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是指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对于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人们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认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是罪犯。不过,中央有关部门的文件和刑事法律中的规定有变化,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一方面,坚持社区矫正的正式适用对象是罪犯的态度;另一方面,社区矫正辅助机构可以通过一定机制对其他的不属于罪犯的相关人员开展一定工作,以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以来在刑事法律制度中均有关于教育、矫正措施的相关规定,但囿于报应刑思想的存在,刑法制度中教育、矫正措施始终未制度化、体系化。研究中国的刑法制度中的教育、矫正措施,对于改革、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中的教育、矫正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非监禁式的刑罚,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人性理念,是国际社会轻刑化的必然趋势.它以深化复归理论、刑事赔偿理论和行刑经济化理论为基础,彰显了现代刑罚轻刑化、非监禁化的趋势,实现行刑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有利于罪犯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同时可以缓解监狱的压力,节约国家司法资源,提高行刑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刑罚轻刑化和人性化的趋势下,与传统刑罚相对的社区矫正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价值理念基础,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说明了我国刑罚的人文化选择,经过几年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和立法上的确立,使得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社区矫正制度作为我国刑罚中的新事物,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阻碍和问题。通过明确立法,积极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度,打消顾虑,发展经济,改善社区人文环境,广泛招募社会志愿者,完善培训教育机制等建立健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国家刑事法律,将会遇到当地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意欲使国家刑事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地发挥其定纷止争的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遵循法制统一、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刑事立法变通与"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等基本理念和原则.这对于预防和规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行为,维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刑事政策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现行立法的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民法律意识淡漠,法律援助经费及人员得不到保障,致使现行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在农村贯彻落实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实现法律援助制度的刑事政策功能,以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区矫正平台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的功能就是指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社区应当具备生活保障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社区作为社区矫正的载体和平台,其功能的完备与否直接决定社区矫正效果的发挥。理论上对于功能与效果的探讨可以引导社区建设,服务于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8.
任何统治者都希望长治久安,这种政治追求必须体现在宪法中,赋予宪法以社会团结功能。宪法的团结功能,决定于宪法要素和结构,和谐、人权、司法化、商谈平台要素,应该置于宪法结构的核心。宪法应该具有民族团结、阶级团结和社会团结功能。改革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机制,人权清单宪法化,宪法司法化,是我国宪法增进社会团结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观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刑法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新刑法的颁布确认了这种转变。在刑法功能观方面,开始由政治功能观向经济功能观、由注重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观向注重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观的转变;在犯罪观方面,开始由计划经济的犯罪观向市场经济犯罪观的转化和更新;在刑罚观方面,开始由重刑化观念向轻刑化观念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术生态失衡的背景,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和谐学术生态建设中的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功能主要有认识与调节功能、引导与控制功能、凝聚与团结功能、教育与促进功能.其中,认识与调节功能引导教师认识学术生态现实和理想,遵照学术生态运行规律自觉调节职业行为;引导与控制功能促使教师行为向和谐学术生态理想境界发展,控制教师行为以免其越界;凝聚与团结功能通过提供核心价值观将教师凝结为职业共同体、凝聚为道德共同体从而营造合宜的学术秩序;教育与促进功能通过教育师生以加强学人自律,积极影响社会道德以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1.
依法"严打":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打"是根据治安态势而提出的一项具体的刑事政策.在社会治安整治中,既要坚持刑事政策的指导作用,又要坚持依法办事.刑事政策指明了"严打"的范围,而该范围都是刑法明文规定属于犯罪的."严打"要符合"罪之法定"、"刑罚之法定"与"刑事责任之法定".依法"严打"是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执行"严打",必须坚持刑法三大基本原则,树立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能够并存发生作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核心价值不在于报应和震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消除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侧重于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矫治。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和解、暂缓起诉、社区矫正等“恢复性司法”制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运用“恢复性司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既有赖于立法的支撑,更有赖于司法的践行。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犯罪既与青春期的心理因素有关,亦与地位受挫有涉,是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犯罪暴力化、群体化、激情化等特点。同时,考虑到高职学生主观恶性不深,可塑性较强,应基于“浪子回头金不换”之常识、常理、常情,给予刑法之宽容应对,以此通过积极出罪、刑事和解、非监禁刑等措施,实现高职学生犯罪的扶正黜邪。  相似文献   

14.
当法定最低刑为管制时,如何适用减轻处罚,在法律规定上存在漏洞。认为应适用罚金与没收财产的代表性观点实际上加重了处罚,没有合理地弥补该漏洞。对此难题的化解应导入刑法第37条,给予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安全生产刑事立法采用的是“事故型”的模式,注重抽象的报应和预防。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的刑事责任应具有多维性的内涵和变革的视角,其含义是指犯罪人因其安全生产犯罪行为而承担的以预防、修复和惩罚为目标的刑事处罚。我国安全生产刑事责任的立法应该通过防线前移、增加及完善有关刑法条文、将赔偿入刑和实行双罚制等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批判中完善——刑法第八次修正案后的缓刑立法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刑作为一种可以有条件的不执行刑罚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渗透着刑罚个别化、社会化、轻缓化的现代刑罚思想.其以矫正为本质的价值取向,也与国际刑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在第八次刑法修正案中,缓刑立法得到了较大突破.但基于应然追求,缓刑立法仍需在批判中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我国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尤为迫切和重要。刑法裁量上的非刑罚化、非监禁刑、缓刑的扩大适用和死刑的减少适用,刑罚执行上的减刑、假释的扩大适用和社区矫正的大力推进,刑事程序上的无羁押诉讼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推行,都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以教育改造罪犯,降低刑罚的残酷性和严厉性,有助于促进和平司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经历了长期而又艰难的考验与争论后,在中国立法史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然而.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最终实现却依赖其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适用。目前,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适用中还存在着种种缺憾,为了克服罪刑法定司法化的障碍,其理想设计即是规则与解释和裁量的平衡适用。塑造其坚持在罪刑法定原则实际代价中的人权保障与罪刑法定原则框架下的社会保护相统一的刑事司法品格,从而树立起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法治领域内的权威.使其名符其实地成为刑事法律中的帝王规则。  相似文献   

19.
缓刑制度以矫正为本质的价值取向,征服了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立法者。我国的缓刑制度属于狭义的暂缓执行的刑罚制度。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充分借鉴广义缓刑的缓宣告制度,从而可以减小"轻罪入刑惩罚过大"的矛盾,帮助轻罪、未成年人犯轻罪、防卫过当等等的行为人更加顺利回归社会。这一借鉴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和对良法的追求,为我国刑法朝向轻刑、注重人权、有机统一等方向发展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