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国栋 《学会》2009,(5):3-6,28
5.12汶川地震带来了一次罕见的自然危机。环境非政府组织应急而行,主动承担起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无疑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风险应急和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文试图展现地震及震后环境非政府组织救灾行动的基本形貌,并对其表现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黄毓 《今日科苑》2010,(9):28-33
汶川地震后,他和几个美籍华人为四川警方捐献了100万元,用于四川公安民警组团赴美国进行消防、救援、应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四川警方救援应急业务水平。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这些专业的警力活跃在地震现场,在地震救援方面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汶川地震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汶川地震应急中折射出我国应急体系中的一些不足,导致应急物流能力表现不理想。通过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反思,结合国外应急管理和应急物流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并从应急物流设备、交通网络、信息技术、法律保障、应急预案、应急储备、和物流公司合作、应急中的回收物流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震,伤不起     
正地震真是个坏家伙,时不时地出来捣乱,不是严重破坏了建筑物,就是让人们无家可归。你不知道吧,它不是单枪匹马在战斗,还有好几个帮凶呢。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再到2011年日本9.0级地震,今年四川雅安又发生了地震……地震活动越来越频繁,似乎成了可怕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使震区桥梁产生了许多典型破坏,同多对典型的桥梁震坏坏分析,可以为今后桥梁抗震设计总结出一些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以减少在未来地震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台网最近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四川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在对地震预报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值以及a/b值以及反复间隔T值)。  相似文献   

7.
张瑞纲 《大众科技》2009,(1):187-188
2008年5月18日的汶川地震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应该出台一个规范的地震保险制度。文章从分析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出发,剖析了日本地震保险特点;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1.项目简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的科学总结和反思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科学总结认识就是加强中国大陆强震孕育环境的基础探查工作,加强成场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工作,在此背景下,立项了“中国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重大专项。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地震发生频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和西南地区,西部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党和人民众志诚城,团结一心,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地震的科学预防预测,是我国地震科技领域和有关科研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众》2008,(Z1):14-1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让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了自己家园甚至生命。大家在为灾区的人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对地震产生极度恐慌。地震要是真的来了,我们该怎样正确避震呢?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萍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33,47
本文着重研究在汶川震例中应急救援志愿者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震引发的四川旅游地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玮 《软科学》2010,24(4):89-93
汶川地震给四川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震引发的四川旅游灾害风险表现为市场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三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定量研判可以看出,三类风险对于旅游业的影响不一,而各地区对于灾害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应该提升产业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转移风险来减少地震对四川旅游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论述了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目前,科学家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已大致了解,对长时间尺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评估,但对某个地震在发生前给出准确预报,还存在巨大的困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地震地质研究给予了长期稳定的支持,并在近年来加强了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相关研究的支持。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中,对大陆动力学给予了高度重视。近期应加强对汶川地震后得到的宝贵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中长期内应对大陆动力学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加强投入,以期在今后地震研究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呼唤我们要加强地震科普工作.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维护公众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文章在借鉴汶川抗震救灾和日本防震减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地震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突出科普重点这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全国多个地区遭到重创。北川是重灾区之一。这些卫星图片:展示了北川同一地区地震前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源起: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级特大地震,举国哀悼之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 7月中旬,结束了高一的学习,我立刻来到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为灾区人民尽一  相似文献   

17.
一、规划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即强有力地组织全国军民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8.
雷利 《科学大众》2010,(5):36-39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周年了,小璐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地震,同时,她还听到了一些关于地震和天气异常的说法.如:今年天气异常,地震频发,说不定2012年地球真的要毁灭了!对于这种说法,小璐觉得有些杞人忧天了!  相似文献   

19.
探究地震     
2008年5月1 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8月四川松潘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之后,同省境内再次发生的7级以上大地震.这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北京、宁夏、云南、上海等十几个省区市均有震感.时隔32年之后,与松潘相距只有几百公里的汶川,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地震?为什么此次地震如此强烈,而且余震不断发生,7在这片大地之下,到底涌动着一股怎样的力量,让巨大灾难突然之间从天而降呢?  相似文献   

20.
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崩塌滑坡灾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诱发山地灾害更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位于地震区划烈度Ⅷ度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以此为试验线,打破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采用基于弹塑性理论的FLAC3D软件分析边坡在三种地震烈度情况下的地震动态响应,运用其在地震时程中的剪应变变化及位移判断其地震安全性,绘制了在小、中、大震共三种地震工况下的灾势分布图。从而实现了对该段线路地震时成灾规律及规模的预测,可为抗震加固工程方案规划,以及灾时制定抢险救援应急对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