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继父     
在我8岁那年,继父走进了我们家。妈叫我喊他“叔叔”。我知道,妈的内心里是希望我叫他“爸爸”的。可是,我连叫他“叔叔”都很不愿意。记忆里,妈和爸的关系一直不很融洽。但爸常说,我是她一生的宝贝。如果没有继父,也许妈就不会同爸离婚,我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没爸的孩子了。这样想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恨意。我暗暗发誓,这辈子都不会叫他“爸爸”,一定要让他感到后悔,让他用痛苦作为破坏我们家的代价。继父叫我,我从来都不答应,却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大声喊出我爸的名字;我在自己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摆满了爸的照片。我要让他知道,在我的…  相似文献   

2.
在普林斯顿,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高等研究所最有名的教授。我去的时候,他刚刚退休,70多岁了,他每天仍然从他住的地方步行到研究所去。在我的记忆中,爱因斯坦大概是不开汽车的,我没有看到过他开汽车。人们见到他每天从他的家走到办公室,距离大概有2公里的样子。我跟他的接触很少。那个时候,研究所里有20多个博士后,我们都是20几岁的年轻人,整天讨论,我们都非常尊敬爱因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痛     
他是在我八岁那年来我家的。妈妈叫我喊他“叔叔”,我知道,妈妈的内心里是希望我叫他“爸爸”的,可是,我连叫他“叔叔”都很不愿意。如果没有他,也许妈妈就不会同爸爸离婚了,我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没爸的孩子。常常这样想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不由得升起一股怨气和恨意。于是,我暗暗发誓,这一辈子都不会叫他“爸爸”,一定要让他感到后悔,让他用痛苦作为破坏我们家的代价。于是,他叫我时我从来都不答应,却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大声喊出我爸爸的名字;而且,我在自己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摆满爸爸的照片。我要让他知道,在我的心里,任谁都取代不了爸爸…  相似文献   

4.
一直在身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似乎总觉得身边没有朋友。从很小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人,他就住在我的隔壁,我们上一个幼儿园,一起去上学,一起玩玩具,一起骑单车,有时还一起吃晚饭。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比我高半个头,他时不时会嘲笑我的身高,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以他戴眼镜很丑而进行反击,两个人便都笑了。后来我们上了同一所小学,起初同往常一样,我们一起走在去小学的石子路上,我们会将路边的小野花摘下来,也会在下雨天撑着伞猛地双脚踩进小水洼,水花将我们的裤子和衣服都溅湿了,尽管知道回到家后会逃不过爸妈的批评,但我们心里都知道:只要我俩开心就够了。  相似文献   

5.
我这一辈子     
我3岁的时候,有一次弄湿了裤子,向家人讨饶。父亲要打我,妈妈护短说:“你怎么不害臊,他还是个小傻瓜呢。”我12岁的时候,从母亲的钱包拿了两毛钱买了冰淇淋。母亲拿皮带打我,爷爷袒护我说:“别打他,他还是个孩子,长大了就知道了。”我30岁的时候,进了工厂做工。生产出了废品,工厂指责我没完成生产计划。工会主席替我说情:“他刚来不久,没经验,要带一带。”我40岁的时候,一次与同伴们喝得酩酊大醉,满街上都听到我扯着噪子唱歌。退了休的人向着:“嗨,年轻人嘛,我们像他这个年龄不也是这种样子?”我60岁的时候,鬼知道是怎么搞的,把自己的钱同公…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家人对父亲的恐惧已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甚至连母亲也怕他。小时候,我和妹妹以为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家家户户都有个酗酒的父亲,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酒疯,无论怎么做都不合他的心意。而家中却有一位不断祈求老天爷救助的母亲在一旁保护孩子们。我们以为每个家庭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望云歌     
1我知道有些人是无法忘记的,即使他们离开了,可还是会被镌刻在我们的生命线上,无法磨灭。我们终其一生为了这些印记做两件事:怀念或者寻找。十五岁那年,我在一本书上读到这些话。我说终有一天我要找到一条自己的路。说这话的那年夏天,注定是生命中最压抑最无可救药的时光。连绵的阴雨十几天不断,日照开始渐渐变长。我问叶云歌:"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束?""随时。"他说。然后操起脚底下的篮球往操场走去。我只有小跑着才能跟上他的脚步。这种时候我会更加深刻地感觉到身高带给我的劣势。十六岁的叶云歌已有一米七五左右的海拔了,而十五岁的我,才一米五多一些,因此他总爱叫我小萝卜头。叶云歌打球的时候,我会坐在离他有些远的地方看着他,有时也会看看天空的云彩。我曾说过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呢?“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9.
我乐于跟我的未成年的孩子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死了,你怎么办?你死我也死!孩子激动地说。说这话的时候他6岁。我看到他在这样说的时候脸是涨红的,情绪很激动、很气恼。一是他气恼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二是气恼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并且总被问起,三是他知道母亲会死,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天地》2010,(2):49-49
我犹豫了好久才决定写这封信。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知道不应该早恋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我的老师,其实我也并不是很明确,只是见不到他会很想他,碰到他很想和他聊上几句,看见他开心我也会很开心。他如果离我很近,我就会觉得脸红,而且心跳加速,晚上睡觉的时候,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他,  相似文献   

