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 ,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 :“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意思是说 ,做老师的进行教学 ,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 ;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 ;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 ;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 ,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基本观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今天 ,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今天 ,面对古人的教诲 ,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又怎样来启发诱导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 :…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老师的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道”是诱导学生的思维“上路”;“强”是激发学生思维,探索问题到底;“开”是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达到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温故而知新,这些教学的心理学思想,对于今天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基本观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今天.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培  相似文献   

5.
《学记》云:“君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它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的开导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培养学生分析问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 :“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这就是说 ,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引一条认识问题的路线 ,进行分析综合 ,找寻问题答案的方向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上路”,激发学生的愿望 ,诱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 ,从而使他们将探索问题的认识活动进行到底。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我在讲世界历史美国领土扩张时 ,提出了这样的议题 :“180 3年美国为什么能够从法国手中以极低的价格买下 2 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娜 ?”有的学生用现在的美国国力推断着当时…  相似文献   

7.
<正> 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着他;给他点明解决困难的“诀窍”,而不是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些有关教学的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是老师唱“主角”的多,老师习惯性地牵着学生鼻子,很少让他们独立行走,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没有了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的“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大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是老师唱“主角”的多,老师习惯性地牵着学生鼻子,很少让他们独立行走,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没有了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的“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大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学会学习的核心就是学会思维。我国古代教育学名著《礼记·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老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绣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决窍”,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聋生,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1.
徐德兰 《课外阅读》2011,(9):107-107
《学记》中讲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压抑学生思维,要适当指明思维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高度概括。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该怎样运用和实施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从现代观点来看,也就是将思维训练寓于启发式教学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这种形式达到培养思维能力这个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有很多观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先秦时期教育专著《学记》中就反对教学上的注入式,倡导启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原则:“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强调要“道、强、开”,不要“牵、抑、达”。 一、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之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  相似文献   

14.
该教学片断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十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做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给学生留足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二是变讲授为导学,把学法和教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学习。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下面就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谈几点看法。一、破“习惯”,激发创造思维习惯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在解决问题时轻车熟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它也容易束缚人的思维,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因此教师要注意摆脱传统习惯与传统束缚,打破习惯的思维定势,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1.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通常把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灌注式”教学,而现代教育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教师不再把现有结论教给学生时,学生才会有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敢于也善于提出问题,将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主…  相似文献   

17.
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作教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  相似文献   

18.
《学记》中讲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压抑学生思维,要适当指明思维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高度概括。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该怎样运用和实施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给学生思维一个支点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双方的思维互动,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很早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相似文献   

20.
设疑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作为心理基础的。在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就主张实行启发式教学了。《礼记·学记》上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学习,要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鼓励他们自觉地向前,而不要强迫他们顺从;要开导他们积极思维,而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代替学生的思考。新教师往往处于这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