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兴娟 《考试周刊》2011,(50):25-2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叙述视角的讨论是20世纪小说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明显带有视角探索的倾向.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从客观式的叙述视角、视角越界两方面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并上升至哲学现象学的角度,挖掘其小说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浅析海明威短篇小说对话的叙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对话艺术,提出了其小说中的叙述具有叙事聚焦、叙事情景、叙述声音、叙述节奏、口语化等方面的功能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典型的叙事文学,包含故事层和叙述层,因此译文的忠实性应该同时建立在对这两个层次的把握之上,否则就会出现假象等值。叙述视角属于叙事学和文体学的重合面,是叙事文本的一种形式特点,包含在叙述层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Mrs. Dalloway以呈现精细的意识流动而著称,为配合意识流动,叙述视角会适时变化,产生相应的文体效果。本文选用该小说及其译本作为分析对象来突出叙述视角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杨必容 《海外英语》2012,(9):233-234
《印第安人营地》体现了海明威精湛的叙事技巧,它所采用的儿童叙述视角与其童年及青年时期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客观的儿童叙事视角造就了小说的神秘而又冷静客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相对传统小说而言的当代新小说其叙述重心由传统的故事重心转移到叙述方式重心,叙述方式的创造成为当代新小说新的叙述焦点.因此,当代新小说对于小说的叙述形式进行了叙述策略、叙述声音、叙述语言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使小说更具表现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叙述因素的重要价值,激活了文学观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强调写小说首先要"像小说",即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较强;语言学转向之后出现了杂语体叙述,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相对松动.杂语体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叙述在文体方面的变异特征.本文评析不同学科视野中的"杂语体"概念表述,同时指出"杂语体"研究中存在的概念含混和"语体"-"文体"纠缠现象.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的代表作《游园惊梦》运用了很多叙述学的技巧.文章从隐合作者与隐含读者、叙事视角与叙述层次及叙述频率中的重复手法等方面分析小说,认为《游园惊梦》是成功运用叙述学技巧的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9.
在叙述风格上,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和余华的小说《爱情故事》各具特色,前者善于客观化的勾勒和留白,而后者则擅长主观化的夸张和铺排。然而,二者在情感效果的呈现上却殊途同归:均以不可靠叙述表达了对人物思想和行为的评判。两部作品也有其明显的共同点:一是不可靠叙述手法的运用,二是爱情与责任题材的选取。余华对海明威的创造性借鉴,既是他自我风格确立的一次华丽转身,也是向海明威的一次反向致敬。  相似文献   

10.
《尽捕季节》行文简单,文字朴实,却暗含着深刻的主题思想.本文拟从叙述视角及视角界越的写作技巧出发,诠释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展现小说所赋予的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性别观一直是海明威研究中的关注热点之一。以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为依据,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从男女换装、性别角色转换和同性恋欲望三个理论层面,探讨海明威的性别观,得出结论:海明威并非提倡传统性别角色,拥护男性至上;他在短篇小说中描写社会性别的不定性和可变性,是其对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变化和重构的深切关注,是其"双性和谐"理想的表达,这一理想贯穿着海明威的整个写作生涯。  相似文献   

12.
小说文本的语体,也即其风格特色的生成是由其叙述话语在语音、词汇、语调、语境等多方面的特点共同构成的。要辨认和确定作家的语体可以从其语言类型的选择、叙事语式、语言的审美变异、节奏调控、语境审美蕴味的生成等方面来考察。本文试从海明威作品的口语化叙述、用对话来反映主题、省略直接信息、象征的隐喻、反讽的张力等几大方面的写作特点为例来阐述作家独特语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激发和唤醒沉睡的意识——再读海明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评论家倾向于将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认为"迷惘"就是其小说的核心思想,并伴随其人生历程.这里试图从柯林·威尔森的人本主义的视角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海明威笔下的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形象的细致分析,结合其本人的经历,就会发现海明威作品的核心并非"迷惘",他运用战争、斗牛和爱情的基本主题去呼唤抗争意识,唤醒人们沉睡的精神和意志,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于1950年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且是最受误解的作家,其创作手法上的实验与尝试非常引人注目。其叙事手法别具一格且堪称一绝。本文试从多角度叙事的选取及小说的复调性质对于《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艺术进行剖析,在与福克纳的另一部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技巧和效果比较中,来凸现其卓越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5.
在海明威研究尤其是中国国内的海明威研究中,人们对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迷惘"情绪、悲剧情氛和悲剧意识都做过足够的探讨与研究。然而对于隐藏于其文本中凝重的悲剧精神却至今无人问津。本文将从文化诗学角度出发,以美学悲剧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不同时期小说的"价值阅读",挖掘、展现遮掩在其"迷惘"冰山之下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性别意识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西方女性正在崛起的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二是海明威生活现实中复杂的性别关系.女性既是海明威男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力量,又是他所不能也无法支配控制的异己性力量,对他性别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皮利尼亚克的创作在20世纪20—30年代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很大。其作品的圣愚化表明皮利尼亚克“独自看穿一切”的写作态度,作家想要把他看穿的事物表现出来,但这一切又不可能全部言明,于是他使用了圣愚故事式的叙事结构,只有智慧的读者才能够解其深意。皮利尼亚克是难懂的,读他的时候,读者需具有透过表层看穿一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探讨和研究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池莉小说中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的复调手法,并努力探讨促使池莉运用复调叙事手法的原因,以此来透视池莉小说作品的艺术独特性及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来的生存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中篇小说。海明威通过自由直接引语,使用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句子形式多半用简单陈述句和用and连接的并列句,使用人物对话来描写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百折不挠的所谓“硬汉”的形象,并以含蓄的象征手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小说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文章抓住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叙事视角上的独特性进行论述。与当代一些作家如余华、史铁生、陈村一样,阎连科的小说里也充满了死亡。所不同的是,在他笔下,死亡成为一个功能丰富而强大的叙事视角,而且是一种全知叙事视角。他让死去的人物作为叙述者,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体悟人事,展开故事情节。文章分析了这种叙事的魅力,也阐释了其背后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