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学是从翻译,借鉴欧美学开始的,现代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国学的影响。丁玲早期创作就受到拜伦浪漫主义和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本对这种影响关系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从历史背景,作家的个性气质及其化底蕴等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丁玲对拜伦和乔伊斯选择性接受的原因,从而阐明了丁玲早期创作与外国学及基本土化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林纾,作为古大家,既兢兢于古,又热情于小说翻译与创作,其中的转换因子是“小说笔法”。林纾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笔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圆融,并逸出到小说翻译与创作,使其古与小说独具风味与魅力,具有深刻的化意义,体现了雅俗学的共容与交融。林纾和他的作品凝固成新旧学的临界态,而“小说笔法”则成为这一状态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学作品的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有抓住了章的精神实质,领会原作的意境,才能做到形神兼俱,才能将作品译活。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的政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翻译是为权力服务的,译和赞助人出于不同的背景(意识形态)对原作的“重写”,可以使一个外国作家在译中呈现出不同的化品格和审美面貌,因而学翻译是一种政治活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鲜明地展示了学翻译作为政治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以哲学阐释学视角审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是当下译学研究突破传统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结构主义藩篱而开辟的新视域,有相当的探索空间,而借哲学阐释学理论探析译者的阐释之旅,透视翻译的本质与特性,也颇具尝试性意义。文章认为译者阐释的主体性客观存在,但“努力再现原著”仍是译者阐释原著时必须遵守的道德性原则,这也是丰富和发展译语语言能力的绝好路径。而“再创造”翻译观混淆了创作与翻译的界限,模糊了译者主体能动性之度的把握,如果阐释者一味追逐创作而非专注于对文本的理解,那么,翻译将进一步蜕变为一种既不像创造也不像翻译的畸形文类。因此,准确界定译者的翻译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曹禺话剧的成名作、代表作,其创作成功确立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也是中国话剧学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中国现代学领域,人们常说,话剧本是“泊来品”(外来形式),20世纪初引进中国,最初只是翻译改编外国题材,后来的创作也以独幕剧居多。思想艺术容量大的、成熟的多幕剧问世,则是30年代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8.
以哲学阐释学视角审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是当下译学研究突破传统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结构主义藩篱而开辟的新视域,有相当的探索空间,而借哲学阐释学理论探析译者的阐释之旅,透视翻译的本质与特性,也颇具尝试性意义.文章认为译者阐释的主体性客观存在,但"努力再现原著"仍是译者阐释原著时必须遵守的道德性原则,这也是丰富和发展译语语言能力的绝好路径.而"再创造"翻译观混淆了创作与翻译的界限,模糊了译者主体能动性之度的把握,如果阐释者一味追逐创作而非专注于对文本的理解,那么,翻译将进一步蜕变为一种既不像创造也不像翻译的畸形文类.因此,准确界定译者的翻译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严静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00-102
本通过举例分析了学翻译中的意象结合、异化与归化现象,以及意识形态对于学翻译的操控,同时指出学翻译实际上是化的传导,译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化因素,加上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译出精品。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读者关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译读是学翻译过程中一个能动的主体,读对译语本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由于读的审美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主流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会有所不同。译对译读语言和化审美特征的关照以及对译读情感需求的关注是影响学翻译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各个国家因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同,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对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评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中西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东方人民在对西方文学进行评论时会有其不同的观点。英美两国的发展历史不同,其相对的文学作品在类型、语言表达上也均有不同,文章讲述中西文化差异及两个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及特点、英美文学评论的概念,然后探究了英美两国文化差异对英美作品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研究园林、建筑景观的艺术特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采用比较方法,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西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的不同艺术特征及相互影响,指出了继承与创新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信息化失败的部分原因在于没有选择适合于自身的信息化模式。本文总结了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类型,并从资金、技术、实施难度等方面对各信息化模式进行评价和打分。最后结合案例,讨论了中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打分,然后选择相似度高的模式来实施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及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印度两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内容与结果也有许多惊人共同特征,但两国因经济改革的力度、路径与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两国经济类型转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比较两国的经济改革,找出异同,分析两国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成因,揭示两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两国互相学习,加强合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What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 and how they teach it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 this article we make three related arguments. The first isthat different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intentions concerning whatstudents will learn and consequently in their teaching they constitutethe topic or subject to be taught quite differently. The second is thata teacher's intentions concerning what it is that students should learnis closely aligned with a teacher's expectation of how students learnand how they can be helped to learn through teaching. The third is thatwhen teachers focus specifically on the teaching of a particular topic,within a specific contex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intentions and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searguments through an empirical study which considers the different waysin which 26 university teachers intended to constitute a subject ortopic for their students to study, how they then taught the subject andsubsequently how consistent were their intentions and their practice.The analysis shows that when the contex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tightly defined there is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eacher'sintention and their practice. In particular, university teachers whoadopt more conceptual change and student-focuss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constitute objects of study which are more relational and focus on thestudent's knowledge. Approaches which are mor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and teacher-focussed constitute objects of study which are moremulti-structural and have a focus on knowledge which is as constitutedas being external to the student.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院实践情况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分组选项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以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认识,身体素质,最基本技能,拓展与创新分组,分层选项和独立开展活动的理念,在不同班级分成不同的教学小组,进行选择性教学,让学生自我选择运动项目,自我设计完成每次课所设定的运动目标,在各位教师指导下,共同参与,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和自我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的师生观与其专业发展阶段有关,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历史文化背景、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其师生观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10-20年教龄的教师其师生观比较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需要,小教一级和小教高级教师的师生观比较新;中教高级教师的师生观较其他教师陈旧一些,大专学历的教师其师生观优于其他学历教师的师生观。中小学教师的教龄、职称、学历对其师生观具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观念、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的不同,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发展在历史上各自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模式:中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和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两种模式在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范围上都存在着差别.两种科学技术模式都各有自己的优长和弊端.近现代两种模式逐渐走向了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真放与旷达--李白苏轼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和苏轼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个性气质、人生态度等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诗风之异。同时从“士文化”的角度而言,李白、苏轼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士文化符号,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类型。李白和苏轼,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真放的李白和旷达的苏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