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琪  陈玲 《青年记者》2008,(14):83-84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人物通讯,一般被归到报告文学里.人物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也都是以写人物为主.把人物通讯分在报告文学里头,是因为在人物通讯里有文学的成份,但内容却都是真实的,甚至连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我们认为,对于人物通讯采写,应从三方面人手,即深入细致的采访、把握人物的时代特点、注重人物的个性描写等.这里,我们结合2007年获得山东省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全国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的<全国第一个硕士村官杨本伦>通讯的系列报道,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一)实现采访互动的必要性。 人物通讯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一篇人物通讯要写得有血有肉,要有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能展示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和动作,这就要求采访者和采访  相似文献   

3.
通讯是记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新闻体裁之一,重大的新闻事件常常在消息报道之后配以通讯进一步反映,做深度的报道,这也是通讯更需要采访艺术的原因之一。通常根据内容的不同,通讯分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相似文献   

4.
一定意义上说,只有体现人的新闻才是有生命力的新闻,才是有温度有震撼力的新闻.2009年6月9日发表于<石家庄日报>的长篇通讯<栾城草农敢闹海>(以下简称<栾>文)就是活用人物引言在新闻中的力量而斩获2010年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一、填充题(14分) (1)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2)导语是消息的开头。(3)新闻背景一般可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四类。(4)通讯按报道的内容分,大体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四种。(5)最近,徒步采访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目的地。(6)通讯《黄金梦的破灭》是人民日报的名记者金凤写的。(7)《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的作者是范长江。(8)以陕北革命根据地为题材的斯诺名著是西行漫记。二、问答题(16分)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通讯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新闻样式,它反映一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行为、思想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哪些人物能成为新闻,在采访中有哪些技巧可寻,常见的报道文体有哪些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谈谈几点认识。一、哪些人物能成为新闻普通人物是我们最常见的,它的价值在于它的故事性。如《哈尔滨铁道报》每逢三八节、五一节表彰的人物,他们是在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代表,还有在精神领域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载体众多,人物通讯则为其中的一种.文笔较佳的人物通讯不仅能够加深读者印象,还能够弘扬正气,激发社会正能量.本文首先对何为人物通讯进行简单介绍,接着就人物通讯中的采访与写作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新闻工作者提升人物通讯方面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物采访是一个老题目,也可以成为一个新课题。报纸上的人物通讯,是新闻宣传中一种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人物通讯主要是反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过去十分强调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在认识上往往也不无偏颇。“主要”之外,还有“次要”。现在随着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现实生活越来越复杂多样,我们在理解和认识人物通讯的题材时也应当宽一些。即不但先进人物要采写,其他各类人物只要具备新闻因素,都可以采写成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9.
张秋 《记者摇篮》2009,(4):12-12
人物通讯是新闻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物通讯采写的把握也可以看出一个记者的功底。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这血肉的充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是否赋予笔下人物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采访中深人挖掘能表现人物情感的细节,是写活人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写过一篇<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见本刊今年第二期),想来想去,另一种与此相关的现象--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也值得注意,于是作此文. 这里的新闻作品是广义的,包括消息报道、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单位和企业经验介绍,乃至言论摘编、贺词口号等等.那么请问:这些东西怎么会"广告化"呢?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有的人通过研究,提出“新闻学是事学”的观点.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是,有一点是实践的常理:无论是写事或写人的新闻报道,或者是思想评论,都离不开对人和人群的采访.新闻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总要反映人的思想观念、感情风貌,又都是为人——读者服务的. 人是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无所谓生活,无所谓社会主义,也无所谓文学和新闻报道. 关心人,热爱人,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在各类采访中,报道人物,历来为中外新闻工作者所重视.人物采访做得好,又写出好的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产生的社会影响将是非凡的.优秀的人物报道具有示范性强、亲近感浓、思想感染力强等特点.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劳动,熟悉一般的采访方法固然必要,但若想把新闻写好,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必有做到深入采访,即思想的深入和作风的深入。有人认为深入采访仅仅适用于通讯、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写作,新闻的采访可以简单些、粗略些,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一般说来,新闻的篇幅比通讯短,报道的速度比通讯快,但就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认识而论,却一点也不应该比通讯逊色。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以深入采访为基础的。深入采访的主要要求是:  相似文献   

14.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正通讯是报纸常用的新闻文体之一,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记者首先要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甄别,判断什么样的新闻素材适合用通讯的形式来驾驭。通讯选题与捕捉其他新闻题材一样,需要记者不断培养新闻敏感,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做到选题新、选题准、选题快。人物通讯的选题  相似文献   

16.
写好人物通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写作体会,谈一下人物通讯写作的三种关系. 取与舍的关系 要想写好人物通讯,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个过程很重要,但决定成败的是第二步,即主题的确定与新闻素材的取与合.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刚刚推出了长篇新作<古炉>,再加上涉及"文革"这一敏感题材,一时成为文坛乃至社会关注热点.大众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的领导考虑能否联系采访贾平凹,为大众日报<周末人物>栏目提供一篇稿件. 这件事原本看上去希望不大,因为贾平凹早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发文: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参加形形色色的饭局.  相似文献   

18.
消息与通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体裁,但事实上,二者共同之处甚多.在很多情况下,通讯的某些片断或者整篇通讯都可以被改写成消息.如<医生,你能让我安乐死吗>(原载1999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19.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辞海>)人物通讯以写人和思想为主要内容,所报道的人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写法注重用细节刻画,通过描绘人物的事迹、思想和精神去感染人、教育人.在高校校报中强调人物通讯的写作,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校报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进一步拓展校报的深入报道特质,同时,也是对传统消息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倪恩泉 《视听界》2006,(2):96-97
广播人物报道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报道典型人物;一是人物通讯,以专稿形式报道人物事迹。前者大都在新闻节目中播出,后者在专题节目中播出。由于用处和采访要求不同,两类人物报道写作的创新突破点也就不同,但基点是一样的,就是要“三贴近”。一、人物新闻的创新广播新闻节目总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30分钟,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报道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用3分钟左右时间写活、写像、写好一个典型人物相当难。与人物通讯相比,它就是一个“瞬间的艺术”,通过小片断、小浪花来反映人物,使之成为超越时间、引人思索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