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教育   6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编问卷,通过对382名民营企业家子女(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校内学习情况、校外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作业考试情况、学习心理状态以及对自我学习的期望和要求等六大方面考察了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习状况。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业负担较重;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自觉性较弱;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习心理状态不佳。研究认为,了解这些后果及其产生原因,可为探讨改善民营企业家子女学习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容简介:《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全书共分五部分:"导论"包括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认识和新世纪专业形象的总体概述;"教师德性论"从追问"教师德性是什么"入手,论述了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以及养成;"教师审美论"由教师职业美的产生、表现和价值三部分构成;"教师发展论"则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历史梳理,对"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语"以《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  相似文献   
3.
大卫·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一书中批判性地指出:无论是媒体技术的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对童年的概念都进行了本质性的界定。他主张应该以一种更加充分的社会性解释来说明儿童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建构在电子媒介下的童年概念。本文对帕金翰关于童年概念的解构以及在电子媒介下的童年概念的建构进行了探讨,进而探讨了它们对理解儿童教育中的童年概念所带来的启示:童年的本体概念表明儿童具有不成熟的独特性;童年的受体概念表明儿童受到社会的制约;童年的主体概念表明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以自媒体负面语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为例,从自媒体负面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切入,指出三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时代背景即为自媒体负面语言肆虐的内在动力系统。进一步探讨自媒体负面语言本身的特点作用于其产生的内在动力系统,从人际交往、市场经济和政府行为三方面分析负面语言对传统社会信任格局产生的破坏作用,提出促进自媒体语言传播与社会信任之间良性循环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教育哲学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哲学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自由和真善美”,是通过教育实战和理论探索体悟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智慧的探索”。教育哲学的特质体现在:它是关于“穷理尽性”的学问;是关于构建必要的教育乌托邦的学问;是关于“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的学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阐述教师这一“救人”的职业的意义,提出教师在拯救学生内心、做学生的“灵魂的工程师”之前,要首先提高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境界,并提出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使教师力求做一个人师、名师,甚至是大师,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以实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小康社会和小康教育的理念以及如何实施面向小康的小康教育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握对教育的前瞻性理解和认识。小康社会是社会各个生活领域都达到小康程度的社会,因此在小康社会实施异化人和压抑人的教育不是小康教育,而健康人和解放人的教育才是面向小康社会的小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课程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课程的背景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是有其特定的时代精神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的。 (一)时代精神背景分析 所谓时代精神是指标志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与价值,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共同意志、共同理想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巨大的凝聚力。我们现时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人文主义精神:要求超越简单的科技工具理性(即超越达成目的的手段)对人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教师成长学校的含义及其研究此问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揭示,进而对教师成长学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进行了系统探讨:教师工作的特质、优秀教师的特质、教师角色与素质、从教原因、反思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长期以来对师范生向师性的培养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该课是以教师能教些什么为出发点而组织的教学内容,即教师教育学;而不是以学生为本所建构的教学体系即学生教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