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代国力强盛,统治者大兴土木,广建宫室,以满足气奢侈欲望。汉代建筑规模宏大,气势豪迈,既为了凸显了天子的神威,也是为了达到长生不死、成仙的企望。因此,在汉代建筑艺术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素材。  相似文献   

2.
两汉荒政不但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稳定了封建统治;而且对整个汉代的社会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则是丰富和完备了汉代的礼乐文化,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道德化、规范化;促进了汉代思想文化的发达,使天人感应和阴阳灾异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而在科技文化方面,荒政既有利于汉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对汉代荒政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欺骗。  相似文献   

3.
汉代谣谚是汉代民人对汉代社会历史状况的真切感受和真实写照,是反映和描述汉代历史的信史性资料。汉谣谚所包含的信息极为广泛,它几乎涵盖了汉史的所有领域。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汉代谣谚进行整理和研究.有助于从一个方面来补充汉史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汉代出现了文学家庭,汉代文学家庭的成就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成就。汉代文学家庭有父子,祖孙,夫妻、兄弟四种类型;有的诗歌突出,有的辞赋显著,有的散文辉煌;有的延续百年,有的隔代相传;有的一代胜过一代,有的一代不如一代。帝王和官僚具备从事文学的优越条件,文学家庭都出自帝王和官僚家庭。帝王的鼓励,掀起一阵阵文学热潮,造成一个个文学家庭。  相似文献   

5.
对赵王陵出土玉片进行分类考察,总结其形制特点,将之与汉代玉衣片和战国燕下都铁胄、秦陵石铠甲以及汉代铁铠甲甲片形制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赵王陵玉片是与汉代玉衣片不同的玉铠甲片,初步解决了赵王陵玉片的性质问题。并从赵国历史上分析以玉铠甲作为殓服的社会原因。同时简要分析了战国玉铠甲和汉代玉衣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汉代是有载籍以来全面接受和传播屈骚精神的第一朝,汉代骚体赋又是汉人接受传播屈骚精神的艺术结晶。汉代骚体赋从文体特征到题材内容、思想情感,始终映射出屈骚的光辉。汉代骚体赋对屈骚的接受突显出“士不遇”的忧惠,对忠君爱国精神、正直高尚品格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对屈原以身殉国行为的批评。凡此种种,忧患、颂扬、肯定与批评,都反映了汉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思想观念,并带上汉代大一统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辨伪是中国考据学的源头,对以后各个朝代的考据学尤其是清代的朴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汉代的辨伪作较为系统、综合的探讨。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描述了汉代造伪的情况,揭示作伪的主客观因素及作伪者的目的;二是简要地阐述了汉代辨伪学的发展过程,揭示东、西两汉辨伪的特点;三是专门讨论辨伪学家刘向、刘欲的贡献;四是对汉代辨伪学的影响作大略的叙述。辨伪大体分“辨伪书”与“辨伪事”两种,本文的讨论范围限于汉代“辨伪书”方面。  相似文献   

8.
汉梁王陵位于永城县北30公里的芒山,是汉代梁国的王陵墓地。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大中型汉墓19座,另有大量小型竖穴土坑墓。汉梁王陵的发现发掘不仅印证了史籍记载的梁国的富足与强大,它还是我国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一处汉代诸侯王墓地,汉梁王陵的发现与发掘对研究汉代诸侯王葬制、葬俗以及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经学昌盛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神仙方术泛滥的时代。汉代人一面对现实世界予以充分肯定,一面又幻想到神仙世界中去邀游;一面学经、解经,沉浸于繁缛冗长的经学束缚中,一面又奇思异想,创作出扑朔迷离、上天入地的神仙作品。在汉代经学与汉代神仙小说的纠葛交错中,可以透视出汉代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3):F002-F002
徐州作为汉代化比较发达的中心区域留给后人众多的汉化遗迹。其中的汉墓、汉画像石与汉兵马俑号称“汉代三绝”,比较好地反映了当地汉代化面貌。  相似文献   

11.
汉代官吏群体的儒学化及其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官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文化结构上经历了由“少文多质”,儒道法等多家官吏并存到儒学化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受到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又对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大赋做为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其兴盛的局面,恰和汉诗的衰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赋兴盛最根本的原因,是汉代社会为汉赋提供了大的描写对象,汉人又有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汉赋从体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又特别适应汉代的社会现实和汉代人的审美定势。  相似文献   

13.
汉代出现法律儒家化的趋势,以孝入律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汉代法律从立法的指导思想到法律条文的内容再到司法领域中,无处不体现着孝道的精神和要求。汉代的立法以儒家的等差性的孝道思想为指导思想。汉律对于违反孝道的行为要处以刑罚制裁,对不孝罪作了很多明确规定。孝道还渗透到行政法领域。在司法领域中,对于具体案件的审判,也多按照孝道的精神来结案,而并非单纯依照法律条文办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汉代社会消费与商品经济的同步变异问题,描述了汉代社会消费与商品经济由抑制──开放──变异的轨迹,简明分析了变异的成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5.
汉代辟邪习俗非常兴盛,形式多样。尤其是大傩活动,在汉代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赋对此记载颇为详细。可以说,在题材表现领域,汉赋深受汉代辟邪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刺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汉代的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时期创立的一种地方监察制度。它的创立和演变,与汉代政治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并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考察刺史制度的创立及其演变过程,对于研究汉代政治制度,了解汉代历史的兴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诗》学发展至汉初,形成了四个主要的流派,即鲁、齐、韩、毛四家诗。这种分化的出有诸多原因,既有《诗》学传承的内部因素,又有焚(诗》禁语的外部因素。四家诗在汉代不断发展变化,各家内部又不断分化出新的诗派,形成了一祖数宗现象。本结合汉代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诗经》的传授系统以及汉代整体的学术动态来探讨汉代《诗》学发展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汉代的荆扬二州一带出土了不少牲畜圈,其中以猪圈最多,时间主要是东汉,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荆州南部地区。这些牲畜圈的形制可分为三大类六个亚类,汉代荆扬二州一带所出土牲畜圈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美、建筑材料的进步和牲畜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汉代荆扬二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汉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管理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城市的消防和治安上,加强预防,并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在城市组织管理上,加强户籍、卫生、绿化工作,展现了汉代城市管理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0.
汉代作为伦理制度化的重要时期,将“不忠入律”,严惩官吏的不忠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由汉代不忠罪之类别,对不忠罪条文和法制实效结合、比对入手,分析汉代“不忠入律”的发展、演变过程,可探讨汉代“不忠入律”的特征以及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