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题的教学,在肩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兄妹二人同时由家去学校。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按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学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分析:从题目中的条件看,共有两个“差”,一个是哥哥和妹妹行走速度的差(90-60),另一个是哥哥与妹妹行走路程的差(180×2)。如下图:相遇180米学校哥哥每分…  相似文献   

2.
数学应用题中一个条件不明确,往往可引发多种不同的解法。解答时必须多角度思考,从而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例:阳阳和欣欣家相距6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行走。阳阳每分钟走60米,欣欣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乍一看题,似乎“无解”,因为它没有明确两人行走的方向。但仔细一想,恰恰是这个原因,我们要考虑多种情况,才使此题有多种解法。解法1:相向阳阳欣欣阳阳每分钟走60米,欣欣每分钟走70米,两人的速度和是每分钟走60+70=130(米)。速度和×时间=路程,130×4=520(米),600-520=80(米)也就是4分钟后两人相距…  相似文献   

3.
[题例一]常规题:小明从学校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返回距学校1200米的家中拿东西,妈妈同时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给小明送东西,几分钟后他们相遇?列式:1200÷(240+60)=4(分钟)答:4分钟后他们相遇。尝试题:学校举行音乐会,李明要表演口琴独奏,可是口琴忘在家里,他打电话让妈妈把口琴送来。妈妈放下电话拿着口琴,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到离家1200米的学校,李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去迎妈妈,请你们算算李明几分钟可以返回学校。1.相遇后各自返回,所用时间是李明往返的时间。列式:1200÷(240+60)=4(分钟),4×2=8(分钟)。2.…  相似文献   

4.
为自己喝彩     
今天,我要为自己大声喝彩。 事情要从晚上写作业时说起。当时我碰到了这样一道数学奥林匹克题:"兄妹俩同时从家出发去离家1080米的学校上学,哥哥骑车每分钟走36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走60米。哥哥走到学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由原路返回家中去取,问哥哥再次从家出  相似文献   

5.
相遇应用题变化较多,有求相遇时间、相距路程、相向相背而行等多种例题。传统的教法,教一例即作模仿性练习,即使学生尚未完全理解,也能硬套解法,但远期效果欠佳。我采用整体思想教学,将例题放到题组的统一体中去,先出示准备题,阶梯式让学生拾级而上。使学生感到坡不陡、题不难,富于联想。过程如下: 1.张华每分钟走65米。到学校走了4分钟,张华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2.李诚每分钟走70米,到学校走了4分钟,李诚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3.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  相似文献   

6.
[题例一]常规题:小明从学校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返回距学校1200米的家中拿东西,妈妈同时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给小明送东西,几分钟后他们相遇?列式:1200÷(240 60)=4(分钟)答:4分钟后他们相遇。尝试题:学校举行音乐会,李明要表演口琴独奏,可是口琴忘在家里,他打电话让妈妈把口琴送来。妈妈放下电话拿着口琴,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到离家1200米的学校,李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去迎妈妈,请你们算算李明几分钟可以返回学校。1.相遇后各自返回,所用时间是李明往返的时间。列式:1200÷(240 60)=4(分钟),4×2=8(分钟)。2.…  相似文献   

7.
行程问题应题的教学应准确抓住时间、速度、路呈三者之间的联系,而较复杂的行程问题.还必须正确理解如下内容:速度和、相遇时间(同行时间)、路程(距离)以及速度差、路程差,相遇时间的必然联系。在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解答较复杀行程类应用题。田“路程=速度×时间”,这个简单的行程问题关系式,可以推出“路程=速度和X相遇时间”,速度和是较容易求得(大多数题中会已知两者的速度),而相遇时间则必须通过已知条件进行求得。例1甲乙两地相距门00千米,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  相似文献   

8.
例 A、B两地间的路程为18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二人相遇后,甲再走2小时30分到达B地,乙再走1小时36分到达A地。求二人的速度。分析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时,乙的速度为y千米/时。题目的基本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相遇时,甲、乙各走了t_0=18/(x+y)小时(相向而行在相遇处各走的  相似文献   

9.
问题: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以后2分钟又遇到甲。求A、B两地距离。(全国数学竞赛题)这是一道求两地距离的行程应用题。特点是:已知甲、乙、丙的速度,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甲相遇时间比丙、乙相遇时间多2分钟。要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关键要弄清相遇时间的计算公式,先表示出丙、甲相遇时间和丙、乙相遇时间。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即两地距离)÷二人速度和。解题方法:设A、B两地距离为x米。先算:丙、甲相遇时间=x÷丙、甲速度和;丙、乙相遇时间=x÷…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数学大纲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教学人教社第七册教材第150页例5:如图,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通过观察图示,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求总路程。二是先求两人的速度和,再求总路程。然后,教师以例题为基础设计了一道很好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11.
案例:乘法分配律的引入教学出示例题:小刚和小明在江滨路练习跑步,小刚每分钟跑180米,小明每分钟跑160米,两人分别从铁路桥和人民大桥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相遇。这段江滨路有多长?(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80+160)×3 =340× 3 =1020 180×3+160×3  相似文献   

