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2,(1):54-59
辽西地区的早期国家研究主要滥觞于有关该地区的文明起源研究中,并以“早期国家起源模式”和“早期国家形态”为两大核心内容。其中,有关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模式的探讨,大多着眼于对该区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主要可归纳为“古国—方国”“部落联盟—古国”和“酋邦—早期国家”三种模式;有关辽西地区早期国家形态的讨论,主要可概括为红山文化的“古国”类型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方国”或“王国”类型。这些探索和总结为辽西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成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有关认识分歧较大,并且在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也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关国家起源的观点,可以归为四类:神话国家起源论,早期理性国家起源论,神学国家起源论与近现代理性国家起源论。不论人们持何种国家起源观,在历史或当下的真实环境中,国家在其本相上只是问题解决工具,生存则是所有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所以起源的逻辑起点。生存内含个体与群体(整体)两层含义。在不同环境中,二者将交替展现为需要率先予以解决的优势需求,这恰恰是现实的国家所以生成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这里谈论国家起源这个问题时,所指的就是早期国家的起源问题。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所有更为发达形式的国家,都是更早形式国家的后继者。因此,这次演讲的范围集中在早期国家的发展问题上。但是,早期国家也不是凭空发生的,所以有必要给予出现在这之前的一些社会政治组织予以关注。早期国家在结构上是迥异于诸如酋邦或者大人政制形式的。如今,俄罗斯学者除了早期国家之外,还提及了其他形式的社会—政治制度,比如异体与国家相似体;较诸酋邦或者大人制度,它们更为复杂(Grinin,et al.,eds.,2004)。现在我暂且把这些形式放在一边,将注意…  相似文献   

4.
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模式在解释中国考古等的新发现时颇为乏力。而对于传统考古学上认为的文明和国家的象征如世袭制、城市、文字、大型遗址、阶级和阶层等,各个国家因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其国家起源也是各有特色的,中国的国家起源应有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西欧在国家起源的方式、发展道路及动力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在西欧早期国家产生时,私有制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支配力量,国家制度及其发展演变,都围绕着以私有地权为核心衍生出的行政司法特权运行发展,西欧国家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演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中国早期国家从家长制家庭演化而来,整个国家演变的过程就是家庭与国家的逐渐分离以及家庭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明晰化。在家庭权力向国家权力转移的国家集权化过程中,政治上表现为国家机构对家庭的不断集权,经济上则体现为私有制对家庭公社的瓦解,逐渐将分散于家庭公社手中的地权集中到统一的国家之中,形成了国家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礼制十分重要。分封制是周代重要的礼制之一,也是三代国家成熟性的代表制度。如若追溯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要追溯及氏族部落的形成分化重组和赐姓命氏制度等,这都与周代分封制之前的早期分封具有密切联系。如何把部落氏族制下众多分立的、大小强弱相悬的部落邦族,改造为周代五等爵制那样统一集中的等级制诸侯封国体制,是早期分封出现以来始终在追求的目标。对中国古代国家文明起源的探索,就包括在对早期分封的剖析观察中。所谓普遍原理及酋邦等概念,都只能作这种研究的参考。真正要解决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问题,还必须到中国古代所传下、与所谓封建、分封等相关的概念或文献记载中去钩稽考索,才能取得切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核心要义——中国文明起源后,国家形态和治理模式的变化,提出了统揽本单元的关键概念与核心主题.从第一次进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早期国家"的概念综述入手,梳理了本单元从早期国家到大一统国家的嬗变轨迹和历史缘由.在单元内容主旨的定向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奥斯曼帝国的起源问题,维特克的"加齐起源说"是对此问题的经典回应,在学界被视为圭臬。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学界对"加齐起源说"的质疑不断,但仅有两位学者提出了新的解释模式,分别是美国学者希思·沃德·洛里提出的"劫掠同盟假说",鲁迪·保罗·林德纳教授的文化人类学"部落-国家理论"解释模式。两种不同的叙事范式,仅能反映奥斯曼早期国家形成的某一维度。与通常认为的不同,基督徒与比提尼亚当地居民对奥斯曼早期国家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中第一单元为“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其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教学中需要抓住大问题,而族的长期存在,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色。中华文明、早期国家、土地制度、多元一体格局、王官之学、王权和礼等一系列问题都和族关系密切。历史教学可从宏观处着眼,凸显先秦制度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源头地位,发挥好历史碎片的大作用,这样能较好地呈现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是中国先秦史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等等重大学术问题,都与这一课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在这一课题研究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沈长云、张渭莲二位教授合作的<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一书便是这一研究领域中富于探索性和颇具学术含量的新作.全书四十余万言,在总结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堪称这一研究领域最新探索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