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意学派指出,口译语言转换过程实际上是"译意"的思维过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脱离原语外壳"、转换语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释意派理论与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不同,它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它强调释意的准确性,而不苛求两种语言符号的对等。释意学派的理论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把翻译的过程描述成为"理解与表达",但是释意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实际上包含三个阶段,即理解、脱离原语外壳、重新表达,并把它描述成三角形模式。释意理论对三角形模式的描述对口译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尤其适用于解决一些口译中的难题,比方说文化负载词,成语典故比喻,古诗词以及烦言赘语和晦涩词句的口译等。  相似文献   

3.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释意理论是以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体系,我国学者对释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拟通过对释意理论的研究和阐述,展望我国口译研究和教学的发展,为口译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分析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释意理论将口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deverbalisation)和重新表达。译者若在此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做得不够的话,就有可能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现象。故本文将释意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就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翻译推动了世界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直至20世纪初,随着世界上各个国家来往日益密切,口译议员队伍有了大幅度发展,口译也逐渐变成了一种职业化的双语言语交际工作。口译的研究相比传统的笔译,更为抽象。而基于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和玛丽亚娜·勒代雷创立的释意派翻译理论,口译应以交流为目的,以解释为原则。以释意派理论探讨口译翻译策略,旨在探讨释意派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国际贸易合作日益增多,对商务口译的需要应运而生,相比其他翻译,商务口译有其自身的特点。释意理论作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的翻译理论,对指导口译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释意理论建立的翻译程序分析了译者在商务口译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释意理论是法国翻译理论家迭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在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创建的.该理论强调翻译实际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表达讲话人或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核心观点,使翻译的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了解并探讨它的理论特点对我国的口译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5+107-105,107
释意理论是口译的核心理论,它将口译分为了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释了口译译员从听辨理解到记忆和表达的思维变换过程和口译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提出了对于口译译员的要求和能力的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韦 《海外英语》2012,(4):280-282
释意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由法国翻译家达尼卡提出并确立。完善的理论结构和独特的理论视角使该理论一度成为西方口译理论的主导理论,并引领着西方口译研究进入了以译员为研究对象的新阶段。该文选用专业性较强的外贸领域为题材,以释意学派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日常贸易的具体实例,阐述释意学在外贸口译中的应用,以期对外贸口译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小艳  毛红 《海外英语》2012,(1):153-154,163
该文分析了目前存在于国内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中的口译现状和问题,中医英译口译人才的匮乏,中医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长期以来中医翻译界在翻译原则和策略方面的争执不休等都对中医国际化的进程造成了影响,通过探讨法国释意派理论的主张,认为对释意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中医口译教学和中医国际会议口译实践,从而促进中医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释意理论是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D.塞莱丝柯维奇在其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创建的.该理论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把翻译过程分为: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三个主要程序。以释意学理论为根据,将其运用到日汉口译实践中,通过对其阐述的翻译三个程序的分析,结合日汉互译的实例和体会,对日汉口译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如语言功底、认知知识、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及相应的口译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释意学派创始人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认为:口译过程包括源语理解/阐释、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目的语表达这三个步骤,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信息处理过程。本文追溯了释意学派口译模型形成的过程,认为:它的诞生展示了释意学派大胆的学术创新精神,加速了国际口译研究的认知心理学转向,并为后续口译信息处理模型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是该模型对释意学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轻描淡写,对口译信息处理的具体路径和方式也避而不谈。基于此,文章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口译的信息处理是由控制性与自动化加工联手、串行和并行处理配合、自上而下同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共同参与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吴春雪 《文教资料》2010,(21):46-47
释意理论认为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进而强调翻译主体及其认知的作用。本文拟根据口译的三个阶段,结合口译实例,阐述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探索指导口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赵燕 《华章》2011,(35)
释意理论是口译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是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斯柯维奇在其长期口译实践基础上创建的.本文旨在分析释意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口译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释意理论是研究口译的理论之一。回顾释意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的历史,有助于认清面临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促进对口译理论的深入研究,指导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释意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译意,应是“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阐明教师在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加强学生处理文化转移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口译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之后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诗词翻译为例进行评析,结合口译原则说明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释意理论,在中国古诗词口译中很好地将诗文的形式与内涵用现代的外语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听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听者同样的共鸣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