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玲 《教育艺术》2009,(10):56-58
南宋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没有生活的积蓄.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倾吐的质朴无华.没有表达的真挚独特.没有情感的韵昧隽永。我尝试着把学生带到“诗外”.让他们博观,让他们厚积。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明了路子 ,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一、质疑答难 ,让学生自悟自得“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又是思维的动力。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 ,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欲望。除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外 ,教师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 ,通…  相似文献   

3.
著名诗人陆游曾经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得很多,但这其中或许就包括对诗歌本身的吟诵。大家不是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吗?小学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诵。  相似文献   

4.
汤春玲 《中学文科》2009,(8):113-113,133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理念,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古人学诗提倡“工夫在诗外”。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重阅读、重积累”的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广大教师历来侧重于对“教”的研究,而较少涉及对“学”的探究。其实,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会学”和“学会”。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实现教学相长。那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实现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结合专家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学模式。即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为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本人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的方式.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尽一切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教学也能精彩飞扬.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多“动”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应用,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应用。教学应以“学”为主。学生不愿学,教师得教学生愿学;学生不会学,教师得教学生会学;学生学得不好,教师得教学生学好:教师的一切“教”的活动,都得适应“学”的实际,“学”的需要。一言以蔽之: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谁真正明白这一点,谁就会放手让学生“学”。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学”,才谈得上教学过程真正以“学”为主。不妨看看四十五分钟内的课堂。该让学生熟读的课文,学生往往得不到熟读的机会;应让学生反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认为,在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问题,可将教师的“教”转换成学生的“学”.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问”.可使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生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问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几点尝试安徽万安伦1.坚持“每日一诗”.学生自教自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1989年起.我开始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实验“每日一诗”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天早自习安排一个同学教读事先抄在黑板上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把目标分为四大块,其中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数学应注重人性,应关注人的发展。只有“以人为本”的教学构思,才能使学生情愿接纳知识,接纳老师,接纳生活。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往往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这种“完美”,既是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境界,又是一种集情感性、趣味性、形象性的多维教学。然而课上得“完美”,终究还取决于备课的完美,因为“工夫在诗外”。让我们在一些成功教例中来探索数学形式构思的艺术轨迹吧!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知识是现成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会学”则是人人终生受用的资本,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学呢?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断想录     
1.陆放翁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施把“诗”率换成“文学”二字亦无不可,这实在要算放翁最精辟的文学见解了。“诗外”是什么?是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只有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真正源泉。因此,一切欲在创作上获得丰收的人,首先要做一名生活积累的富翁。2.盛唐诗人崔颢是以《黄鹤楼》一诗名世的,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灵,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庄重,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了。但崔额的诗风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雄浑空阔的。他早年受生活阅历所限,只能写一些闺情诗,不免流于浮艳。随着诗人…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是为“学”而服务的。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观,认同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差异,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教学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其效果非但取决于教师教的方式,还取决于学生的学;这就不同于其他诸如产品加工制造等社会行业.它需要我们除了重视教的方式、方法外,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这种双向活动取得高效,是我们教师应积极探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中,较为重视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对课堂的评价也限于对教师上课而论,将“学”的主体都看做是被动的、可填充的“容器”.致使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课后提问学生时,则是一问三不知的结果.我们只有重视和改进课堂的每个环节,才能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只要学生感兴趣,就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并且情不自禁地将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受益终身。在数学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学、爱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愿意亲近这门学科.自动地求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教贵在“导”,让学生学有目标教学过程中,“学”是核心,“导”是关键,“导”作用于“学”,导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的成效。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通过教师的“导”,真正诱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学有目标。这样学生学得主...  相似文献   

19.
任永生 《学周刊C版》2011,(7):109-109
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说明了,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将知识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从且服务于学生的“学”,就是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即变“教”为“学”,让学生的“学”逐渐摆脱教师的“教”,使他们不断地走向独立自主,走向创新。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并使其得到逐步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兢兢业业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多年,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