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 面,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环境得到物质和能量, 得到信息和栖所,——生物离不开环境;另一 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环境的 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生物 改造着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相似文献   

2.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望引领学生通过经历一个个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初步体验;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起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是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所有生物的活动中,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4.
程虹  丁璟 《生物学教学》2009,34(6):71-71
汇集20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之精华;培育21世纪生物教师与学生人才队伍。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王建华、张文华、刘国璋等主编的《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指南》(精装本)是《上海校外教育丛书》之一,该书的编写获得了上海市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的资助,是进行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难得的一本工具指导书。该书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只有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才能正常生活。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如果生物所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就不能从环境中获取养料和氧气,因而也就不能正常生活,所以,环境对于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发生在校园里的一次偶然事件,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6.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望引领学生通过经历一个个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初步体验;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起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初步认识。要建立  相似文献   

7.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探求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技术、社会、环境和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特别强调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生物与社会、生物与技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活四个方面,谈了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探求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技术、社会、环境和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特别强调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生物与社会、生物与技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活四个方面,谈了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 生物学坐标曲线是表示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或某一生理活动中有关的变量函数关系。高中生物中坐标曲线可分为单曲线、双曲线和多曲线。现将  相似文献   

10.
1背景分析一方面,近年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传递的过程和机理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材料和重要考点;另一方面,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生物群体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相似文献   

11.
变式训练是指通过一式 (或一题 )多变训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使其能运用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文就综合复习课“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一节的教学 ,探索变式训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我们知道 ,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时刻都会受到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而生物是通过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等去适应环境的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与环境高度一致。因而 ,我们可以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光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决定植物群落的构成,并影响动物的生存、活动与分布;光是生物借以测知环境季节性变迁并产生相应反应的主要信息。因此光就成为了对生物影响作用最大的非生物因素之一。光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态化,是借用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生物形态、构造、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变化,而生物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必须调整自己,建立新的动态平衡。所有的生物处在自由和自然的生态链上,持续地自然地发展,谁要打破这个发展规律,自然界必然失去平衡,人类就要遭受惩罚。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教育生态学干脆引进“生态”的概念,来强调环境和感性对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龙梅 《中学教学参考》2009,(23):115-115
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生物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一切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所以一旦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阻碍,受到威胁.因此,保护环境、优化环境和使整个生物界得以延续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及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惊醒世人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渗透和培养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与环境”单元中“拯救马尾松”课外实践活动为例,立足学生实际水平,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设计、实施过程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制订四个方面,探讨生物学课外实践活动案例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被广泛关注起来,为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要积极渗透保护环境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注重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组织学生探究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生物实验,起到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保护环境,从而实现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琦 《考试周刊》2009,(23):180-181
“生态”原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借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概念,把课堂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其要点有三:1.课堂中的生态元素指的就是学生与教师:2.学生与教师都应当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获得发展:3.课堂生态元素之间、课堂生态元素与课堂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课堂环境是由师生活动来生成的。反过来,课堂活动环境又反作用于师生的发展,对师生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安排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模拟探究活动:一是模拟一定环境及该环境中各色生物,二是模拟"捕食者"捕食"猎物",统计存活的"猎物"数. 其目的是通过对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数量的统计,找出该环境中最适宜生存的生物,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体验中理解保护色是在生物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 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计划,存在"环境"材料的选择不易操作、"捕食者"的捕食活动易受其主观思想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生物教学是生物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生物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就如何辅导开展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从目的与意义、选题、组织实施和活动报告写作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