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胜 《内江科技》2015,(3):49-50
古岩溶地貌主要是指酸性水流对可溶岩长期以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所造成的各种起伏变化的地貌形态特征,同时不同的岩溶地貌又对岩溶储层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首先综合利用印模法、残厚法及地震层拉平技术,对某地区岩溶地貌进行了恢复;然后根据15种不同微地貌形态在平面的组合特征划分10类三级地貌单元,依据测井、钻录井等资料在垂向上对古岩溶地貌进行岩溶带划分,并分析古地貌对4个岩溶带发育厚度的控制。最后通过探讨不同地貌、不同岩溶带洞穴型储层发育的差异性,表明古岩溶地貌与岩溶带分别在平面与空间上控制着洞穴型储层的发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部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不仅是下古生界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且对岩溶储层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岩溶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古地貌形态是控制古岩溶发育程度的关键。因此,尝试古地貌的恢复,将有助于寻找有利的开发区。国内对岩溶古地貌恢复采取的常用方法有印模法、地层残厚法、地震模型预测法、"V"字型填图法等。马家沟组上覆石炭系本溪组顶部的煤层,在区域上分布广泛,厚度稳定,可作为良好的标志层,通过统计100余口井的相关地层数据,采用印模法来恢复苏里格地区桃7区块前石炭纪岩溶古地貌图。在研究区总体位于岩溶高地,局部处于岩溶斜坡的古地貌单元背景下,进一步划分岩溶残丘、岩溶台地、岩溶台缘和岩溶沟谷四个次级古地貌单元,分析了各单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朱凤云 《内江科技》2010,31(4):104-104,120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我国发现并投入开发的大型油田之一,是岩溶作用为主的裂缝一岩溶型油藏。本文综合应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分析化验、镜下鉴定、常规测井、FMI测井等技术方法,确定了塔河油田四区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岩溶作用形成的溶孔、溶缝、溶洞以及岩溶坍塌形成的裂缝,原生孔隙和构造裂缝均不发育。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古岩溶水动力单元的控制,通过恢复岩溶古地理环境,划分出渗流岩溶带(包括渗入岩溶亚带和渗流岩溶亚带)、潜流岩溶带和缓流岩溶带3个古水动力单元。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郝晓波  马青 《内江科技》2014,(3):85-85,82
塔里木盆地哈六三维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识别技术预测其主要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使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包括:使用古地貌分析技术预测有利岩溶区带;综合使用常规地震数据体、相干体、裂缝体技术预测优质储层分布。  相似文献   

5.
“哈拉哈塘地区岩溶地貌特征及岩溶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隶属于“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4-004)课题。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完成,起止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主要完成人有梁彬、张庆玉、淡永、曹建文、刘月红、李景瑞、郝彦珍等。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自下古生代沉积以来,经历了沉积成岩(O1)-溶蚀破坏(O2-S1)-溶蚀充填(S)等漫长的多期岩溶地质作用,致使岩溶形态多种多样、大小多变、组构复杂。该研究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观念出发,运用岩溶动力系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岩溶形态成因组合分析等新理论方法,在古地质、古构造、古地形、古水文地质条件恢复以及岩溶环境标志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影响控制因素,恢复了不同岩溶期次水动力条件与古岩溶地貌形态,建立了不同地貌单元与水动力条件下的古岩溶发育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基岩总体为非储层,有效储集体为岩溶作用形成的次生孔、洞、缝型储集体。东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地层是该区主要的产油气层。通过对该区储层物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一间房组地层的基岩孔隙度低、渗透性差,测井解释后储层物性参数仍为低值。相邻的中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储层物性明显较东部斜坡带好。通过对东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地层的岩心资料、分析化验资料、构造演化特征和岩溶发育特征的研究,认为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缝洞充填程度是控制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丽祥  彭博  程流 《内江科技》2010,31(12):136-136
雅克拉断凸下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及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形成岩溶缝孔洞型储层、溶蚀孔洞型储层、岩溶洞穴型储层。其中以岩溶缝孔洞型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8.
