达。译者若在此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做得不够的话,就有可能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现象。故本文将释意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就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以法国释意理论产生的背景极其提出的口译程序为导引,结合会议口译实例,论述了该口译程序三个环节有助于译员提高口译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为确立衡量口译质量的"忠实"和"对等"标准提供了依据。并且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对释意理论受到的质疑、批评做出回应,纠正了相关误读,以便为正确运用释意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对口译质量进行评估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7.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口译是一种在跨民族、跨文化的交往活动中为人们所依赖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该文就以法国著名翻译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创立的释意派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日常商务英语口语的应用,来探讨一下释意派理论对商务英语口译技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