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遭遇“瓶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教育部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用3—5年培训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全国现有的1千万中小学教师都将参与此次培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对乡村教师专业化、自主专业发展及自我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然而在我国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如:缺乏顶层设计与政府机构间的协作机制、过度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学习内容的供给严重缺位以及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项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等。"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并勾勒出了实现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目标及从普遍接入到普遍服务的发展路径,即:加强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整体中长期发展战略;开放市场与改变过度依赖政府的发展模式;能力建设与上下结合;最大化移动以实现普遍服务。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山东省教育厅制定实施了《齐鲁教师读书计划》。计划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立足实际,制定"读书计划",广泛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读书计划活动开展的考评机制,将教师读书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学校要将教师读书情况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内容,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笔者认为,该计划的启动实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和通过读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了信息化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战略探讨,主张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运用多种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构建思想交流平台,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形势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他们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2005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计划在2005-2007年间,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日益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现状调研与问卷调查对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阻碍因素与心理状态展开分析,进而对不同发展阶段与促进策略进行描述,以为目前我国信息化大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21日至22日在浙江金华召开,教育部师范司和浙江省教育厅部分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0余位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就“面向朱米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做了精彩报告,100多位与会代表同绕国内外高师教育、教师职后教育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施行等问题展开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10月2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承办,TCL教育互联、微软等教育信息化推进厂商赞助的"2004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郝维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张晋峰、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教育部、北京市相关领导及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共计300多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1990年代中期始,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和教育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张,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政府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中小学教学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方面,为了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政府开始实施旨在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并试图以此为契机,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促进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教师培养与培训的一个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育技术意识是教育技术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维度,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首先必须使中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因此,培养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既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是在我国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年初,首批项目实施地区(辽宁、河南、宁夏、江苏、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海南)的329名骨干培训者和近百名省级组织者的国家级培训任务顺利完成。目前,首批项目实施地区的普通教师培训工作正在逐步开展。总结首批项目实施地区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2006年5月,该项目在全国启动.  相似文献   

12.
一、行政主导模式行政主导模式,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主导,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行政主导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实践方式,主要表现为中小学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教师专业化正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趋势。教师专业化必然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为了真正地将技术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万舒 《中学教学参考》2010,(36):109-111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已是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以此为依据,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化的价值。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目前教师信息化时代特别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念和加强运用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教师的技术支持下的专业知能,是保证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成绩的基础。本文对以上两个方面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有望成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中,应用花盆效应、边缘效应、限定因子定律、耐度定律等基本生态学原理,探寻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虚拟校本教研;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及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建立合理的评价及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中,应用花盆效应、边缘效应、限定因子定律、耐度定律等基本生态学原理,探寻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虚拟校本教研;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及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建立合理的评价及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从广西教师教育及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年度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广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制定了本校教师学历提高计划,根据本地、本校教师专业结构情况,有计划地选派和鼓励教师参加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陈旧.教育科研能力欠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在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本文在对全国9个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中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