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激趣导入1.出示圆柱状铅笔。师:“它是我们曾学过的哪种几何形体?”再拿出钻笔刀。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圆柱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削铅笔。师:“圆柱的一个底面怎样了?”现在老师把这个尖的笔头切下来,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呢?2.出示三角形铁架。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观察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用语言描述一下。现在老师把这个三角形沿着高所在的直线进行旋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这个圆锥是怎样得来的呢?”师:好,这两个几何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圆锥的认识”(师板书)二、自主…  相似文献   

2.
一、创境激趣 ,导入新课1 出示多媒体课件 ,电脑进行由图1渐变成图2、图1渐变成图3的演示 :问 :看到这一情境 ,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学方面的问题?(圆锥的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体积相差多少呢?……)2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由此揭示课题 :“圆锥的体积”。二、目标导学 ,自主探究1 定向明标。师 :(1)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2)你认为用“圆锥的底面积×高”得出的是圆锥的体积吗?(3)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你觉得有怎样的关系?(4)如果已知圆锥的底和高 ,…  相似文献   

3.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发给实验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空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各一个,适量沙子。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师:长方体的六个面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师:那么正方体的六个面又是什么形状?生: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师:如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那么这个物体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三个模型。)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第几个物体的形状和你想象的一样?生:中间一个。师:(拿起圆柱模型…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修订版)新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大纲”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用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个圆锥体容器进行灌水演示得出求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教法,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1.观察启发,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支新铅笔让学生说,这是一个圆柱体,截下一小段也是一个圆柱体,再让学生观察用卷笔刀削新铅笔,明白削笔前那一截是圆柱体,经卷笔刀卷削后变成了圆锥体。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削成…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几次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对授课教师的教育思想感触颇多。现以“圆锥体体积公式推导”的两个教学片断为例,就教育思想这一问题与同行商榷。甲老师的效法师:我们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怎样求圆锥体的体积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并找出求圆锥体体积的公式。老师默不作声,徐徐出示一个空心圆柱和一个空。c圆锥,抬出一盆红颜色水。他首先说明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空心圆锥盛满水,再注入空心圆柱中.直到注满为止。然后说“同学们从刚才的演示中看到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有什…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计】(片段)一、观察比较,揭示特征。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圆柱形铅笔用卷笔刀卷好,用手摸一摸所卷部分,感知这部分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卷笔刀卷过部分的形状与圆柱体是不同的,我们把它叫做责编/钟维礼圆锥体(简称“圆锥”),尖尖的顶点叫做圆锥的顶点,曲面就是圆锥的侧面。2.让学生把纸做的圆锥模型的侧面剪开,观察展开过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教师辅以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底面是一个圆。3.让学生把一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观察并想象这一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的形状。4.…  相似文献   

8.
傅嵘 《江西教育》2002,(5):31-31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圆柱的体积”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取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瓶):谁能告诉老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瓶子?生:是一个圆柱。师:这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现在,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它的面积的?生(在学生回忆和同桌相互议论后):通过先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师: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生1(讨论后):如果能把圆柱也像圆那样转化成我们已经…  相似文献   

9.
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这样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引导学生总结小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云萍 《四川教育》2001,(10):20-20
一、猜谜激趣,范画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画的小动物是什么呢?你们猜!(谜语:不爱吃素爱吃腥,开口总是妙妙妙。白天无事打瞌睡,夜晚捕鼠逞英豪。) 2.展示范画,引出课题。 师:你看!它来了……[小朋友佩戴头饰表演舞蹈《小猫钓鱼》后展示范画]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猫?(板书课题:淘气的猫) 二、指导观察,动态演示。 [出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咪] 1.观察结构:小猫的头是什么形状?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头大些呢?还是身体大些?(四条腿和毛茸茸的尾巴是曲线形) 2.范画演示:教师用演示范画法引导…  相似文献   

11.
(教学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组有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学生略加思索后做出回答)师:今天,要请同学们利用学具操作、实验,自己试着推导出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学生开始分组活动,产生疑惑。)生:我们用学过的切割拼摆的方法,想把圆锥转化成圆柱,但没有成功,有没有别的方法。生:桌上有一小袋砂土,是不是可以用砂土来量呢?【评析】教师提出操作的目的,但没有指出操作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根据经验,把切割拼摆的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  相似文献   

12.
宋红玲 《辽宁教育》2003,(1):127-127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圆柱状铅笔.师:"它是我们曾学过的哪种几何形体?"再拿出钻笔刀.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圆柱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削铅笔.师:"圆柱的一个底面怎样了?"现在老师把这个尖的笔头切下来,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模型、沙子、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激发探索兴趣课件演示稻谷丰收的景象。师述:稻谷丰收了,农民伯伯忙着收割稻谷,他们把收好的稻谷堆成一个这样的图形(圆锥图略),同学们认识吗?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堆稻谷的体积吗?小组讨论后汇报算法。生甲:把这堆稻谷装入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仓库里,再量出长方体(正方体)仓库…  相似文献   

14.
先看一个关于《改变浮和沉》的教学片段:师:这有两杯液体,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不同的杯中会怎样?(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师:你看到什么,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一个鸡蛋沉在杯底,另一个鸡蛋浮在水面?  相似文献   

15.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圆柱状铅笔.师:“它是我们曾学过的哪种几何形体?“再拿出钻笔刀.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圆柱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削铅笔.师:“圆柱的一个底面怎样了?“现在老师把这个尖的笔头切下来,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呢?   ……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静物素描作品一幅)师:这是一幅什么画?生:素描。师:是用什么工具表现的?生:铅笔,用铅笔画的。师:画素描需要几个步骤完成?生:四个步骤。师:哪四个步骤?生:构图布局画基本形,上大体明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学生说一个步骤,教师展...  相似文献   

17.
师:(出示红辣椒)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种颜色的? 生:这是辣椒。它是红颜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红颜色的呢? 生:我是通过眼睛观察的。 师:(出示地球仪)谁上讲台说说这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如在讲完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后,要介绍圆锥的体积公式,我拿着等底等高的圆柱(无一底)和圆锥(无底)的模型,问学生,这二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学生就会想办法解答,有的拿圆锥模型装水倒入圆柱,有的则用圆柱装满沙土倒入圆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便可轻而易举地得出V锥=1/3sh,既轻松愉快,又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9.
【活动设计】一、设“疑”激“趣”,引发探究。多媒体演示:人们骑自行车的动画画面,其中有一辆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形,骑起来很别扭。在学生观察了多媒体关于“人们骑自行车”的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学生质疑:人们为什么要把车轮的形状设计成圆形?能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吗?学生分组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通过实验感知:只有圆形车轮在滚动中才平稳。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吗?多媒体演示:部分显…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应用题: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钢块,锻造成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的长方体钢块,能锻造多长?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类应用题中钢块锻造时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呢?我受美术课上教学生捏橡皮泥的启发,先出示一团橡皮泥,提问:大家都捏过橡皮泥吧?捏橡皮泥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橡皮泥的形状在变,但体积不变呢?然后,教师迅速把橡皮泥搓成圆柱,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橡皮泥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呢?接着,教师将橡皮泥团成圆球,学生观察教师操作,进一步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再让学生想一想:用这一团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