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强年画是在燕赵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木版年画类型,其中的戏曲年画是年画艺人将年画与戏曲相结合而创造的融空间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研究戏曲年画,探索戏曲与年画关系,将对戏曲艺术在民间的流传与接受产生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戏曲年画是武强年画和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武强戏曲年画的代表作《排洋烟阵捉拿罂粟花》取材于戏曲《拿罂粟花》,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女子爱国》取材于同名戏剧《女子爱国》。后者的戏曲影响力超过前者,与杨柳青优越的区位因素有关系。同时也得到了京城其他媒体的配合宣传,由此使杨柳青年画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超过了武强年画。  相似文献   

3.
文化使一个民族保持其独特性并使其成员保持着特有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与思维情感,其所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往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是抽象的符号,同时又是通过实物承载进而发挥影响的,武强年画蕴涵着人们对自然界、群体生活和社会发展最本质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反应,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出燕赵大地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从档案资料来看,武强年画表现出鲜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符号:反映传统农耕社会气息的民俗文化、表现燕赵文化风骨的地域文化、记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时代文化。这种文化符号浓缩在一幅幅的武强年画中,用图片的特殊方式展现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呈现了社会历史变迁与思想文化传承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4.
作为"庄稼年画"的武强年画,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随着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武强年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发生着巨大的变迁。现如今的武强年画在文化产业、博物馆和传承人身份的转变3个向度昭示了其逐渐由生活符号走向文化象征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5.
武强门画是专供春节张贴在门上的年画,也是武强年画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它包括门神神荼与郁垒,秦琼与尉迟敬德、钟馗等,还有被视为武强三件宝的虎、狮、大花瓶等。门画雕刻精细、色彩鲜明、造型夸张,汇集我国民间剪纸、戏曲、石雕等艺术的精华,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6.
武强年画是我国古代年画的代表作之一,享誉国内,驰名海外。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为民俗文化快速有效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叙述武强年画的艺术魅力,互联网背景下武强年画传播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武强年画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强大优势,进一步完善保护方式和加快有效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武强年画是衡水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它体现出农耕时代农民对神灵的敬畏、对平安幸福的祈盼、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衡水特有的民俗美;同时,武强年画构图的程式化、形象的脸谱化、图文并茂等艺术特点,使它成为几百年来历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8.
武强年画文化深厚,艺术形式独特,它在视觉造型、功利追求、传统艺术的整合等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表达,把这些特点运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之中,能极大地丰富现代设计实践,从而使武强年画蕴含的民族美学特性得到很好地传承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由曾经的辉煌慢慢走向衰落.然而,武强年画作为人文精神的传承者、传统工艺的继承者、燕赵风范的反映者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是一项富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如果我们能将其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光彩,那么武强年画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武强年画以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它始于宋元时期,盛于乾隆、嘉庆年间;它起源于民俗,植根于民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武强年画继承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全部为手工工艺,制作采用木版水色套印.武强年画贴近生活,手法多样;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明快,造型夸张;品类繁多,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被人们誉为河北艺术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方戏曲资源深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开发应用。主要途径有:加强资料数据库的建设,把现有的戏曲资源挖掘、梳理、归类,建立数字化电子系统;加强戏曲与传媒的结合,为拉近戏曲与观众的距离搭建传播平台;加大戏曲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戏曲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2.
晚清的戏曲创作,文人再一次成为主角,但随者社会的动荡,此时期的戏曲新作与以往的文人戏曲创作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就此时期文人戏曲创作的形成原因、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台教化是中国古典戏曲美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诗统观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对戏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是对诗教化的承袭。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在实施高台教化的美育功能之时又有其自身独具的优势,并显现其感人深、化人速的独到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戏曲是一门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小学生学习戏曲艺术有助于丰富历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培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义务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高校音乐院系如何培养既能胜任普通音乐教学又能从事戏曲教学的中小学合格教师,使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对接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哲学的体现 ,中国画画家的“人品”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指历代画家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相似文献   

16.
张克仙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1):113-114,127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优秀的戏曲人才,在教学岗位上贯彻与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正确处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把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富有专业学识和创造性才能的全面发展应用性人才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是中国戏剧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特别强调情感的作用,无论是情节、语言、情景,还是结构形式,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以审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18.
现代水墨画是传统水墨画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符合逻辑的发展.它既保持了与传统的某些联系,又明显地拉开了与传统的距离。本文在简述现代水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代水墨在构戍元素、表现形式、风格流派等方面对传统水墨的超越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曲在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下,从表演内容到表演形式都具有虚拟性的美学特征.这种虚拟性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概括,是以引起观众以假思真的真实感为目的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国戏曲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