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其创建者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确立的"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 "新闻工作是一个世界化职业"的教育理念,以及贯彻其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密苏里方法",百年来在世界新闻教育界享有盛誉.对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影响深远.当下,其搭建多层面多样化实践平台,坚持全球化教育视野,建设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撑的师资队伍,从细微处入手促使学生确立诚信意识遵守诚信原则的做法,值得国内新闻教育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约翰·B·鲍威尔是第一位接受过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来华办报的外国人。1917年6月9日,鲍威尔协助托马斯·密勒在上海创办了《密勒氏评论报》,从而开始了他在中国实践和传播美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征途。鲍威尔一共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时间。25年里,他以更为专业化的手法经营和出版《密勒氏评论报》,并将该刊打造成了远东国际舆论的平台,使之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鲍威尔以《密勒氏评论报》为中心,凝聚了"密苏里新闻帮"中的中外编辑记者,实践和传播了美国新闻专业主义。鲍威尔还积极配合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任院长威廉士(Walter Williams)筹建"国际新闻学会"(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Institute),在中国高校推广新闻专业教育的"密苏里模式"。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全球的新闻业态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给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带来了挑战。美国密苏里大学新19学院从2005年开始新设了媒介融合专业,并且从本科层次一直延伸到研究生层次,他们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的做法和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在美国堂纳德.W.雷诺兹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博士看来,密苏里新闻学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务实和创新。他们既注重实践教学,也注重通识课程及新闻伦理教育,而且十分注重校办媒体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在孙志刚博士看来,美国新闻业虽然正在经历数字化的洗礼,但不失规范。对于传媒院校而言,媒介融合时代更要致力于培养严肃而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魏彦 《新闻世界》2014,(10):187-188
目前,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实践缺乏和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并针对我国专业硕士的教育特点,提出具有密苏里特色的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模式:增加新闻与传播硕士课程的实践环节,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和考核机制,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新闻学院,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新闻院校之一,是世界各国新闻教育学习和效法的榜样."密苏里方法"是密苏里新闻教育的精髓和核心,是该校新闻教育100多年发展中最为世界所认可的方法,也是用事实证明是非常适合于新闻教育和培养新闻人才的一种方法."密苏里方法"(Missouri Method)是得到了世界认可的新闻教育的一种方法——它的要旨是"学习新闻和广告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践",这个定义微言大义,它不仅导引了密苏里的新闻教育不断实现超越,并始终引领世界新闻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走通识教育与学术相结合之路的"威斯康星模式",虽然没有像"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推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与"资金"的流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形态以及新闻学理论引进中,找到受"威斯康星模式"影响的一鳞半爪。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而我国早期新闻理论家在消化、吸收作为新闻学核心理论的"新闻价值标准说"的过程中,受到把新闻学定位于社会科学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影响为甚。  相似文献   

7.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府,素有"公立常春藤名校"的美誉,是公立学校里面的翘楚,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声名卓著,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博士、华人学者,他注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既能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在当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从理念和实践上阐述美国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分析科学性管理媒体,探索新媒体的经营模式,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大学讲课,学术造诣颇深,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雷诺玆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博士。作为在美国著名新闻学院从事研究的华人学者,孙博士对美国媒体和受众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调查数据和结果,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近期,本刊有幸邀请到孙博士做客我刊"前沿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国际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教育扫描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新闻教育、也是世界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滥觞之后,迅速风靡全球,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影响、交融,在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教育中,传播学科有取代新闻学科之势,新闻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密苏里新闻教育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院新闻伦理的诸多问题并在对比中发现了我们自身的一些不足,给出了改进的建言.文章从《记者守则》给出了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早期的质的规定性;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贯穿在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全过程;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主要体现在细节方面;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得到了国际学者、学生的认同,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等几个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范东升 《青年记者》2017,(28):61-62
新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说,从1908年美国创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算起,新闻教育已有110年的历史.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新闻实务教学为核心课程,该学院创院院长沃尔特·威廉首创的办学方式,被称为“密苏里方法”,直到今天仍主导着世界新闻教育的主流,其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学新闻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干新闻.这句话至今还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座右铭.中国最早的新闻教育也是直接引进了密苏里新闻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  相似文献   

14.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新样式,在给传媒业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密苏里新闻学院围绕数据新闻开设了互补、递进的5门课程,并在《密苏里人》报实践平台上积极推广。该院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对我国新闻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模式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江  吕强 《传媒》2021,(11):83-85
何微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人、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从事新闻教育过程中,何微逐渐形成了"新闻有学、实务导向、法制新闻教育"等诸多新闻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何微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探索其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政治局势动荡,政权频繁交替并立的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促成了我国新闻教育的产生。在民初的新闻教育中,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新闻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新闻教育思想,促进了当时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以后的新闻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民初新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民初新闻教育思想对如今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办学热潮面前,新闻实践教育机制的保障,是新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新闻专业实践教育在国际上尽管有很多成功案例,但记者的培养首先是为本国服务的,"拿来主义"也要符合我国国情。因此,新闻专业实践教育要在吸取西方记者培养的优点上,结合中国特色加以改善,在新闻理论、政策路线、新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勤于实践,勤于动手,勤于操作,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有国际化眼光的中国新闻人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新闻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办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为导师,以"增长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之发展",可见在那时新闻教育中实践教育之重要性已经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大公报是唯一一家拥有百年报龄的报纸.1941年,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唯一获得国际荣誉的报纸.大公报之所以能受到国内外新闻界的重视,离不开其先进的办报方针.  相似文献   

20.
曹立 《新闻导刊》2004,(6):41-42
2004年7月,我参加了由上海新闻工作协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新闻业务和报业管理高级研修班”,了解了许多国外同行在新闻操作上的经验。拿对突发新闻的应对来说,美国新闻界对此的研究和实践就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