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理解,重视学生的核心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运用语言符号进行充满意义的学习生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活动中重视研究阅读的活动,教育学生形成对阅读教学本质的理解,教育学生重视主体积极思维的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加工信息,学会筛选信息,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问题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相似文献   

3.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耐心细致,注意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理解,重视学生的核心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运用语言符号进行充满意义的学习生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活动中重视研究阅读的活动,教育学生形成对阅读教学本质的理解,教育学生重视主体积极思维的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加工信息,学会筛选信息,学会实现知识信息的组合,教育学生获得信息运用能力的提高,形成知识结构,实现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问题是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为课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以问题为线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问题味",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传统数学教育只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和最终结果,而对于学生"说数学"的能力培养却不够重视。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数学知识的传递者,我们应该潜心研究出一套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说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这是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教学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方法。现代数学教学中的弊端,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对怎样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创意性有很大的帮助。在"数学的学习是智慧的磨刃刀"中,老师应该使学生的提问变得有意义,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创新,从而进一步使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友 《考试周刊》2014,(1):61-61
<正>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学会求得生存的本领,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学习中,还是在家庭的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4):77-78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而提出的问题新颖、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投入新课学习。教师应通过得出的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尤为重要,这是数学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高中新课改着力的目标之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营造创新氛围,开拓发散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一、积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1.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下"学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呢?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与研究,笔者发现应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理性精神,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个性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应当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以及理性认识等方面得到发展.这既是数学教育的作用所在,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教学全面推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目的也在改变,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具有能自主地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的学习,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该研究怎样培养创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传授不是唯一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接触数学学科的内核,培养数学的高阶思维.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计有效的导入式、引导式、探究式、协作式和总结式问题,引领学生增加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和认知水平,一步步接近数学的本质,深入学习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不管是在教育目标方面还是方式方法方面,教育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目标已不再是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而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实际事件的思考,以多种学习或者解题方式理解相关难题。数学这一学科其本身存在整体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的方式方法,让学生逐渐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先通过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再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课标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智育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传授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规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一、“提出问题”对学习数学的意义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学会“提出问题” ,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或者说它的教育价值 ,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 …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需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数学思考,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学生获得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反思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