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而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改革。新课程标准为美术课堂提出了更活、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等,这些教学理念已经逐步应用到课堂上并得以实施。然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却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愿和每位美术教师共同探讨和请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的大变革。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只有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化,落实到课堂教学,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效果。新课程的理念和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载体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而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载体的变革需要教师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变革,是对人们所持有的一些价值观念的变革,它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发生变革,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传统教学设计在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制定落实整体协调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都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带来了新的学习理念和要求,而在现实教学中常由于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准,对课程要求执行的不力,使教学行为发生了偏差和扭曲,学生的课业负担无限膨胀,学习习惯、学习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值得重视关注的现象,在这变革的时期,我们应关注课程,用新课程的视野来审视教学、把握教学。通过提高课程的执行力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孙显一 《山东教育》2005,(16):50-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要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关键在于教师要打破传统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转换角色,勇于教学创新,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一种积极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1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课改理念已经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为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出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4):161-162
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不仅是现代教育对初中美术课程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核心素养时代呼唤下,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在学生学习层面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学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为美术教学开拓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促进学生从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陈建宽 《课外阅读》2010,(10):50-51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给美术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模块的选修,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方法的创新,美术资源的开发,评价方式的新颖等,使高中美术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围绕美术教育的变化,在教育的整体改革中,要加快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每个美术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它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感召着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实施,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设置多模块的课程结构.美术模块教学的课程开设与有效实施将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生机,但未来的模块教学,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出台,以全新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所需承担的新的教学研究课题。教师的工作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传授、讲解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  相似文献   

11.
A new study in Melbourne, Australia, has investigated curriculum change in religious educ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literature on curriculum change in education in general. Amongst its several findings, it was ascertained that clear information and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bout a curriculum change in religious education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it is in any other field of study. In the absence of such inform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leaders who were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change in religious education made certain curriculum accommodations, and emphasised particula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for teachers that were not in keep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of the change. The implications for ‘top down’ curriculum change, such as those mandated by Church authorities or state authorities, ar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调研、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形式从其内涵、特征以及具体的运用步骤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推行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课程研究的问题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课程研究者所面临的紧张状态。在课程时空存在的历史中,课程从计划性维度走向非计划性维度。在计划的视野下,课程研制者将流淌的时间简化为空间的平面。随着课程参与者的不断争取,每一个课程参与者都在不同的时空里实现了课程研制,从而构造出一幅分形存在的计划。同时,这种努力将问题领域拉到非计划维度,研究者开始关注课程实施,关注超越时空的空白课程。课程评价领域也发生着同样的价值转向:从目标核准的评价到动态生成的评定。而所谓的课程存在的时间化历程正是人的优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课程代价是从课程本体出发把握代价与课程发展的关系,为课程设置提供一种理性的新视野,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课程代价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滞后性和可控性,课程代价是以课程进步为前提的代价,评估课程代价应采用要素投入的二重性方法。课程代价的观点,对课程设置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课程理论对物理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为整个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了隐性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特殊功能,以及改革、完善显性课程,探索、重视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我是你非"、"我主你从"、"有用无用"的关系。由于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差异,其所关注问题的不同和研究中所运用方法的不同,形成了抽象层次不同的课程理论,它们从多个方面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宝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就其应用而言,则不可一概而论,不同形式的课程理论蕴含着不同的实践观,对课程实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实施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学科化、教材化、活动化、师本化等误区。走出校本课程开发误区的对策有: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为校本课程合理定位;多类并举,规范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科学化水平;加强课程监管与督导,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推进课程开发常态实施。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发展背景下的课程领导: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领导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意在突破传统课程管理的局限,强调合作与交流、民主与开放,与校本课程的理念基本一致。通过观念与实践两个层面的革新,为课程领导创设运行机制,促进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质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杠杆。本研究采用《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课程促进”子标准,对我国5省区100所幼儿园进行课程质量数据采集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总体处于合格水平。就课程编制维度来说,课程设计得分最高;其次为课程实施和课程领导;课程评价的得分最低,濒临不适宜的水平。就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维度来说,健康、语言、社会和科学达到合格水平,其中健康和社会得分相对较高,语言和科学得分相对较低;艺术则处于不适宜水平。不同体制幼儿园课程质量差异显著,公办园的课程质量均分显著高于民办园。不同地理位置的幼儿园在课程质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园课程质量最好,其次是郊县园,农村园课程质量最差。应在充分关照质量所处的文化和具体情境的前提下,重点关注阅读、书写准备、探究兴趣与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感受与欣赏、表达与表现等6个均值处于不适宜水平的子项目,以确保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质量。同时,应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前瞻性、选择性与生成性,提高课程评价水平,以推动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优质。在此过程中,民办园和农村园应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并要注意激发郊县园的教育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