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创作主体通过发现、体验现实美,进而进行典型化、情感化、理想化,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 艺术形象是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创造的。富于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创作主体应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发现评价审美对象,形成审美意象;激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创作主体进行审美创造,使艺术美高于生活美。艺术的审美价值由其社会效果来决定,只有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才最富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徐静 《考试周刊》2007,(1):83-84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徐静 《文教资料》2006,(36):90-91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对审美现象来说,独特的个性是它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必须具有的品格;相同、雷同、类似、模仿、千篇一律,同审美是矛盾的、格格不入的,它们是审美的敌人。如果说,审美价值形态就静态而言,其显著特点表现为独特性;那么就其动态而言,即从审美价值的发生、发展及生产等运动状态来看,则表现为创造性。就是说,静态的独特性本是与动态的创造性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审美发生和审美生产等运动状态的创造性,才能出现审美价值形态的独特性;缺乏创造性,不可能表现出独特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是审美价值的正面品格,与创造性相敌对的东西即依傍、模仿、重复等等就是审美价值的反面品格,是审美价值创造和生产之大敌。因此,凡是懂得审美真谛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都仇视依傍和模仿,提倡创造和独创。  相似文献   

7.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8.
古代审美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感应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感情发生的经典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功能既体现在审美创造方面,也体现在审美欣赏方面。审美感应论涉及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等重大理论问题。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审美感应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从舞蹈的角度研究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使学生通过舞蹈实践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以提高其审美价值取向评价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审美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构成。教师的审美素养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可以促进教师创造教育艺术和提高教育艺术水平,而且具有本体价值———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提高审美素养,最重要的是要直接感受美的事物,接受美的陶冶,并尽可能地从事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从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审美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在审美教育中,既要学习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又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感受美、判断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时空观念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时空观对生命自由的追求深刻揭示出作为艺术重要载体的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与本质诉求,对于文学创作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中国古典舞创作与时俱进,具有创作思路的创新、创作形式的创新、创作元素的创新以及审美意蕴的创新等四大特点。舞蹈《飞天》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价值,充分体现了古典舞创作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视焦点与审美注意、通光量与情感色调、视觉影像与艺术符号三个方面,阐述了视知觉与绘画创作的密切关系。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把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美意境的创造是以物为基础,以“我”为主导进行的。审美意境是在意的作用下对世界万物各种矛盾的选择、陶冶和浓缩后形成的新生命。审美意境或造成悬念,或欲露故藏,造成神秘感,给人以想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指艺术语言向发话主体和受话主体生成和显现美感的过程。它往往指向非实体性。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某一存在物的意义向审美主体生存和显现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自身感性生命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建构。这样,决定了艺术语言的独创性和自然性,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理想,从而唤起受话主体心理意象的涌现,追求非实证物象的丰富神致和情致,使艺术语言意象生发出气韵的生动和艺术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隐含作者是作者在文本中所创造的隐含的替身 ,作者在与对象世界的交汇碰撞 ,与隐含读者的对话交流以及对现实人格的审美化理想化建构中完成其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8.
因创作主体心灵的隐痛和创伤所形成的苦闷是创作动机的内驱力。这种苦闷主要由生活的苦难、生理的残损、精神上的疾病、政治上的失意所致,然而它却是创作主体产生幻想的最佳因素,是培养创作主体审美体验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创作主体洞察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从而使文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通常把美的创造表述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实际上,从一般审美意识的形成到美的实际创造,必须经过审美实践意象这一中介环节;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审美实践意象的观念建构和物化过程。审美实践意象是一种涉及意志、指向审美创造实践的形成于创造主体观念中的“内心图象”,它规定着美的创造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审美实践意象的建构过程,是在美的理想的指引下实现马克思所说“两个尺度”的统一,具体体现为合理(合规律)与合情(合目的)并以情为主导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创作路向:我们要将人民作为新时代美术创作的中心、源泉和话题,从人民中挖掘典型形象作为创作的内容和主题,并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创作题材以凸显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审美认知、审美娱乐和审美教育等社会功能,能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人审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