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或振荡—高原期—突变”的自组织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能对学生的文化科学学习起到缩短和加速“渐进或振荡期”和“高原期”的作用。要实现教师的上述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地、创造性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并进一步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专业化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习该学科时兴奋点、分歧点、“高原期”何在,能够激活兴奋点、加快逼近分歧点的速度、缩短“高原期”以及维持和推动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进行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发展史实的研究,从课程层面理解教育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教育硕士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硕士学位课程是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特色的重要环节。以培养“临床专家型”教师为目的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亟待构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教材体系,实施具有专业学位特色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处理好师范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凸现教育硕士专业特色,关键之一是优化学位课程的建设,加强案例教学,特别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建设和配套案例分析集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定位于“校长”、“教育家”、“高层次管理人才”都是偏颇的,其科学定位应当是“专家型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应当针对不同管理岗位培养教育管理实践者;应当以教育管理个人实践智慧为核心,培养“专家型”的教育管理实践者;应当以提高学员实践反思能力为重点,培养反思型教育管理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问题》2001,(3):63-63
最近 ,本刊记者获悉华东师范大学将从 2 0 0 1年起开展中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 历史专业方向 )工作。为此 ,记者 (以下简称“记”)走访了华东师大历史系的有关负责同志 (以下简称“历”)。记 :据悉 ,华东师大今年将招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 ,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工作的背景和设置“教育硕士学位”的意义。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从 1 997年起设置并开始试办的 ,这是以特定教师教育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国家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和 2 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 ,目的在于对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 ,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7.
论物理教学过程中两次转换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人手,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招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师的作用 ,是把物理科学“转移”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把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转换”为学生的物理科学的学习活动。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 ,就是使高师物理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这些“转移”。由于现行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价值 ,造成其内在价值难以被未来教师认知和实现。因此 ,必须以实现“转移”为我国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价值 ,改革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9.
近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我校增设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学科领域。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学科领域从15个增至17个。  相似文献   

10.
实现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教师的作用,是把物理科学“转移”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把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转换”为学生的物理科学的学习活动。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就是使高师物理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这些“转移”。由于现行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价值,造成其内在价值难以被未来教师认知和实现。因此,必须以实现“转移”为我国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价值,改革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原理    答辩时间  2 0 0 1年 4月本文的核心工作是解决构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背景下 ,笔者首先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育目的概括为培养“临床专家型”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然后从不同视角研究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和作用 ,采用了实验研究方法 ,初步探明了“临床专家型”教师在学生自组织学习过程——“渐进或震荡期”、“高原期”和“突变期”中的作用 ,根据许多学者、专家和中小学校对优秀教师、名优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我国中等学校各科教师和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它是继工商管理、法学、建筑学专业学位之后设置的又一专业学位。该学位的设置在我国还是一件新鲜事,它和教育学硕士学位及目前按二级学科设置的课程与教学论(过去称学科教学论)研究生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大家关心的化学方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什么特点?这里作一简要论述。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化,以及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1921年美…  相似文献   

13.
教育硕士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是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培养特色的重要环节,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相对薄弱。本文仅介绍化学学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方向《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课程作为教学基石的课程内容的建设和保证课程内容落实的充要条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家型教育管理者这一培养目标,来考察当前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其存在三点不足:课程结构失衡、课程安排不科学和课程范式不合理。为此,应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转换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德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征.当前我国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德育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重视”、“缺体系”等问题.为此,高校要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教育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教育硕士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以教师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和复合性的特征。通过对教育硕士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发现,我国现行的教育硕士教育类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体现实践性,课程结构不太合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倾向于学术性。回归教育硕士本质,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硕士教育培养工作纳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适当调整公共必修课程的比例和内容,增加专业选修类课程,拓宽学科教育类课程,强化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7.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之初就提出:"要建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估与督导制度.在每个教学周期或必要时,国家学位主管部门将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对试点单位试办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进行评估和督导."(1)随着我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员)完成学业、获得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第一个教学周期已经结束.那么,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如何?试点工作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如何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等等,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教育评估予以解答.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未建立起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估体系.鉴于此,笔者结合承担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科研课题,从分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殊性入手,提出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应遵循的原则,并就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所面临的几项紧迫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与大家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18.
对21所高校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活动及其学分和课时进行统计,以开设学校较多的课程为建议开设的课程,取学分和课时数的集中量为建议的学分和课时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部分课程内容之间相互重复或交叉;部分课程针对性不强且不具有教育硕士特色;课程设置不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个别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重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育质量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高质量教育硕士的培养有赖于课程教学,因此,科学设置学位课程就成为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目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外语轻应用,学科交叉课程不足,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有误区等问题。文章拟从课程总体设置、课程设置的分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对全国24所培养院校进行的调研,介绍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在管理机构设立、制度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学位论文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分类培养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对无师范教育背景或跨专业的研究生没有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校外实践基地稳定性差、作用发挥有限以及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师队伍萎缩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高校内部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