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观念决定文学批评方法,不同的批评方法针对着不同的文学价值。如果从真、善、美的角度看,社会历史批评依据"文学源于生活"的观念,侧重求真;道德批评、心理学批评所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人学",侧重求善;文体学批评、审美批评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侧重求美。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揭示着文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陈重阳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5):43-44,50
1问题提出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与客观事物符合(跟"假"相对);善,善良,品质或言行好(跟"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要去伪求真,扬善弃恶,尚美反丑.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而德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完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作家,都竭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社会的真、善、美的东西,他们讴歌它,赞美它,从而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又揭露和鞭挞社会的假、丑、恶的东西,以激起人们对之痛恨和鄙视。美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是追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集中体现。海明威的作品是他一生成长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追求真、善、美心理历程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因为人类道德的价值目标是拥抱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所以品德教育要以真、善、美为核心主线。笔者结合理论与实践,寓德育于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探索师生都深深感悟到:美从真开始,德从善中来。一、晓之以理乐做真人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教师是学生道德启蒙的引路人,崇尚真实,因此一定要晓之以理乐做真人。1.凭借大师引领乐做真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六点要求",阐明了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也揭示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求真"是理想人格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新时代青年要在求"主义"之真、求"历史"之真、求"科技"之真上下功夫。"向善"表达了理想人格对崇高道德品质的追求,新时代青年要积极追求"以群越己"之善、"以义导利"之善和"以理规欲"之善。"臻美"是人对自身自由自觉本质的体悟,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实现"崇高使命"之美、"自强不息"之美和"全面发展"之美。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索罗金被誉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三驾马车之一",其小说《暴风雪》的创作既传承了19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加入了后现代主义反讽、荒谬、夸张、颠覆、怪诞的写作元素。作家以独特的后现代视角尖锐地提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人性"与"道德"主题。作家对加林医生一类的知识分子的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描写展开反讽策略,使其荒谬性发挥到极致,同时对小说中人物的人性善恶重新解构,在善中存恶,恶中向善的永恒回归中不断探索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有责任、有信念、有本领的青年一代,这其中蕴含了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理想人格的价值优势。"求真"属于理想人格之根基,新时代青年要在求"理想""史实""科技"之真方面多下功夫;"向善"是理想人格最根本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在向"以群体超越自我"之善、"以正义向导利益"之善、"以理性规避欲望"之善上花功夫;"臻美"是理想人格最本质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积极追求臻"高尚责任感""发奋图强""全方位发展"之美,培育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8.
历史理性强调的是历史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即历史总是朝着一个为人类的理性所认可的合理的目标发展,因而现有的一切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之内得到合理性的解释。然而历史理性内部的"真"与"善"两个维度在某种情况下会形成错位,"真"因被体验为创伤性的重负而变为"非善"。这一情形类似于将"恶"提升到伦理原则高度的"恶魔之恶",二者是难以再现的,但是在文学创造者那里却可以得到艺术的凸显。其结果是"真"与"非善"这两种不相容的因素在相互冲击、抗衡的过程中,经过离心和向心的往返阐释而形成了文本的张力,体现出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自由之美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发展的异化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无法逃逸在伦理道德的价值评判之外。立足于伦理视角,我们在讨论发展的道德价值之维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标尺之外,无法回避对真假发展进行伦理价值的辨析,否则,发展终将会因为缺乏道德价值导引而走向虚假。为了能够立足于"善"的基点超越"恶",消除贫困成为了基于道德之真实发展的优先考量。传统发展的伪道德性和不科学性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的虚假发展等异化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发展需要伦理价值的导向、定位与道德规约,使之趋于"善"、彰显"真",并走向科学,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全体人民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近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有颇多感悟。总书记提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作为从业多年的历史学研究者,一方面颇为自豪,另一方面也深感我辈承担的责任很是厚重。我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真、善、美。"善"是价值的判断,"美"是审美的追求,而"真"是"善"和"美"的基础。虚假的事物无从谈及"善",也谈不上真正的"美"。历史学是"求真"的学科,从这个层面讲,历史研究确可看作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跟"假、伪"相对);善,善良、慈善(跟"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日本学者黑田鹏信说过:"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诗人麦芒的新诗,反映艺术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信度高;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教化作用大;展现色彩斑斓的诗之美,艺术感染力强。真、善、美有机统一,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而诗之美的展现则让真与善的反映达到了理想的高度。唯其如此,麦芒的新诗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大,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范冬梅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1-22
只有能够真实反映客观现实或表现人类情感的作品才能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真,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致力追求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他力求传达出"生活的真实内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人性的倾心描摹、真实社会的客观揭露,也是艺术上不事雕琢、崇尚自然之风的典范之作。这种真又是以美为客观对象,通过善的引导而最终实现的,是与美、善高度统一的真。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桓谭《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  相似文献   

18.
<正>真,真诚;善,善良、善解人意;美,心灵上的美丽。真、善、美——每一个高尚的人都应拥有的特质,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学习的美德。教育是座传播真、善、美的神圣殿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然后才可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身边的学生们。10年来的教育历程让我对"教育真善美"理解愈加深刻,结合一件件教育案例,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作为一名现代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一、求真——教育播种真实的种子教育是事业,要真。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明确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3月15日,记者来到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采访该校语文教师、湖北省第四届“教研名师”刘俊杰,当问及他所倡导的“真我写作”教学观时,刘老师进行了如下解读:“所谓‘真我写作’教学观,就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出‘真’和‘我’。‘真’指写作者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以认真的态度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真知灼见,用纯真的笔触写出自己的真诚、真心,借助写作来弘扬真、善、美;‘我’指写作者要以儿童的视角‘我手写我心’,不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20.
百变女人     
Artka 《八小时以外》2012,(12):52-55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冰心曾如是说。她们温柔也勇敢,活泼也深沉,脆弱也坚强,也许前一刻还在默然流泪,后一刻却已是一笑嫣然……女人百变,演绎万种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