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这张名片好     
前不久,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一则短文,文中说及农民日报总编室一同志,在给一位农民通讯员寄样报时,附了一张名片,名片的背面附有《本人当编辑(记者)的约束之规》: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笔者很赞赏这家报社的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编辑(记者)约束之规的做法。我们绝大多数的编辑、记者表现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也有少数人受“一切向钱看”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利用新闻媒介搞不正之风,如用人情稿、关系稿等搞以稿谋私。有鉴于此,各个新闻单位在加强自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收到农民日报社寄来的样报。当翻开报纸,只见里面夹有一张名片,正面印有农民日报总编室一位编辑(记者)的姓名,名片反面却印有他做编辑(记者)的四条约束之规。现摘录如下: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看了这张既没有官职和头衔,又无级别和职称的普通名片,使我对这位素不相识的编辑(记者)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时下,社会上流行的“拉关系、走后门”不正之风也影响到一些新闻单位,出现“关系稿”、“人情稿”。许多基层通讯员叫苦不迭,又别无办法。有的就把点子用在拉关系上。  相似文献   

3.
寻常名片     
在我保存的众多名片中,有一张是不寻常的.它,纸质平平,印刷普通,正面是职务、姓名、地址、电话、电挂、邮政编码,别无新奇之处.可是,背面却与众不同.常见的是正面中文,背面外文或宣传本单位产品的广告词之类.而这张名片的背面印有几行简短文字,阅后令人欣慰: 本人做编辑(记者)的约束之规: 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  相似文献   

4.
报刊、广播、电视的编辑经常遇到三对矛盾:一是与新闻受众的矛盾,编辑喜欢的新闻稿,受众不喜欢,或者是受众喜欢的新闻,编辑却没有选用;二是与记者的矛盾,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看不上眼,或编辑对稿件的处理,记者有意见;三是与上级新闻控制者的矛盾,编辑认定的好稿,有时上级扣发或上级指定要发的稿,编辑不积极编发。对同一篇稿件受众、记者、编辑、控制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就有不同的评价,就会产生分歧,编辑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受众、同记者和新闻控制者的关系呢? 首先,编辑心中要始终装着受众,把握好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的记者、编辑,长期奔跑在基层一线,也就成了基层通讯员零距离接触的"老师",不仅要能自己写好稿件,又要帮助基层通讯员编好稿件。如何才能帮助通讯员把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使之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地方党报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写作、细心修改及润色,提高稿件的宣传效果和质量水平。文章出彩方能夺目一个称职的地市级党报记者、编辑,不仅应该有对自己写的每一篇稿件严格  相似文献   

6.
写新闻要抓角度,这是挂在记者、编辑嘴边的一句行话。记者为使自己的新闻稿不与他人雷同,为使稿件能在编辑手中顺利地通过,为找角度“众里寻它千百度”。而编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仅要求记者那样做,自己也绞尽脑汁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佳境。由此,记者、编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角度抓得好,不与它稿重复,稿子就好上。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某些记者甚至偏离  相似文献   

7.
李瑾 《军事记者》2006,(11):55-56
本刊讯李瑾报道:本报2006年9月份好新闻作品评选近日揭晓。文字稿件65篇、好版面2个、好图片2个、好专栏2个、好策划1个。现将获奖情况公布如下:一、文字稿件:1日:一版《徒步寻访“百里渡江路”》(作者:姜兴华;编辑:张晓祺)2日:一版《用汗水血水浇灌和平之花》(作者:刘逢安、蔡鹏程、王安民;编辑:李东航)3日:一版《以超强责任心抗击超强台风》(作者:冮伯友、陈小军;编辑:董强)4日:一版《进一步增强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作者:本报评论员:编辑:评论部)六版《构建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作者:公方彬;编辑:张心阳)5日:一版《奖惩分明:激…  相似文献   

8.
一、填充(20分) 1.就一般编辑人员来说,他们必须共同掌握和精通的基本业务是: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组织版面。2.编辑方针作为编辑工作的指南,大体在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和约束编辑人员“依法办事”,“照章办事”:①规定宣传报道的内容;②规定宣传报道的水准;③规定选择和衡量稿件的尺度;④规定版面的形式和风格;⑤规定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采编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篇新闻稿件,记者或编辑不同,报道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说:因为每个记者、每个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不一样。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那就是各个记者、各个编辑的主体意识有强弱之分,导致了采编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赵克 《中国地市报人》2013,(Z1):106-107
在采编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篇新闻稿件,记者或编辑不同,报道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说:因为每个记者、每个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不一样。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那就是各个记者、各个编辑的主体意识有强弱之分,导致了采编效  相似文献   

11.
一、填充题(20分) 1、就一般编辑人员来说,他们必须共同掌握和精通的基本业务是: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组织版面。 2、编辑方针作为编辑工作的指南,大体在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和约束编辑人员“依法办事”,“照章办事”:①规定宣传报道的内容;②规定宣传报道的水准;③规定选择和衡量稿件的尺度;④规定版面的形式和风格;⑤规定报纸的特色。 3、组稿是编辑人员主动的出击,有计划的出  相似文献   

