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影片《钢琴课》以"女性觉醒"为出发点,透过哑女艾达冲破道德伦理的"钢琴别恋",揭示了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重生"主题,展示了男权社会中一个柔弱女性固执而又坚定的反叛力量,被誉为"女性觉醒"意识的范本。通过对影片中女性觉醒三次历程的阐释,以及对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手法的分析,揭示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并结合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现状,探索女性主义电影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2.
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电影《末路狂花》成功地将女性主义这一元素引介到以男性阳刚特质主宰的"公路电影"中。影片中的闺中密友塞尔玛和露易丝,本该开始一场愉快的旅行,却踏上了未知的、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路途。其中塞尔玛的成长体现了女性从女性意识的话语失语、逐渐萌芽、主动抗争到独立自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三色》系列塑造了不同的女性生存姿态。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朱丽、多米尼克和瓦伦蒂娜各自代表了想像界中的自恋女性、象征界中的菲勒斯女性和实在界谜一般的女性.展现了女性主义历史发展中对女性主体的渐进探求。电影因此揭示了后女性主义语境中真正女性主体的生成之路。  相似文献   

4.
荷兰女导演玛琳·格里斯执导的《安东妮娅家族》塑造了一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女性群像,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以及对女性生存境遇、生存方式的独特思考。影片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成为女性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5.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是2013年中国大陆青春与怀旧题材的电影,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青春的岁月里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梦想的事。这部青春电影是赵薇的首部导演作品,首映日就以4650万元打破了《人在囧途之泰囧》的华语片首日票房,之后上映三日又创下票房1.4亿元新纪录,在票房上创造了一个奇迹。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影片中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并以此彰显影片的女性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6.
电影《乘风破浪》是一部以男性作为表现对象的电影。从表面看《乘风破浪》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女性关怀,实际上,电影中对女性角色的关怀与呵护其实是一种性别化和边缘化的女性立场。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电影分析的角度来对该电影进行具体解读,剖析电影欲望化的性别话语表达和叙事中女性意识的缺席,从而揭示电影背后隐藏着的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7.
电影《钢琴课》由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指导,讲述了语言表达障碍的妻子背叛不理解自己的丈夫,与邻居通过一架钢琴结缘并最终相爱的故事。该片荣获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影片中运用大量背景音乐和特写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哑女艾达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不少专业的影评人认为,电影《钢琴课》能获得无数赞誉,一方面原因是导演简·坎皮恩自身的女性身份及其对女权主义的深入解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简·坎皮恩在电影叙事的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轰动意识的策略,进而让简·坎皮恩自身的价值观、素质立场等方面完整地展现在这部电影中。本文将电影《钢琴课》的女权主义解读作为重点,深入分析了电影女主角艾达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作家试图指引女性把身体从男性中心文化中剥离出来,回归到女性自我,寻找灵魂与身体的整合.海男的长篇小说《裸露》以人体模特肖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用独特的女性话语,突出表现女性个体的内省经验和性别意识,真实展现女性的成长历程和其特有的隐秘空间.  相似文献   

9.
受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女性电影经历了对两性问题从对抗到思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电影工作者们不断地尝试为女性作重新定位。这个重新定位的过程,其实就是女性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北京爱上西雅图》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影片为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开放系统,为观众对影片中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理解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电影《钢琴别恋》是由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一部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出发点的富有浪漫情谊的爱情片,这部影片也被视为是“现代女权的经典之作”。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女性的话语权问题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成长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解读这部经典的影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女性文学的繁荣,关乎女性主体、女性意识、女性主义文学等话题的讨论不绝于耳,女性电影也成为评论界的一个焦点.从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无穷动》着手,对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意识从无到有进行了论述,试图揭示女性电影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了女主人公埃德娜为了追求独立的自我与自由,勇敢地走出家庭,从一个丧失自我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埃德娜女性意识的建构过程,全面展现埃德娜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迪士尼出品的音乐动画《冰雪奇缘》系列电影自2013年上映以来,在全球影响巨大。这两部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影片中,女性和自然的价值先是被异化、被排斥;但以艾莎和安娜为代表的女性肩负起历史重任,成功保护了人类和自然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和自然的力量被重新认识和肯定。女性和自然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背景走到了前台。《冰雪奇缘》系列影片表达了一种尊重差异,男性与女性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男性导演所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都难以跳脱男性视角的束缚和父权意识的局限.男性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虽然开拓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电影,但是否能超越男性叙事自身的局限、打破性别立场提出批判性思考,从而客观、正确地塑造出特定时间与环境下的两性形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以孙周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影片《我愿意》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改编自童话《睡美人》的电影《沉睡的魔咒》很好的诠释了女性主义,展现了女性主义的女性观、爱情观、救赎观和自然观,反映了当代女权主义对传统父权制世界观的反抗,颂扬了人和自然相融、女性自爱自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20,(4):21-24
近年来关于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印度。这与印度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及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有直接联系。以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和《厕所英雄》为例,通过梳理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从而探究印度电影中女性主义的出现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小情人》是一部成长电影,影片中主人公阿捷的成长过程是一种男性意识觉醒的过程,这种过程中,男性意识觉醒本身是艰难的,被动的,并不可避免的与女性意识之间产生冲突与矛盾,成就了一种特殊的含有悲剧意味的遗憾似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影片《深海》和《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看上去截然不同,后者堪称女性主义电影的佳作。实际上,《深海》在貌似“男性电影”的外表之下,隐匿地表达了女性主义。可以说,两部影片外表相异但殊途同归,是台湾电影中女性主义表达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具有浓郁的女性主义色彩和道德劝喻属性,作者以马奇家的女儿们由“少女”转化为“小妇人”的身份置换书写了女性成长的隐秘过程,展现了女性社会身份转变期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社会集体无意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女性人物成长曲线和启蒙转化路径中透视创作主体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历史环境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丈夫的玩偶,生活习惯和思想意志都要受到丈夫的控制,在家庭中处于从属的地位,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家庭地位。通过对娜拉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一个追求女性主义思想的新型女性。本文对《玩偶之家》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并简明地阐述了《玩偶之家》中女性主义意识对现代女性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