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所以要通过文艺作品的审美进行美育,是因为文学艺术能直接地培育生命意识的自觉;是因为文学艺术中有着一个人类的共同的审美标准;是因为文学艺术能直接地培育人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美也有丑。美是肯定性的审美价值,丑是否定性的审美价值,因此,生活中有审美和审丑。中学生对审美接触较多,而对审丑则了解不多也不深。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呢?笔者通过本文对于审丑能力的培养做下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
审美期待产生的真正基础在于审丑张哲瑞在《云南电大学报》2004年第4期撰文认为,构成生命生存环境的事物,并不都是有利于生命生存的,其中的大多数的事物对于生命的生存是不利的、有碍的,甚至构成了直接的威胁。那些不利于或者是有碍于甚至是威胁生命生存的环境事物是丑的。丑是现实的。……丑感不同于美感,美感的功利性内容往往深深地潜伏于审美期待之中,丑感的功利性内容却往往非常地显露,甚至在许多情况下是因恶而丑。审丑主体面对那些丑的事物并不像面对美的事物那样可以一悦了之,或者沉于联想想象之中而和实践行动还存在着一段较长的距…  相似文献   

4.
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人,是一个方向明确、志向高远、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人。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教师,是一个有着坚定的教育理想、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充分享受职业幸福的人。滨海小学自2007年9月建校以来,秉承"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探索出"四三"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审丑是通过对"丑"的感知、判断、分析和评价而获得正确的美丑观,从而提高审美水平。从广义上说,审丑实质上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非常必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要选好审丑对象。其次,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应从不同层级入手。审丑能力可分为捕捉信息、判断分析、概括评价等几个层级。培养这些能力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面分点介绍。  相似文献   

6.
美育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审美在科学创造和发明中具有突出的启迪功能,美育有助于创造能力发展的生理机制在于通过开放右脑使大脑两半球得到协调发展,使它们各自的功能得到互补和充分发挥,其心理机制在于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这种因素培育着直觉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开启创造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审丑教育是相对于审美教育提出来的。审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可。但过多地强调审美教育,过多地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使我们变得只会追求美的东西,对身边丑的事物、丑的现象麻木不仁。审丑教育就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认识丑,揭示丑,具有一定的审丑意识和审丑能力,形成正确的审丑观。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丑和审美是辨证统一的,审丑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并不会对审美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俄罗斯学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得益于俄罗斯作家们具有了审丑意识,并且与西方相比,俄罗斯作家的审丑意识呈现出自己的审丑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审丑的自然性、审丑的意识形态性和审丑的宗教性。这种审丑特性不但促进了俄罗斯学的繁荣,而且也由此形成了俄罗斯学自己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不但是道家逍遥思想大师,而且是生活关学大师。他倡导以无为本的“无知、无欲、无为、无用”生活美学准则,鼓励人们抛弃贪得无厌的世俗生活观念,坚持“无关无丑、勿迷真性”的审美生活信条,追求“身心自由、健康快乐、近似神人”的美好生活目标,从而得以成为先秦生活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2.
“丑”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第一,“丑”可彰显真实,张扬生命自由的本质;第二,“丑”可启善;第三;“丑”令世界精彩纷呈,绚烂多姿。  相似文献   

13.
"丑"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第一,"丑"可彰显真实,张扬生命自由的本质;第二,"丑"可启善;第三;"丑"令世界精彩纷呈,绚烂多姿.  相似文献   

14.
中学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作品的教学要加强诵读,以“导”为主,从品味语言入手,重在积累,感悟和熏陶,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堪称当代中国作家之翘楚,他的作品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愫。他的小说打破了文学语言的传统信条,看到了"丑"的语言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他用独特的话语形式,通过自己的审丑体验和审美情趣,勾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痛楚、荒谬和虚无,强化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态度,批判了人性的灰暗和邪恶。审丑语言,既表现了白先勇对历史流变下人类命运的感悟和思索,又满足了语言陌生化的审美需求。"丑"的语言使白先勇的小说产生了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信奉“艺术至上”的纯艺术理论,主张艺术高于自然与生活,是非功利、超道德且纯“形式”的。现实生活在他看来是虚伪丑陋、平淡乏味的。因而,他提倡生活艺术化,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之外创造一个独立纯美的艺术世界,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相对立,希望用心中富于个性与爱的艺术之美来同现实的丑恶相抗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美术院校的艺术教学中,素描教学一直是造型艺术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素描是最直接的造型艺术形式,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为宗旨,学生自觉地、创造性地学习具象绘画的艺术精髓,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加深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现代抽象素描,它依托于西方现代主义,以形式的创造力、艺术的感知力为表现标准,要求学生以素描的理念为指导,把培养艺术思维观念纳入教学范畴。现代素描丰富了写实性素描的表现理念,有着更广泛的形的美学含义,但其基础还是写实素描,只有在写实素描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造型和表现意识,才能使艺术思维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的审美意识(对于"美"、"丑"、"悲"、"喜"等等的意识)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此即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等其他具体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并列位置。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全方位"性的意识形态,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审美等这些意识形态的交汇、出入之所,同时,文学还是非意识形态性的社会意识———科学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学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场。从以上观点来衡量,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具有非科学性,又具有非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思想,以"审美反映"的提出为时间起点,以"审美意识"的发现为逻辑起点。其中,"审美反映"提出的初衷,是为着反对"机械反映"的文学观;把"审美意识"认定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逻辑起点,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以集体意志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同时基于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反思和本真生存方式的关怀。钱中文"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观,坚持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但强调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如果丢掉了审美特性,不足以言文学;人丢掉了审美本性,则不能称为健全的人。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过程,始终以人文精神贯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