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无疑是一首著名的诗歌,但是关于这首词中的"三山"一直以来就有争议。该词系李清照在建炎四年(1130年)春"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章安)"时的作品,词中的"三山"应是现在位于台州椒江的"三山",而不是山东蓬莱三仙岛,更不是其他别的地方。她的另一首堪称"咏梅"杰作的《清平乐》,也是作者此行的主要收获之一,写于去章安后,与《渔家傲》构成了颇有意味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2.
第一步:切入话题,交代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她的一首词《声声慢》,对她的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相似文献   

3.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4.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信这样的词句你一定耳熟能详。李清照的词多半写闺情幽怨,笔风含蓄、委婉.但是却有一首风格特殊的豪放之作——《渔家傲》。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人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相似文献   

6.
早在中国的唐代,词刚刚出现之初即已传入日本。综观一千多年前日本词学的起步阶段,有两组中国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张志和的《渔父》五首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正是在它们的影响下,日本诗人开始了词的创作,其中包括嵯峨天皇的《渔歌》以及有智子公主和滋野贞主的奉和之作,还有兼明亲王的《忆龟山》,此外还有一组越调诗也颇值得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唐诗从内容上也滋养了日本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最初的创作形式是词,最早公开于1938年。为便于传播,这首词被改编成《长征谣》歌词。《清平乐·六盘山》从一开始创作时,就酝酿得比较成熟,自然天成,没有经过多大的修改。认为这首词经过多次重大修改,甚至达八次之多的学者,没能拿出足够的论据具体指出每次都作了哪些重大修改,因而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一生中用《沁园春》这一词牌,先后填写了两首词:《长沙》和《雪》。  相似文献   

9.
词按乐人词,是歌唱的艺术,在听觉上使人有美的感受。李清照深知这一点,因此,主张“词别一家”,她在《词论》中批评过去例坛名家散文化的倾向。李浏严格遵守词的格律,富于音乐美。看她的词,感觉是一首明白如活、妙语精工的词章,昕她的词又感觉是一曲富有节奏,曲调动人的优美弦乐。李清照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欣赏她的词,就犹如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去观赏大海一样,不但美景愉悦我们的双眼,陶冶我们的心灵,而且那有节奏的韵律的波涛声也令人心驰神往,想象无穷,把我们带到了更加美丽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小学语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是关于秋天的。导语是这样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本单元共包括四篇课:9《古诗两首》10课《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应该说在了解了她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经历后,学生是不难理解和欣赏的,尤其是在教学中若附以著名歌手安雯深情演绎的该词的MTV《月满西楼》。则更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临其境。这种教学方法对这首词的感性认识有一定帮助,若再能采用比较法欣赏这首词,学生受益会更多。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比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中,选编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文中开头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教参》中针对“美丽”一词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指出她的外表美。”很显然画横线处编者是想让我们填上“外貌”一词。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之苦的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在词中诉说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表达了急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li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相似文献   

14.
徐冬鸿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B07):78-79,124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它表达了词作者对历史上英雄人物及其是非成败的看法.极富哲理意味。由于小说广为流传.这首词也传播板广.为人们所喜爱和吟诵,近年播放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每集之前都有歌唱家高亢嘹亮、令人荡气回肠的演唱.我们更得以在歌声中欣赏和体悟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我的妹妹小宝,大名王静如。今年六岁。小宝古灵精怪,还特有才。 上幼儿园时,她就是合唱队的领唱,还拿过市里的女子象棋冠军。记得去年在合肥,我们一起坐车去吃饭,她一路不停地唱歌,一首接一首,什么《隐形的翅膀》《茉莉花》……都是流行歌曲。小宝唱得十分动听。如果给她一个话筒和舞台,那简直就是十足的小歌星了。姨父一边开车一边忍不住鼓掌,结果被大姨一顿批评,要他小心开车。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山东教育》2005,(21):104-105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是《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是关于秋天的。导语是这样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本单元共包括四篇课文:9《古诗两首》10课《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散文大家梁衡先生在写到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时候用了《乱世中的美神》作题目,可谓神来之笔。称李清照是美神,是劂为李清照通过她的词作,给我们读者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才貌双全、气质高雅、神韵独具、恋家爱国的贵族女子形象。纵观女词人的一生,其实可以分为三个人生阶段,即生活优越、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相夫治学、琴瑟相合的少妇时代,国破家产、颠沛流离的老年阶段。而《点绛唇》、《醉花阴》、《声声慢》三首词,正是词人三个人生阶段典型的白画像。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入选新课标教材已经近十年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或两词并重,或一详一略,多是将两首词分开来独立鉴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比较鉴赏,并援引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