12.
大象博士由于工作繁忙,想给自己的孩子聘请一位家庭教师。由于招聘条件优惠。招聘启示刚贴出去,就来了数十人应聘。经过激烈地竞争,小羊和小兔进入决赛。决赛题目:大象伯伯从家出发到动物研究院,每分钟走150米,3分钟后离中点50米。问象伯伯家与动物研究院相距多少米:小兔一看题目,高兴得跳了起来:“太简单了。”它很快列出式题,算出结果:(150×3+50)×2=1000(米),马上交了卷。小羊一边看题目,一边画线段图,不慌不忙地计算起来。他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种情况:3分钟后还没到中点,如图一,象伯伯家与动物研究院相距(150×3+50)×2=1000(米);第二…  相似文献   

13.
例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乙每分钟走40米。甲、乙两人在A村、丙在B村,三人同时分别由A、B两村相向而行。丙遇到甲后10分钟又遇到乙,求A、B两村间的路程。分析和解:这是一道连续相遇的问题。以甲、乙两人为一方,丙为另一方。双方分别从A、B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先后与甲、乙两人相遇。只知三人行走的速度及两次相遇相隔的时间,而要由此求出A、B两村间的路程,确实有一定难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像这类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首先应当画出线段图,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理清思路,找到突破…  相似文献   

14.
在追及问题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差:路程差和速度差。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容易得出:路程差=速度差×时间。在解决追及问题时,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关系式。例:A、B两地间有一条平直的公路。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驶小汽车从B地出发,在A、B两地之间不停往返。他们同时出发,12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150分钟后,乙第一次追上甲。问:当甲到达B地时,乙共追上甲几次?甲到达B地时,乙在什么位置?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在首次相遇与首次追上之间,乙在150-120=30(分钟)内走的路程为AC+AD,而甲走完AC+AD需要120+150=270(分钟)。因此,甲、乙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巧思妙解     
有些应用题如果换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例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骑摩托车速度是甲的3倍。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我看完题后,是这样解的:先求出乙每小时的速度:20×3=60(千米)。接着求甲骑自行车的路程:20×2=4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的路程:60×2=12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二人相距的距离120-40=80(千米)。后来,我再仔细审题,发现这道题可以先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20×3=6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比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米数:60-20=4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相距的米数:40×2=80(…  相似文献   

16.
有一道这样的课外题:"甲乙两人从相距1000米的东西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走40米.若甲带一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乙跑去,与乙相遇后立即回头向甲跑来,这样,狗在甲乙两人间来回奔跑,直到两人相遇为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分数应用题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4小时,从乙地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学生1:摇根据已知条件,首先把20分钟换算成13小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60×34),加上从乙地回甲地行驶的路程(60×13),就等于这辆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列式为:60×34+60×13学生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还可以列式为:60×(34+13)课正要往下进行,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不停地小声喊到:“老师,老师!”此状表明他一定发现了“新大陆”。学生3:老师,…  相似文献   

18.
练习是传授新知、巩固深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可分以下五个阶段设计练习题。 1.旧知迁移。这一阶段的练习题主要是新知准备题或新知导入题。例如,讲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相遇问题例1时,教师设计如下三道题。(1)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2)用简便方法计算出18×4+12×4的结果。(3)甲乙两个小朋友开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两人同时相对行走1小时后还相距多远?两人同时相对行走2小时后还相距多远? 这三道题中,第(1)题可为新授后总结出“速度和×时间=距离”进行铺垫,第(2)题为比较例1的两种解法提供了方便,第(3)题具有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条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条件不变,问题改变对例题的问题进行拓展、引伸,得到一系列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例1 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学生利用“共同走的路程÷速度和”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可出示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测试中错误率较高的一道题:“A B两地相距54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5∶4,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让做错的同学反思。师:许多同学向我反映解这道题时不知从哪里入手。题中给了三个条件,我们不妨从中任选两个,判断它们能否进行有意义运算。若能,请说出所求结果表示什么。大家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师有意叫考试出错的学生代表小组回答)第1组:我们选择的是总路程540千米和相遇时间6小时这两个条件。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这个关系式,可以求出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