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结能 《江西教育》2003,(24):27-27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句,确是经验之谈,而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更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具体来讲,扣紧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自由诵读,整体感受每当开始上一篇新文言文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读三遍课文。第一遍,慢读,对照注释读通文句并存疑;第二遍,中速,读顺文句,把握基本内容;第三遍,快读,连贯绵延,一气呵成,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老师范读,示范引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发挥老…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是一部较为深奥的作品,许多同学都很难从头到尾一遍读完。但是,本文的小作者却细心地品读《骆驼祥子》,一遍觉得不够,又读二遍、第三遍。  相似文献   

3.
师:现在咱们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生:齐《圆明园的毁灭》。师:课前同学们读了几遍﹖生:两遍。师:有读三遍的吗﹖生:我。三五个举手师:好,请放下手。有超过他们的吗﹖一生举手回答:四遍你读了四遍,很好。读一遍两遍就不错了,读四遍更不得了。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空“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师:大家打开书本把课文默读一遍。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追求让学生在简单朴素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丰富有效的知识。《窗前的气球》一课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过程中,达成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说好话、读好文的低年段阅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读“懂”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有些学生对读题不太重视,认为读题很麻烦,甚至觉得读题是一种负担。他们将“读题”和“念题”混为一谈,以为读题就是简单地将题目念一遍;或者盲目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机械地重复念题。这种只停留在对应用题初步感知的“走过场式”的读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题。我认为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加强读题训练,  相似文献   

6.
一、出示问题学习新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个题时.首先干什么?生:读题。师:对,当我们解答一个题时,首先应多读题,而且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明白这个题说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三遍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明白了吗?开始吧。  相似文献   

7.
一、出示问题学习新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个题时,首先干什么?生:读题。师:对,当我们解答一个题时,首先应多读题,而且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明白这个题说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三遍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明白了吗?开始吧。  相似文献   

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这原本是董遇“不肯教人”的托词,后却多被认为是私塾先生不假思索、不加分析的教条主义教学方法,是学生不加理解、死记硬背的填鸭式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在强调创新、呼吁要让思想冲破牢笼的今天,再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否也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对它的深层理解呢?这里,我们想与大家来探讨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强调“要读”。不论是“腹有诗书气…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三遍读书法著名作家茅盾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读,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纳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消化式(吸收种种精华)。茅盾的三遍读书法,有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已认识几百个字,有的只认识几十个字。学生自身学习水平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一句话读一两遍就记住了,有的读好几遍也难以记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同等要求,必然扼杀部分孩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 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 生:第四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新课标引领下,老师们都很“注重”学生的朗读。特别是阅读教学,“书声琅琅”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君不见,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等,课堂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也成了当下课堂中的时髦用语。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时,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一杯杯浓茶,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深意。本文尤其如此,虽读十遍、百遍。每次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一、反复阅读,增强语感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课文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之一。“读”要循序渐进,读通,读懂,读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读”上多用些时间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5.
师:请大家齐读《我爱这土地》。(学生齐读。一读)师:刚刚大家确实齐读了一遍,但也仅仅是读了一遍(有意强调"读"字)。"诗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但如果是无心地读,读两百遍也未必有用。读的时候要注意讲究朗诵艺术及技巧。希望大家通过自己读的实际行为来理解和区分它们。下面请同学们一齐再朗读(强调)一遍这首诗。  相似文献   

16.
一度以为,课堂完全动起来、活起来,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但是,“活”的课堂是否高效呢?语文味还在吗?这值得我们反思。一、课堂上书声琅琅,却没有感悟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各种形式的读,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想象读等等,读了一遍又一遍,看上去很热闹、很欢畅,我们也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说这样一些话:“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带着欢快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情感很强的学科,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破译”,方能感知理解,而学生通过“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读”是语文课的主要特色。宋代大文豪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放弃射门》(支玉恒)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相似文献   

19.
<正>一、注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典诗词教学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诵读,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但是如何更好地诵读,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有的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的教师不停地让学生读,每读一次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评,要求许多学生不断评,评来评去评的兴趣全无;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会读,一遍一遍地领读,丝毫没有留给学生悟读的机会,要求学生勉强为之,  相似文献   

20.
<正>师:就这篇课文来讲,专题名"慢慢走,欣赏啊"提示了我们阅读的方式是"慢慢读,欣赏啊"。课前读过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读两遍的?没有。读三遍的?一个也没有。读四遍的?(大部分学生举手)读五遍的?(一部分举手)读六遍的?(几个学生举手)好的,大家把手放下来。说明大部分同学读了四五遍。那么在读的过程中,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下面,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大家再把课前读的捋一捋,待会儿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