八面河新角7潜山带发育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储层岩性以泥晶灰岩、颗粒灰岩、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可分为溶(孔)洞、孔隙、裂缝3类10种类型,以粒内溶孔和裂缝为主,总体为孔隙-裂缝型储层。岩溶带可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其中水平潜流带以建设性岩溶作用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发育受潜山岩性、裂缝发育程度和所处岩溶带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内部的中古434井、塔中161井等井发现台内礁滩体沉积,岩溶作用明显,储层发育,显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塔中10号带良里塔格组储集层发育层位集中分布于良一、良二段,整体上呈现低孔低渗的特征,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通过对储层岩性、岩心薄片的观察及岩溶剖面和岩溶模式的建立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内部礁滩体沉积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寻找台内礁滩体的分布规律和储层发育特征,为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体的勘探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栾春华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42+46-42,46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广泛发育着滩坝砂沉积,由于滩坝砂岩油藏分布规律复杂、单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造成储层预测难度大。研究中运用古地貌恢复,总结出滩坝砂的分布规律,在古地貌分析的指导下,应用频谱扫描技术,结合储层特征选取有效的参数,预测滩坝储层的横向展布。在正理庄油田樊131块应用储层综合预测方法,部署方案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毅 《内江科技》2012,(9):152+146
中扬子西部上震旦统灯影组经过后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演化程度高,构造气藏的勘探难度大。本文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岩溶改造等方面对灯影组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灯影组储层发育,台地边缘带是储层发育带。中上部岩溶作用改造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利川地区和永顺-张家界-慈利地区是储层最发育区。从岩性气藏的角度考虑,认为永顺-张家界-慈利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东营南坡东部地区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一直较低。本文在研究了白云岩和灰岩岩相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东营南坡东部地区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的主控因素:古碳酸盐岩物源、古地貌、古气候等,建立了两种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刻画了沙四上亚段古地形控制的岩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南区马五1-4亚段主要经历了10种成岩作用。其中,准同生白云化和准同生石膏的生长和交代作用有利于表生岩溶选择性溶解作用的进行;表生岩溶作用形成了马五段顶部白云岩储层的溶蚀孔、洞、缝;埋藏溶解作用在溶蚀孔、洞、缝基础上进行了扩大;矿物充填作用对储层孔隙起破坏作用,其中亮晶方解石的破坏作用最为显著;构造应力的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大大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总结古地貌特征、断裂特征与缝洞储层发育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有代表性的溶洞正演模型,通过结合地震反演、薄层调谐等技术进行储层缝洞单元的定量雕刻,利用阻抗与伽玛的交汇标准对储层进行分类,分析区内奥陶系缝洞储层的分布规律,预测区内缝洞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沙四段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东部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陈官庄地区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该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油源是砂岩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样品的薄片、扫描电镜以及DST测试等资料分析,对Birsa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pper和Middle Birsa砂岩储层品质好,表现为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具有高孔隙度、中渗透率特征。在Middle Birsa古地貌恢复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岩样沉积构造相标志,提出了研究区沉积模式、并进行了单井相和平面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区为潮汐水道沉积,与其岩石学特征、较好的物性特征是一致的。对取心样品的敏感性实验表明,Upper储层具有速敏、盐敏和碱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蔡佳成  马青 《内江科技》2013,34(4):164-165
哈6区块奥陶系储层为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本文通过观察大量岩心及薄片,把该区块储集空间精细划分为孔隙、溶洞、断层和裂缝三大类,并相应进行识别和描述,明确了本区主要为洞穴型、裂缝型、孔洞型、缝洞型四类储层。  相似文献   

18.
火山岩地震储层预测难度大,目前国内外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井震结合,采用模型控制波阻抗反演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进行了预测,发现两个"低速异常体"即为有利储集体,与实际钻井、录井、试油试采资料吻合较好。应用该成果进行了油藏东部扩边区开发部署,新井实施后生产效果很好,进一步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推动了火山岩储层预测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为类似火山岩储层预测起到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野外露头及岩心薄片的观察,孔隙度、渗透率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取样测试,综合分析了桐湾不整合的发育特征及其对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影响,指出:桐湾不整合是由上部的海侵体系沉积、中间的风化粘土层和下部的风化淋滤带三者组成的空间结构。测证实鄂西渝东区遭受古岩溶改造的灯影组储层物性较好。指出桐湾不整合下部淋滤带中的"孔-洞-缝"系统在印支期为湘鄂西区生烃中心的烃类向鄂西渝东区运聚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20.
<正>狮子构造中深层油藏主要油气储层为裂缝型泥灰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质泥岩和云质泥岩,裂缝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的特征分析,明确了该区发育构造缝和成岩缝两种类型,储层的发育受岩性、层厚、构造三种因素控制。1储层发育背景狮子沟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坳陷,毗邻阿尔金斜坡,属于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走向北北西—北西西。该区主要发育第三系地层,沉积格局受古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