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与除法"这一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通过"生拉硬拽"让学生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还是不能灵活地运用。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构建,自主学习领  相似文献   

2.
卢德清 《教师》2011,(17):51-51
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知识点的结构组织Flash动画制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习惯了开展注入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只会简单的照搬和模仿教学中的模板,而时所学的知识很难灵活的运用,缺乏自己动手制作动画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各种知识时,应该采取情境式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3.
学物理的目的是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能不能灵活应用知识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在近年考试改革中把应用知识能力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应用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仅仅只是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本文说明教师开展理解性教学实施的方法,只要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就能让学生从抽象的角度看待知识、理解数学问题产生的机理、能根据数学问题的规律推测问题可能产生的变化,从而能灵活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5.
理解型教学的关键不在于采用哪种教学形式,重要的是学生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进行深入地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贯穿线索,才能真正达到理解的目的。所以,理解型教学就是灵活地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而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深度参与"。为使学生切实理解所学知识,关键是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即在理解型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从理解型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活动的设计到持续性评价等阶段,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深度参与"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树立学习的责任感,表现出持续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层面和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灵活地应用情境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课堂丰富、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7.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物理,认为高中的物理学科是最难学的.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上看,他们在课堂上不能主动思考,课后也不能完全消化理解知识,作业中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初中学习物理时忽视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学习.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毛振华 《考试周刊》2014,(53):138-139
<正>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属于圆周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规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虽然涉及的新知识点不多,但是与旧知识的结合较多,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复杂、对学生数学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造成学生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中理不清头绪,从而觉得很难入手解决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量化教学,在量化结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有很好的理解与记忆。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我们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55):59-60
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方法,在"倍数、分数、百分数、比的应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使用知识联系法与区别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更强,以深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倍数、分数、百分数、比"知识的互化,形成初具逻辑式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许定品 《贵州教育》2012,(19):41-42
数学复杂而抽象,很难生动教学。很多知识点又不容易找到恰当的教具帮助教学,致使数学教学(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达不到最佳效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人体就是一个生动、灵活多变的自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很多数学抽象问题,数学教师应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在一些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上,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理解教师所描述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陷,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认识,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方园 《中国德育》2014,(23):29-32
正当前,我们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很难接受老师讲授的课本内容,甚至总是提出一些与课本观点相反的意见;学生排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学习需求,等等。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国情教育不感兴趣,不能掌握国情知识,更不能形成学习能力和激发爱国情感。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形成对国情知识的真正理解。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呢?一、"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传授给学生知识获得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能使学生的智慧自由生长。为此,我尝试通过"倍数和因数"一课教学做创新尝试。"倍数和因数"一课,教材设计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冷硬、呆板的模式,摒弃逻辑推理的形式,代之以数学活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自主建构"这一理念。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感知再到理解概念,建构倍数和因数的意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球运动中,太阳光照图一直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觉得很难教。实际上在这里有很多的误解,一是教师先人为主,未讲之前就大肆渲染本课的难度,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方法可能不对,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去导出新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合教材特点,充分运用现有的知识来导出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育体系的内容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数学。"弗莱登塔尔如是说。[1]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了。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的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效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使学生能够很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是对每位老师的考验。所以,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课堂教学。一、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数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碰到很多学生都很难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广义知识分类可以将高中数学知识分为两类:数学陈述性知识(math declarative knowledge)和数学程序性知识(math procedural knowledge).其中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就不可能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准确、迅速、灵活的运用,因此,数学陈述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非常重要.实际上,如果学生长时记忆中缺乏相应的陈述性知识,或者在需要时不能自动提取,那么学生是很难想到它的,运用它就更谈不上了[1].可见,数学教学中要加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杨军 《中学生物学》2009,25(12):4-5
神经调节是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办式之一,该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该调节过程要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来共同完成。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来完成。在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学习中,学生的困难主要存在于对神经调节的理解。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涉及这些书本内容,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也很难应用这部分知识去解决问题,更不能高屋建瓴地去理解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备战高考,首先是基本知识的储备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因此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设法解决学生对概念、规律、原理等理解不清,不能灵活应用等遗留问题,做到全面有效地解决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整体性。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与学科体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一个能使学生简洁明了所学概念间关系的好方法,它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事半功倍地达成复习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  相似文献   

20.
陈宜建 《新教师》2019,(8):47-4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不免看到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浅,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应用知识的现象.展开深度学习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促使每位学生发生"真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