12.
李瑾 《军事记者》2006,(9):55-56
本刊讯李瑾报道:本报2006年7月份好新闻作品评选近日揭晓。文字稿件67篇、好版面2个、好图片2个、好专栏2个、好策划1个获奖,现将获奖情况公布如下:一、文字稿件1日:三版《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作者:陈贤德、陈广照、何鸣鸿;编辑:王梦云、孙晓青)五版《无话不可对党言》(作者:曾正元;编辑:何鸣鸿)七版《用人有道》(作者:徐立新、杨奕;编辑:卢天义)3日:三版《群英托起冲天剑》(作者:刘一代、王永孝、曹建兵;编辑:武天敏)四版《远离赌博,足球才更纯净》(作者:王振江;编辑:高吉全)4日:九版《直通车道有“红灯”》(作者:李华兵…  相似文献   

13.
组织稿件是编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报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报纸编辑都里,记者要组织稿件,编辑要组织稿件,总编辑也要组织稿件。组织稿件工作的意义一、组稿是提高稿件质量,完成宣传报道计划的一个重要保证报纸的宣传报道计划制订好了,这并不等于把宣传报道的工作做好了,它只是开始,还要紧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作文不仅思想内容好,还要“卷面好”,那么我以为对记者稿件也应提这样的要求。所谓“卷面好”就是书写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无明显差错和随意勾划涂抹之迹。一句话,卷面应整洁。 为什么记者稿件应该做到这点,首先是便于编辑修改和电脑打排。如果原稿书写潦草,字迹不清,语病较多,结构紊乱,罗嗦繁冗,编  相似文献   

15.
编辑通常运用逻辑思维对稿件进行判断、加工。然而,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经验丰富的编辑,往往只看稿件的标题或只阅读稿件的一部分就能掂出稿件的份量;为什么有的编辑在审读稿件时,运用逻辑思维再三对稿件中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而不得其意,偶然受某种因素的诱发,触类旁通,顿时领悟了稿件的魅力所在,从而使一篇优秀文章脱颖而出;等等。这些都是仅靠逻辑思维不能完成的认识过程。前者就是凭编辑的直觉而进行的下意识的判断,后者则是编辑的灵感起了作用。编辑工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报》2007年12月份好新闻作品评选近日揭晓,共有文字稿件56篇、好版面2个、好专栏2个、好图片与好画刊3件、好策划2个获奖,另有4篇稿件获特别奖。一、文字稿件1日:一版《5万余团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宣讲》(作者:周奔;编辑:周奔)2日:一版《370名退役老兵自行返乡》(作者:李克强、夏洪平;编辑:张晓祺)3日:二版《品尝着艰辛收获着快乐》  相似文献   

17.
李瑾 《军事记者》2006,(12):45-46
本刊讯李瑾报道:本报2006年10月份好新闻作品评选近日揭晓。文字稿件58篇、好版面2个、好图片2个、好专栏2个、好策划1个获奖,现将获奖情况公布如下:一、文字稿件1日:一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作者:评论部;编辑:王梦云、孙晓青、饶洪桥)2日:一版《成功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演练》(作者:谭洁、易晓阳;编辑:胡君华)3日:一版《军营文化培育战斗力》(作者:王锋、陈先义;编辑:陈先义)4日:二版《推开那扇虚掩的门》(作者:申永军、辛士红;编辑:辛士红)5日:一版《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建立战斗力评估长效机制》(作者:侯国荣、王广利;编辑…  相似文献   

18.
一、对文字的"再创作"作为新闻编辑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都已经是成品,但是对于编辑来说,只是一些基本素材,尤其对于电视编辑来说,除了文字以外,还要对新闻画面进行处理。所以对稿件的再创作才是新闻编辑真正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首先编辑要熟悉记者的工作采访过程,如果不知道记者的工作内容,又有什么资格去删减人家的稿件呢?这个过程当中有时会了解到一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与编辑,可以说是“卖方”与“买方”。记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稿件,总是希望编辑能“买”。有时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真有点象推销员;还有,记者总是喜欢把眼睛盯着编辑部,希望他们能“来料”加工;或者搞点“计划”内的,来个“包产包销”。然而,“产销”矛盾总是很突出,一条稿子发到编辑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被“买”下。近年来,有人说我们分社(编者注:新华社安徽分社)已开始出现“卖方市场”。这话言过其实,因为我们还有许多“产品”销路不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编辑意识和编辑的记者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者的编辑意识和编辑的记者意识李雪慧对于有新闻纸之称的报纸来说,要提高质量,多出精品,记者和编辑可以说是责无旁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情况经常是,记者忙于采访写稿,稿件交给编辑部门后就万事大吉;编辑则埋头于就稿件本身删删改改,上了版面就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