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宋初,在敦煌佛教徒举行的各种斋会上宣读的斋文,文体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一、颂扬伟的功德法力,称“号头”;二、说明斋会事由,赞叹被追福、祈福者或斋主、施主的美德,称“叹德”;三、叙述设斋的缘由与目的,称“斋意”;四、描绘斋会的盛况,称“道场”;五、表达对佛的种种祈求,称“庄严”。斋文的合集,称“诸杂斋文”。愿文只是其中的一种,不能作为“诸杂斋文”的通称。“诸杂斋文”还包括一些在佛事活动中宣读的类似文书,其中有的文体结构与斋文不同。  相似文献   

2.
彭转平 《文教资料》2008,(25):151-152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客、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因此,文题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应用好文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摭谈互文     
互文是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方法,它对于灵动语言,芬芳文章的艺术特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遗憾的是,编者和教师们在操作中时有差错,为此,授给互文的金钥匙,让学生深刻阅读,准确把握文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文眼"是指一篇作品中极具表现力、能统摄整篇作品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厘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它具有综合性、精悍性、普遍性、唯一性等特征,在教材文本和阅读教学中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互文有互补式和互通式两类。互补式互文,其位置对应、互为省略的词句文义互补,彼此完善。互通式互文。其位置对应、词面别异的词句文义相通,彼此暗示。此位置对应是指语言环境相同,或表现在语法结构上,彼此所处的句子句式相同,并且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或表现在叙述对象上,彼此都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位置对应是两类互文赖以存在的前提。两类互文都有“避复”作用。都应看作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6.
互文是《诗经》中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前人研究《诗经》的重点在诗旨的阐发和字词的训诂上,有关《诗经》互文为数不多的说解零星地散见于各书;今人给《诗经》作注,一般不提修辞手法。所以,把《诗经》互文的种类和作用梳理一番很有必要,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和理解该书诗句中的互文,也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原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楚辞》互文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楚辞》中互文的三种主要形式:单句互文、双句互文、隔句互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楚辞》注释中,注释家们对互文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探讨互文与变文同义的关系,认为互文与变文同义是两种修辞效果不同的修辞手法,但二者异中肌,应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楚辞》及其互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有章可循的.如果违背阅读规律,则会在"入文"及"出文"中出现"浅阅读"、"自由阅读"等偏失,使阅读教学误入歧途,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边界一直处于变动漂移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本文简要梳理了从文学性到文本性的流变,并进一步探询后现代语境中文学性的跨语际流动和互文的文本性,指出流动的文学性正以互文的文本性开创新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10.
碑文的形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形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文体自身演进的结果。碑的形制由古代的识日影、丽牲、下棺之碑发展到汉代的墓碑,汉碑的形成还受刻石文字等的影响。一般来讲,碑文主要是指墓碑文。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真意切的美文,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读",从而感受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品读文题作为"读"的切入口,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情感基调,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拟文题时的独具匠心,以及文题在整篇课文中独特的文学表现力;引领学生关注文脉,通过反复的诵读,向着作者的写作旨趣逼近,向着文本的更远处漫溯;落脚在对文眼的理解上,让学生走向思想的澄明、精神的皈依和生命的敞亮。  相似文献   

12.
碑文的形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形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文体自身演进的结果.碑的形制由古代的识日影、丽牲、下棺之碑发展到汉代的墓碑,汉碑的形成还受刻石文字等的影响.一般来讲,碑文主要是指墓碑文.  相似文献   

13.
张薇薇 《考试周刊》2012,(79):19-21,41
互文性是指文本间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它涉及当代西方主要文化理论,如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后现代等理论。广告具有很强的互文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互文性理论的介绍从具体细节、体裁、文化等方面分析广告中的互文现象,以期为广告创作提供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对文、互文等特定辞例,在古书词义求证中有特定作用。立足相关辞例,可以补正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文选注释中因不明对文、互文而导致的误注、失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真实的学情调研,笔者从“设置情景,课堂热身;回顾习作,引发兴趣;点评片段,突出重点”三方面重新设计了说明文习作指导第二课时的教学,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最终收获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个性化的习作。  相似文献   

16.
书牍文完全脱离公牍的性质,而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互相交往的工具,当始于汉代。"书"是古代书信的总名,因书写的材料和规制的不同称谓种种,书牍很早就成为我国古代文章中的重要文体。历代作家文士都很重视书信的写作。书信与一般文章比较起来,更加具有私人色彩。从我国传统的杂文学观念来度量,书信兼有叙事、议论、抒情、体物等特点,既是实用文牍,却常有审美鉴赏功能,可谓之为"应用文学"。  相似文献   

17.
陆机的《文赋》与陆云的《与兄平原书》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阐发了当时诗赋审美化的一系列标准,反映了西晋文人的“美文”观念。刘勰是魏晋南北朝“美文”观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情采》篇把美文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个层面。这种对美文特征的系统概括与二陆美文观的影响是分不开。“二陆”的“美文”观念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粟特人作为商业民族和移民,中古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有着较多的活动,北起漠北,南到江淮,都可见其足迹。这些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尤其对促进北方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粟特文化载体的粟特文,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广为流传和使用,传入漠北后,直接促成了回鹘文的创制,而回鹘文又促成了蒙古文的形成,并间接促成了满文和锡伯文的创立,契丹文的创制也受到回鹘语文的影响。10-11世纪以后,粟特文渐趋衰微乃至逐步消失,但其影响却一直不绝如缕,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19.
陈俊愉院士提出“文态”概念,认为:园林建设中应该注重文态建设,园林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建设具有时代文化特点的新园林。本文从园林文化角度浅谈园林文态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易位字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