11.
杜拉斯说:我在18岁的时候就变老了。这很不可思议,是吗?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体里,衰老和死亡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如此说来,18岁的时候就变老恐怕应该改成我一出生就已经变老了才行!  相似文献   

12.
说到我们班的"快嘴",我们班的同学都知道指的是谁。他就是我的同桌——刘啸炜。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是他知道的事儿,他都喜欢抢着说。因为他姓刘,所以我们都叫他"快嘴刘"。  相似文献   

13.
年糕     
阿旺和我读同一所小学,比我低两个年级,所以之前我并不认识他,不过他倒知道我,因为小学时代我是学校升降旗典礼的司仪。遇见他的时候,我已经17岁,他15岁,两个人都已经在台北工作了。阿旺做事的铁工厂和我住的地方其实就在同一条巷子里,只是我们从没碰过面,直到有一天房东叫铁工来装铁窗,扛着铁架的小助手看看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笑     
父亲摆油炸摊子,维持着一家的生计。我11岁时,父亲说他准备微生意,一家人都很支持他。记得那天打柜子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为木匠端茶递水,父亲也是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傍晚的时候,柜子打好了,父亲很开心地把木匠送走。一回来就不停地打量新柜子,像小孩玩玩具一样——爱不释手。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还在忙着,而且,嘴角带着一丝笑容。  相似文献   

15.
猪的抱怨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富人对他的牧师说道,"每个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吝啬鬼,其实他们都知道,当我死的时候,我一分钱也带不走,还不全都留给这个世界了吗?"  相似文献   

16.
我深深知道,父母时时刻刻放在嘴边的“比较”是一件多么令孩子深恶痛绝的事。我小的时候,每当妈妈唠叨我怎么就什么都不如某某某的时候,我总在心里暗暗念叨“你光知道大东数学考得好,可你不知道他偷拿了他家里的钱去游戏厅打游戏……”第二天看到大东的时候便忍不住对他怒目而视,觉得他俨然成了我爸妈嫌弃我的导火线。但  相似文献   

17.
那么多人来了又去,他们说,他们在流浪。 夏希走的时候我以为我的世界从此 崩塌了。没有他的色彩没有他的声音,也 没有他站在微暖的阳光里对我微笑。我 看着他踏上飞机,走得决然。我在心里默 默地想,夏希你就回一下头好不好。你回 回头,我就可以看见你离开我时的脸。那 样,不管你以后会不会回来,我都不会忘 记你。可是只是我想。夏希不知道。 夏希不知道,所以他没有再回头。就在飞机门绝望地关上的时候,瞬间大风起,漫天飞花纷纷扬扬飘落。许多人是要埋在我们记忆里的,就算不得不忘记。夏希虽走,可是他懂得。 我们都懂得。  相似文献   

18.
放过我     
2005年的那个秋季里,在那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我着实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刚好出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可以在哭泣的时候知道有他在我的身旁,让我在开心的时候可以第一个找他分享,让我可以再一次拥有儿时的天真,让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在那段时光中,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深刻的满足着,就像儿时得到一颗糖果一样,总是要将它小心地藏在心口处的口袋里,没人的时候才偶尔拿出来,望着那颗只有指甲大小的糖果出神。我高高地跳起拍打他的脑袋,他懒懒地笑着说我是个傻瓜,我哭着对他说还是你对我最好,他也淡淡地说过他真的会害怕失去,我们争抢一片薯片…  相似文献   

19.
肖尧 《新作文》2013,(5):20
有的人,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很慢,比如我。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习惯了效率,可是对待自身的成长,我却总是有些"意迟迟",总是感觉迷茫,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跟我一样,去翻阅名人的成长日记。比如,我现在20岁,我就会翻阅各种名家在20岁的时候做了什么事儿,有什么成长故事。如果正好那个名家在20岁也是无所事事,比如,张艺谋20岁的时候还什么都不知道,而陈凯歌在20岁时还是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那我就打心眼儿  相似文献   

20.
完美的继父     
我父亲扔下我们母子俩的时候我只有3岁。他出其不意地离开了我们,像一缕轻烟一样消失了,我甚至不知道就此离开我的生活的那个人是谁、我对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妈妈不愿意谈论他,她几乎不愿意提到他的名字.他离开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