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之草书与文学之诗歌,在艺术性上有很多相通之处,现略作比较分析。(一)草书和诗歌都是至高无上的艺术草书和诗歌都体现着本艺术部类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本艺术部类的最高艺术。书法的本位是草书,文学的本位是诗歌。  相似文献   

2.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是一种象征中国文化的艺术门类,而草书艺术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样式.它兴起于汉代,确立于魏晋,成熟于唐代,具有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草书的成熟是书法由实用转化为艺术的标志,具有外形美、意境美等多种审美特点,它通过以汉字形态为表征的高度抽象的线形审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和源远流长的艺术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桂林石刻书法的艺术特点鲜明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艺术特点在外观上表现为长短各异、巨微有别的丰富形制,一碑一貌的多样风格,书家专场的独有特色;在书法本体上表现为隶书庄谐互见、楷书活脱自然、行书率意奔放、篆书入古出新、草书圆通练达,五体纷呈、各放异彩。桂林石刻书法保存了历代许多书法名家、社会名流的仅有作品,弥足珍贵;其数量大且艺术价值高,是书法传承的难得宝藏;石刻因自然而生,最终又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深刻诠释了桂林旅游城市之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宋琰 《华章》2013,(14)
在草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草书形式众多、书体各异的局面,有的同样一个字竟有十多种草法,使人困惑之余无所适从。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研习草书的难度,也迟滞了草书艺术的发展。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树起了“标准草书”新旗帜,开辟了草书艺术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草书以极富主体创作个性的书法艺术形式美,体现了气韵、境界与精神的合一。他的书法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有着续接优秀传统和创新时代新风的文化意义。把书法的艺术精神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提高草书艺术创作的传统审美表现境界,是毛泽东草书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7.
田旭中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F0002-F0002
田旭中(1953-),四川成都人,当代书画家、作家、艺术评论家,成都画院院长,擅长国画、书法。绘画擅长水墨骏马和人物,作品形、神、趣兼备,卷气横生。书法诸体兼擅,尤精连绵草书,曾创作迄今为止全国最长的“毛泽东诗词草书长卷”。[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汉代书法开始摆脱文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开始从广义的书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汉隶、草书的兴盛;一批书家、书作的出现;汉代书法理论的产生,并开始从自然美的角度来探索书法美,对线条美的追求,“力”的审美追求的提出,强调书法的抒情性,对书法创作规律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标志了汉代书法审美的觉醒并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9.
徐渭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自谓吾书第一。其草书不受成法束缚,出于真情至性,可谓其悲愤人生的真实写照。通过与前贤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草书相比,可以看出:诸前贤草书之"狂"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虽狂放无边但法度谨严。徐渭狂草则感性居上,无视传统用笔法度,更加强化了艺术家的主观性,把草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正草书,是一种最讲天分、最讲自由,又最讲法度和想象力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书法诸书体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也最具艺术表现形式的书体。其表现力和难度可谓居诸书体之首,这也是自古以来众书家竞相追捧的原因之一。草书之难,难在快速书写下还能够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技法。在草书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习书者共同或是大都存在的。一、线条缺少节奏  相似文献   

11.
邹武生草书,是在当代社会行为极大变化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随着比赛书法、应酬书法活动的深入,武生增进了难的和智的功夫,彰显了积健为雄的生命意识,创造了恣肆奇拙的现代草书。人们将其草书的气韵格调称为武生功夫。武生功夫主要体现在武生心法上,即心领尚奇之风,心通恣肆之气,心随奇拙之变。  相似文献   

12.
说草书     
如果说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美丽的大海,那么草书就是这大海中那朵最令人陶醉的浪花。可以说,凝聚着几千年来华夏儿女的审美观念,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的是书法!而促使中国文字由实用性上升为艺术,最能代表其神韵的就是草书!草书,除了具备其它书体的功用外,其特殊性还在于更易于流露书写者的情绪,表现其个性。而书写者,也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表达出自己的全部修养。正缘于此,所以才出现了书家无篆圣、楷圣,而有草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五体书法的分析,认为五体书法的和谐之美包括篆书纯净简约与圆转浑厚的契合之美、隶书雄阔严整与舒展灵动的互补之美、楷书厚朴持重与创新多变的交融之美、草书奔逸流荡与收放有度的顾盼之美,以及行书法度整然与神采飞扬的兼容之美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书法的艺术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能发展为“书法艺术”.是因为经历过一个不断增强其艺术审美性的境界提升过程。书画同源、重书崇书固然为此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一批批以归隐羡隐的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隐士及准隐士在其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他们在借助书法审美实践去超脱政统现实、追求人格精神自由的过程中,发展出了更具艺术审美性的行书、草书和行草,并在操作上及观念上完成了“书——心画也”的审美定位,从而对中国书法的艺术境界有了一个关键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以它那古朴的甲骨、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端庄的楷书、潇洒的行书、狂飞的草书,陶冶了东方乃至世界。它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世界艺术的奇葩。近年,书法虽然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儿童书法教育更是得到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但静静审视当代小学书法教学课堂,我们发现无论从教学形式上看,还是以教学效果而论,都依然是比较迷茫的。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这是因为:书法所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和造型基础,是书法的生命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本文仅从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石涛"一画"论思想根本的"一画"对万物的观照和形象气韵的表现,与草书通过气动流美的点画线条表现万物的生命精神之气韵是一致的。草书以"一画"之法类自然万物情性,可以获得生动之书法气韵和主体精神气象的表现。运用"一画"之法可以促进主体高度自由的草书创作,使草书有通达天地、汇聚人文的意境美感。  相似文献   

18.
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没有人研究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之源很有必要.一是从怀素籍贯姓氏说起,把吴兴钱氏同佛教的关系作为怀素书法的第一源泉,又从六朝以来东南一带尚书风气盛行的客观事实出发,认为这种尚书乡风是怀素书法文化精神的又一源泉;佛教与书风盛行,是僧人书法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前提和基础,而怀素的文化之根就是扎在僧人书法极盛的吴兴,吴兴僧人书法盛行是怀素书法文化精神的第三源泉.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三讲草情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形式,篆书时代有草篆,隶书时代有草隶,进而发展为章草、今草、大草、狂草等不同类型。草书最初出现,是为适应快速书写的需要,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书体,以简省和连带为特征,空间对比强烈,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特征。早期的经典法帖,赖诸石刻、唐人摹本和宋元刻帖传世,墨迹少有传世,而唐以前的草书墨迹尤为少见。因此,楼兰简纸文书在书法学习中,便彰显出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唯有草书强调情感的介入。杨凝式的书法行草兼并。意态奇逸,体现着最崇高的 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