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张敬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是一个现实而急需解决的问题,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眼务。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从高校具体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是德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所谓社会适应性 ,是指德育必须与一定的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与社会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要求相适应 ,也就是说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个体适应性是指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个体品质发展需要 ,适应其年龄特征、个体特点和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 ,通过教育和引导 ,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品质 ,使其形成相应的社会生活能力。坚持高校德育的“双适应” ,是为了实现德育促进社会有序发展和个体人格完善的双重使命 ,二者缺一…  相似文献   

3.
适应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的适应性有两种不同的适应观:适应社会需要价值取向和适应个体需要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教育发展取向: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和个体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存在诸多局限性,表现在高校自身专业的缺失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会导致“无效供给”现象,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有失教育的公正性,以社会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高等教育应走向个体需要适应性发展取向,个性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个性化的表征主要有:高校内部管理的个性化,个性化的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学意义上说,"适应性"是指教育主体根据客观的当前要求、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能够积极应对、主动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特征的能力。高等教育系统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不断进行信息交流,自动调节、优化结构来恢复稳定状态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高等教育适应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的"适应—不适应—适应"的过程。西部高等教育现况是:高等学校数目少、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小、竞争力低;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错位现象;国家重点学科分布不均衡,专业设置失衡。因此,增强西部高等教育生态适应性必须构建"政府主控、社会主导、高校主体"的长效运行机制,促使西部高等教育与生态环境的真正适应。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主要由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直接为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必须适应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蒋宏达 《职教论坛》2007,(11S):43-45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才培养规格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的重要保证。教育效果有滞后性,中等职业教育只有贴近市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有生存的空间;同时教育又有“引领性”,中等职业教育同样肩负这样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引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向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要强调适应性,又要强调引领性,两者不能偏颇,为适应而适应是短视的、趋利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误区。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对此,要解决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即针对性与适应性关系,亦即就业竞争力与人力发展后劲关系问题,必须着力于解决两大关键性问题:实行“订单培养”是有效途径;全面准确地把握就业能力是根本基础,同时要倾力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经济适应和生活适应等五个方面,这需要对新生从学校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而宪法的适应性则是宪法的生命。宪法的适应性,是指宪法的内容必须准确地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而不能和现实脱节,其主要通过自身的应变方式使宪法的内容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变化。宪法的适应性是宪法权威真正树立及维系的必然要求,是宪法持续有效的理论依据,是宪法保持其稳定性的基础性保障。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宪政实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为宪法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青少年学生必须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学生的思想现念与全球化发展既存在适应性的一面,也存在不适应性的一面。提高学生的适应性,以应对全球化的发展,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春华 《上海教育》2014,(33):46-47
民办彭浦实验小学期待培养能够应对未来风险社会挑战的终身学习者,从"适应教育"的特色出发,让孩子"为未来学习做准备"。 "主动超越的适应,即主动应对未来的挑战并实施变革。"这是民办彭浦实验小学"适应教育"特色所强调的。"适应教育"借鉴了国际上关于适应性专长发展的理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即"为未来学习做准备"(Prepar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2.
谋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全方位考虑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增强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的适应性。然而教育现实并非如此,许多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在教育理论研究和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将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就是说,我们现在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能够适应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要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素质、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培养人才的“工作母机”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世界,脚踏实地地进行改革,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培训出大批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对此,要解决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即针对性与适应性关系,即就业竞争力与人力发展后劲关系问题,必须着力于两大关键性问题:实行“订单培养”是有效途径;全面准确把握就业能力是根本基础。同时要倾力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切实保障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连云港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连云港地方经济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提出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的对策:满足多方需要,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及时进行专业开发,提高专业的针对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6.
如何从本土文化中找到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相融合的自然对接点,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将视角转向本国的教育文化遗产,对我国的传统教育资源进行再认识,发掘其中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益成分,并进行改造、发展。这一有益成分也就是实现本士化的载体,它必须根植干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为中国所同有,顺应中国的习惯;同时,又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它不论在旧时代或是新时代都得到认同、利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这种未来的适应性就是也只能是载体本身必然地包含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意义,即教育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促进学生的发展、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对接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7.
谈林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需要大量优质的适应性强、实践性强且具有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林业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为林业事业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以适应林业部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重任,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其重要前提是在正确理解“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可由此归纳概括出现代职业教育的三大特性:一是外部适应性,即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这个体系必须是开放的,需要统筹、需要合作、需要对接;二是内部适应性,即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这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服务育人、面向人人;三是系统协调性,即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对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管理。这样,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就在于紧扣上述三大特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基本路径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职课程适应性不仅要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角度进行“适应”与“被适应”的解释和关切,还需要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课程范式的内在需求层面进行更深刻的诠释和适切性调整,回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高职课程在建构范式、价值取向、高阶认知和情境学习等方面与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本主义价值旨趣、国家人才战略要求、未来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建议采取构建先进课程范式、有效衔接教育供求关系、科学识别学生学情、培养高阶认知技能、提升教师适应性专业知识和推行情境化课程改革等策略提升课程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社会适应性,表现为动态性、针对性、超前性三个特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又不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问题;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对策,有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适应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走产学合作道路,注重教育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