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高中生物学必修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过“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之后的一节新课,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和总结。本节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基础上,构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的物理模型,并进行数学模型转换,以增加对这三种运输方式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并由浅入深,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1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以及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第二节内容是解释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87):148-149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共3节内容,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第2节膜结构有关,第3节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本节内容是在初步了解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膜的功能,是对已掌握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刘敏 《生物学教学》2007,32(5):31-3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60-61
<正>1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章共有3节内容,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第2节内容又是解释第3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架起第1节和第3节的桥梁,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1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比较教学法,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楚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将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也参与比较.教师运用动画进行讲解各种运输方式,运用概念图展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陆俊 《中学生物学》2010,26(6):39-40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是通过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使学生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到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第4章第2节"膜结构"、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性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教材内容的几处细节进行解释和补充:水分子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通过细胞膜,"扩散"和"渗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极性强弱才是决定物质跨膜方式的因素之一等。  相似文献   

1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系人教版高二生物学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该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1.
1如何理解水通过渗透作用跨生物膜渗透作用是指液态小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方式。半透膜是通过孔道大小和膜两侧同类分子自由能(分子势)差来决定其过膜情况,无生物膜活性。虽然水分子跨生物膜与半透膜发生的渗透作用结果一致,但在发生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将细胞吸水与失水简单地等同于渗透作用。综合生物膜的成分、物质相互亲合原理、水通道蛋白的发现三方面来分析,水通过生物膜,一方面是由生物膜上的水亲合物决定的,所有膜蛋白都能承担水分子的过膜,主要是贯穿蛋白,因为它能形成水通道,为水分子过膜创造便利的条件;其次,非贯穿蛋白的自发运动,也能使水分子过膜,因为所有蛋白分子都有水亲合性,膜蛋白对水的亲合量与水势成正比,从生物膜内外两侧分析,水势大则亲合亦大,自发转运到另一侧的能力亦强,从而体现与渗透作用一致的现象;另一方面,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产生的动力可使水分子克服阻力穿过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由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差决定过膜情况,当外侧水势大于内侧水势,细胞吸水;当外侧水势小于内侧水势,细胞失水。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半透膜和选择性透过膜这两个概念 ,学生很容易混淆 ,把握不准。下面谈一谈半透膜和选择性透过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 ,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 :玻璃纸 (又称赛璐玢 ) ,花生种皮 ,猪肠衣 (浆膜层 ) ,鸡卵的卵壳膜 ,离体的膀胱膜 ,蚕豆种皮 ,鱼鳔 ,青蛙皮 ,鸡的嗉囔 ,火棉胶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 (无机膜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 ,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 ,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因此 ,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 ,…  相似文献   

1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之一,现对相关知识作一些补充。1自由扩散是不是真的不需要能量按教材的解释自由扩散是不需要能量的。其实自由扩散是需要能量的,只是不利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ATP),而是利用细胞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所产生的能量(势能)  相似文献   

14.
彭宗臣  李萍 《生物学教学》2007,32(12):23-2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即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是该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泛泛地讲评,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为突破这一难点,在集体备课时经讨论设计了下面的方法: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由点到面,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关于水分子、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种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由此联系到其他的小分子,如氮气、苯、甘油、乙醇等也是以简单的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能量和…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容,通过演示牵牛花色素的扩散实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汽车运输的共同点,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将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设计理念上以模块形式,插入大量图片,简洁易懂.并且每一节中都有问题的探讨,使内容充满活力.它的题目也是精挑细选,针对性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我想从内容的编排、插图两个方面各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问题一:必修1中第四章的第2节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位置编排的问题探究分析: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这是编委们的基本设计思路,但是在第4章中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却不是细胞功能的内容,它应该属于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的内容.也许编委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把传统教材P23图2-4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只是把图下说明由“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改成“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本意是为了区分第3章的细胞膜,从而达到讲生物膜的目的.但是它的实质还是属于细胞膜结构的内容,因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通过细胞膜的研究提出来的,而第3章一开始就有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其实可以先阐述细胞膜的内容再阐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样由细胞膜延伸到生物膜也就顺水推舟了.也就是说假如把第4章第2节内容插入第3章第1节中,把第4章第3节调上为第2节即由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直接进入第2节控制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这样修改可以使内容更加紧凑,也完全符合编委们的基本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7,(16):50-51
<正>1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教材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功能,本章则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本章前两节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本节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导入,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18.
王友 《生物学教学》2006,31(8):26-27
1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原理的最好内容,也是面对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较好内容。教材从事实分析人手,提出问题,给出结论,但没有实验验证和分析的过程,这为实验设计和实验资料分析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载体蛋白、是否需要能量三个方面剖析小肠上皮细胞、红细胞和常见的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渗透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也是该节的重点和难点。渗透吸水是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