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4,(12):42-43
莫:肖老师您好!我一直有种困惑:拿着一篇课文,理出好多可以教学的内容,走进课堂,分秒必争,赶着、忙着,好不容易把教学内容上完,可学生却总是收获甚少。后来,我意识到这是自己对课文“教什么”的核心内容聚焦不准,导致学生“学什么”也不清楚造成的。为改变现状,我每次都用心解读教材,力求确定出合宜的教学内容。但是我发现同一篇课文,就拿《祖父的园子》一课来说吧,不同的老师拟定的“教什么”的核心内容却五花八门,这让我很茫然。一篇课文,究竟该怎样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一种误区长期存在: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借课文这个载体,把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但久而久之,不少教师把教学目标窄化成了教的目标。进教室之前想得比较多的是“我今天要教什么?我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殊不知.教学质量的最终检验结果是要靠学生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学习目标入手或许能成为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尝试。 一、什么是学习目标 从理论上讲.同一本语文教科书、执行同一个教学计划、面对学情类似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一致或至少大致趋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王荣生语)的情形并非鲜见。在一次市级教学能力比武中,参赛教师就《兰亭集序》进行了教学设计和现场说课。其中三位教师所撰写的目标分别是: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教什么是很重要的,是判断一节语文课是否有效的前提。教师应思考并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将最值得教的内容赋予学生,引导学生去分析、辨别、思考、感悟,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师费心费力教学生学习了很多课文,而拿出一篇短文让学生独立阅读时,学生却无从下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知用学法,不懂用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要依据体裁和课型特点,设计好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逐步使学生知学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教材体制下,我们面对的一篇篇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和材料,真正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中,需要我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去挖掘、筛选、提炼,从而变隐性为显性,使"教(学)什么"清晰起来。现以《窃读记》(人教版五上第1课)为例,谈谈如何确定文本"教(学)什么"。一、多角度挖掘文本——"有什么"可以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有很多词和句,不需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个个都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有心人,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仅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怎样学。我以《蚂蚁和蝈蝈》这课的第一教时为例,来谈谈我是怎样在备课时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在寒冷的冬天悲惨死去的故事。在特级教师王兰、刘军老师亲自指导下,第一教时我是这样制定教学目标的:让学生读懂、读好课文;识记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写;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那么,语文教学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教语文是为了指引学生更想去学语文,更会学习语文以及把语文学得更好。据于此,我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层层支架,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王心琳 《贵州教育》2010,(17):35-3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老师们越发感慨:这书是越教越困惑!尤其到了中段,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还好定位:精读课文、品读课文似乎还有事可做,可第一课时究竟该做些什么呢?一整节课都只讲生字吗?显然不科学。于是,我们清楚地发现:很多公开课、研讨课、竞赛课,第一课时几乎无人问津!那么,第一课时是否重要?究竟该如何上好中段的第一课时呢?  相似文献   

12.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在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再似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备  相似文献   

13.
蒲小平 《甘肃教育》2014,(17):86-86
正一、目标引领实践,推动体育课堂的高效性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心里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预期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那么,教师头脑中明确的目标从哪里来?是从备课中来!备什么?备教材、备学情!怎么备?就是吃透体育课标、吃透体育教材,并能结合本校主客观实际情况、本年级学生的主客观实际情况以及所带的这个班的主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备好课。明确的目标就好比  相似文献   

14.
一篇课文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合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内容或者说在确定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很茫然,要么什么都教,要么任意为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究其实质,这是受传统教学论"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理论影响的结果.教师在确定课文"教什么"的时候"目中无人",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规律来展开课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解决确定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应删繁就简,单一集中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不是教一篇一篇的课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通过例子,学习蕴含其中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所以,语文教学首要的工作是确定"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而确定了"教什么"之后,课堂教学就不要再摇摇曳曳,而应"直捣黄龙府"。马老师上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前大家讨论认为本课就学习写人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既然确定了"教什么",导学案上的"学什么"就不宜再写什么"品人物"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归纳为“五字”要诀,即抓(抓准教学目标)、理(理清教学环节)、找(找出品味亮点)、设(设计探究话题)、创(创造拓展链接)。 一、抓准教学目标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就一篇课文而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和语文活动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究竟教给学生什么,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只有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目的清楚实在,才能有的放矢。而在通常所听的语文课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目标太多。不少老师在一篇课文里解决许多问题,只要是自己备课时钻研到的东西就一骨脑儿全教给学生,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越深越透。其实,语文教学目标应该简单一点,不要给学生妄加多少自以为是、拔苗助长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教学大纲应该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学好教学大纲是教好课的先决条件。就语文课来说,更是这样。为什么语文课更需要学好教学大纲呢?因为语文课的教材主要是一篇篇的文章,教一篇课文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讲的又讲到什么程度,课文本身就没有具体限定,必须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结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8.
"教材只是个例子",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继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问题,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教材,深入发掘这篇课文独一无二的价值,即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问题。主问题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提炼,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聚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了推进"学讲"课堂,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虽是独立备课,我和同事对《夹竹桃》一课进行了大同小异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在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再似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  相似文献   

20.
谈开香 《天津教育》2023,(29):113-115
<正>作业是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将作业的功能综合定位在“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评价任务”上,逐级细化到单元作业目标,再到课文(课时)作业目标,并以课文(课时)作业目标贯穿每一堂课的始终,发挥作业导教助学评价的功能,从预习作业牵引,为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作铺垫;课中作业助力,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课后作业延学,巩固知识螺旋提升能力;单元学习小结,小组合作实践升华主题等方面来设计适切的单元作业,实现课前预学、课中导教、课后延学的价值,落实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