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美洲历史上,白人对印第安人进行了长期的掠夺和杀戮。为了永久合法、合理地占据印第安人的土地,新建的联邦政府以“购买”的方式让印第安人被迫“转让”土地,否则面对的将是长枪大炮。为了印第安人的安宁,为了土地的完整,酋长西雅图只好卖掉这片土地,并发表了这次演讲,以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片故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一交流背景,设计课文结构图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板书课题,生齐读)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片土地"说的是哪里吗?生:是美国西部一个古老部族印第安人世代栖息繁衍的土地。师:对,这片土地原本属于印第安人。150多年前,美国白人想要通过购买的方式拥有这片土地的使用权,在印第安部落中,有一位最有威望的酋长西雅图在谈判桌上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3.
杨柳 《初中生》2010,(5):44-45
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横跨大西洋,在洪都拉斯海湾碰见一群他们从未见过的“怪异”人种——玛雅人(又译“马亚”、“马雅”),继而打开了美洲大门,使这片土地既成为天堂,又成为印第安人的地狱。人们将其视作哥伦布一生最伟大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前,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私人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年老的印第安人。这位印第安人一辈子穷困潦倒,可石油的发现使他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他发财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版旅游轿车。当时的旅游轿车在车后配有两个备用轮胎,可是这位印第安人想使它成为本地最长的车子,于是又给它加上了4个备用轮胎。他买了一顶林肯式的长筒帽,配上飘带和蝴蝶结,还叼上一支又粗又长的黑雪茄烟,就这样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了。每天他都要驾车到附近那个熙熙攘攘、又脏又乱的小镇上去,他想去见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正>一、设计说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一篇演说稿。文章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这也是该演说稿最大的特点。本文在第四组中,主题是"珍爱我们的家园",要求学生"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印第安人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万年之久了。但是,根据考古发现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许多专家认为印第安人并非美洲的土著居民.他们也是从这个大陆以外的地区迁徙过来的。  相似文献   

7.
解读有理数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节选自西雅图酋长发表的演说,这篇演说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也有人把它称之为“葬礼演说”或“天鹅临终之歌”的演说。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表达了印第安人在被迫放弃土地时痛苦无奈的心情和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文字真挚感人,发人深思。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大体上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保留地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1880年至1920年间对印第安人实行“全面同化”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印第安人进行改造,实行土地分配,打破保留地制度,授予印第安人以公民权,改善印第安人的文化教育水平,使印第安人融入到白人主流社会中来。这种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相反,还成了一次对印第安人变本加厉的掠夺。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篇著名演说。一看课文题目,我就心生疑问:为什么用“神圣”一词来形容土地?我们常用”肥沃、富饶、美丽、辽阔、贫瘠、荒凉”等词来形容土地,却很少用“神圣”这个词。打开词典,“神圣”的含义是:“极其崇高而庄严的,不可亵渎的。”词条解不开我的疑惑,倒是例句引起我的兴趣:“南海诸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不容侵犯。”难道“这片土地”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0.
自主(R) Inside     
远程学习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是自主.如果没有自主,事情将会怎样? 多年以前,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私人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年老贫穷的印第安人,石油的发现使他一夜成为富翁.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自然段。教师请学生读该段,并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后回答:体会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热爱。接着,教师让学生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183;马蒙&#183;西尔科的《死者年鉴》中白人对美国印第安人的非正义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侧重于生态非正义方面。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神圣生命圈、土地、水源的生态非正义的阐述,揭示出白人时印第安人的生态非正义。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恢复不仅应当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还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3.
郑宇 《小学语文》2010,(10):54-5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几篇比较难的课文,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要算其一。这篇课文主要难在两方面:一是文化背景的差异。这篇课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一篇演说词,字里行间传达的是印第安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这些认识与我们的自然观、世界观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自然段。教师请学生读该段,并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后回答:体会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热爱。接着,教师让学生比较下面两段文字:1.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  相似文献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形象地比喻描述了河水、空气、动物、植物等土地上的一切事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字里行间里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的热爱,对土地上一切事物的珍惜和眷恋。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内涵深刻,感情充沛。适合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读,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伦理学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理论,分析研究琳达·霍根的《太阳风暴》这一力作,分别从土地伦理理论的三大方面:人与土地、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出发,探讨作品蕴含的伦理关系和生态危机,同时指出处在白人殖民者权利主导下的印第安民众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了印第安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为构建自我生存空间所做出的挣扎与努力,体现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对印第安人民的深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在北美洲的西北部,有一片美丽富饶、十分宽阔的山谷地。那里充满了纯净、质朴的气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曾住着印第安人。他们安逸地生活在那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18.
雅克·卡蒂尔是法国水手和探险家。他曾三次横渡大西洋到加拿大探险。1534年他驾舟到达了劳伦斯湾,这里的一切对他是那么的陌生,他没敢贸然登陆,就返回了欧洲。可是那片广袤而又神秘的大陆是那么地令他神驰梦想。于是1535年他再探劳伦斯湾并沿着劳伦斯河深入陆地探险。他到了魁北克附近的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好客的印第安人接待了他,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只好靠手势来交谈。酋长自豪地向他介绍着自己的部落。他指着邻近的印第安人的小居留地,挥动着右臂向前一指,好像指着由近及远,直至地平线的所有土地,大声地说着“Kanata”!很可能酋长的意…  相似文献   

19.
一 导入:读课题,感受“城与人” 师:在美国有一座常青城,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它的名字叫西雅图。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本课的作者,居然也叫西雅图。其实,这座城和这位作者同名不是偶然。在19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印第安人的领地。后来白人想收购这块土地。热爱土地且向往和平的西雅图酋长同意向白人出让土地,这篇文章就是他为给收请大家再次朗读课题。  相似文献   

20.
罗丹 《海外英语》2006,(3):18-19
加拿大的历史是移民迁入的历史。在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没有从亚洲到来的时候,加拿大广袤无垠的土地还是一片荒莽。加拿大与亚洲只隔着一道浅浅的白令海峡,几万年前,白令海峡就成了连接亚加的天然陆桥。亚洲人沿着这道陆桥进入加拿大,逐渐发展为加拿大的土著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