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陈伟 《内江科技》2012,(11):134+80
埕岛油田自营区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本文针对制约埕岛自营区快速提液的难点之一,即增注与强注的难题开展研究,通过自营区与合作区系列的对比,得出影响自营区增注、强注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矿化度海水作为注入水水源的制约,以及采用合采与没有同期注水的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从胜利海上油田注水开发生产特点及油藏发育、井身结构等方面出发,介绍了目前海上油田主导的液控测调一体、防蠕动测调一体、同心双管等五种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并指出目前分注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下步海上油田分注工艺技术的攻关方向。胜利海上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管理着埕岛、新北两个油田,共发现七套含油  相似文献   

3.
针对胜利埕岛油田因注水井井斜大、井内脏等原因造成配套防砂管柱应用可靠性问题以及井控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文设计了免投球新型丢手悬挂封隔器、水力卡瓦和环空安全封隔器,研究开发了适合海上大斜度井和多层注水开发的新型分防分注技术。该套技术对于提高大斜度井一次丢手成功率,改善整套管柱的工作状况彰显很大作用,从而使液控式分层注水工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截至2014年10月底,该工艺在埕岛油田共现场应用20余井次,最大井斜52.8度,最大分注层数为5层,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晓红 《内江科技》2013,(2):149-150
海上埕岛油田馆上段为普通稠油油藏,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改善其开发效果,进行了整体调整挖潜,采用的主要调整对策一是细分开发层系,二是井网整体加密。从调整后的整体情况来看,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调整方案工作量滞后,影响整体开发效果;二是整体注采比较低,地层能量不足;三是注采矛盾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下步首先应优化实施顺序,完善注采,同时加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提液和油水井合理配产配注,解决注采矛盾,最终保证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李亮 《内江科技》2014,35(11):26-27
针对目前埕岛油田东营组的地质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经济测算等方法,确定东营组油藏的开发层系、开发方式、合理产能、注采比等关键开发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埕岛油田东营组采用一套层系开发,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压裂增产,单井产能控制在45 t/d左右。  相似文献   

6.
白素等 《内江科技》2014,(2):127+137-127,137
<正>本文首先对埕东东区分层注水井测试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现场情况对注水井分层测试合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有效地提高分层测试合格率的措施和方向,为埕东东区油田的长期稳定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海上分层注水井由于管柱蠕动及出砂造成的注水管柱失效问题,开发了海上长效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通过研制新型防蠕动密闭封隔器,可有效提高注水管柱的防蠕动性能,延长管柱有效期。该技术整合优化了分层注水分层防砂技术、大通道反洗井技术、测试调配一体化技术以及管柱防蠕动技术,在有效解决海上注水井出砂的同时,延长了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自2013年以来该项技术在胜利埕岛油田共实施70余井次,最大分防分注层数为6层,最大井斜48.8°,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非常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张晓枫 《内江科技》2013,34(5):158+110
乾安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依靠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来保证油田稳产。目前有污水回注、清污混注和清水注入三种注水水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回注。由于污水含油、机杂处理不合格及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腐蚀结垢严重,再加上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裂缝沟通差,泥质含量较高,导致注入压力持续上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水井发生欠注和注不进的情况,较为严重地影响了油田稳产开发。本文主要介绍改善注入水水质与改善储层吸水能力上下游相结合的注水增注技术研究及所取得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9.
注水开发是目前胜利埕岛油田最主要的驱油手段,地层的不均质性决定了要实施分层注水,陆地传统应用的分层注水测调工艺工作量大,不能满足海上特殊的施工要求,新研发的一体化测调工艺采用边测边调的方式实现对注水井的测试与调配,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测调一体化配水器是整个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调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工艺的性能。先后研发拉套式、旋转套式和阀片式三种结构形式,以更好的适应井下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受海上注水成本高和早期落后开发理念影响,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经历多年弱注强采后,部分层系出现地层压力快速下降,储层脱气严重导致液量快速下降的新问题,于是提出水井先提高注水量恢复地层压力、油井再提液的高效开发思路。本文提出以油藏出现非达西流为油藏有效注采比上限,首次采用基于示踪剂技术的油藏流线数值模拟参数快速优化方法,节省参数优化时间,研究最佳油井提液层系组合形式,优化适合海上油藏中高含水期的注采参数。  相似文献   

11.
杜建辉 《内江科技》2013,34(3):127-128
本文针对目前胜利油区海上埕岛油田产液量低、采油速度低和预测的平台安全使用期末采出程度低等问题,筛选了先导试验区,利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等方法进行了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埕岛油田具备层系细分,井网加密、油井提液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调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赵明华  许敏 《内江科技》2006,27(6):135-135
在油田注水开发中,注足水、注好水是保证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基础,要保证注足水、注好水必须根据注水层的物性和地层流体性质,控制好注入水各项指标,达到不伤害地层和不腐蚀注水设备。经在安徽采油厂铜庄清水注水站安装NLC型电杀菌器,开展紫外光杀菌技术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杀菌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埕岛中心三号平台生活区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及振动严重影响了平台职工的休息和正常生活这一问题,笔者会同北京正信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对平台上的宿舍等各相邻房间实地测量,对产生噪声及振动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减振、降噪综合治理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晶等 《内江科技》2014,(4):54+38-54,38
<正>埕东油田辖区内共有六个水驱单元,水驱产量占年产油量的70%。水驱单元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面对新井、措施选择难度大、管网腐蚀严重等诸多困难,如何挖潜增效降低自然递减率实现水驱产量硬稳产,成为水驱单元开发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紧紧围绕"注精细水,采效益油"的开采目标,结合目前开发实际,精细注水井管理,大力开展水井各项工作,最终实现了个单元注水井在各层系上的"动态合理配注"。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高含水后期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满足油田稳产和"稳油控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正>受源头水质及注水沿程二次污染影响,大芦湖油田樊一注沿程水质恶化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到区块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对沿程水质二次污染因素进行考察分析,开展了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出利用表面活性剂清洗与低浓度酸洗的复合清洗技术,取得较好效果,实施后井口水质得到明显改善。1注水沿程二次污染因素分析樊1注1992年建成投产,初期注入水源为清水,2007年樊家输油站水处理系统改造完成后改注污水,下有配水间4座,承担着大芦湖油田樊29等区块共32口注水井注水任务。受源头水质  相似文献   

16.
埕岛海上大斜度定向注水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朵 《内江科技》2006,27(3):156-156
埕岛海上油田注水井大部分都是油井转注的大斜度定向井,配套测试工艺主要采用钢丝绳投捞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配套了钢丝绳作业震击器,开发了液力助捞等辅助技术,保证了注水井测试、验封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注水系效率低,注水单耗高,注水系统腐蚀、结垢、老化、欠注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以满足油田开发各油藏能“注够水、注好水”为原则,通过深入研究和引进,形成了一整套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降低注水单耗的工艺和技术,即:“高效往复泵+变频调速技术”对注水机泵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技术;注水站采用微机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技术;运用清管器物理清洗技术对注水管网进行清洗除垢技术;新建注水站,降低原有注水站注水半径,并实现分区、分水质注水,满足不同特性油藏的注水水质要求。经过技术应用,油藏开发形势好转,提高了注水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巨川 《内江科技》2009,30(1):91-91
胜利埕岛油田地处滩海。水深0m~14m,主要依靠海底管道系统输送所产原油、天然气及对地层注水.本文对滩海海底管道海上施工的关键工序和一些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注好水”是油田稳产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油田开发的总结,针对影响注水质量的关键问题注水井分层测试质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搞好注水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注水井是开发油田的油井保持高产稳产的基本动力和提高采收率的基本手段,抓好油田注水注入工作是关键,抓好分注质量是油田注好水的前提,注水合格率是油田地质管理的重要指标。经过对注水井的管理工作中,通过深入实际、现场调查,找出了注水井在提高合格率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最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