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近,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报道,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干扰视听,极尽造谣诬蔑之能事,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激愤,也引起人们思考。为什么一向标榜"真实客观"的西方新闻界和媒体,竟然如此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制造出歪曲事实的新闻报道?难道仅仅是其偶尔失误和不慎造成的吗?从西方  相似文献   

2.
2003年夏,我结束了多年的驻外工作,返回国内.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许多同行的朋友交换看法,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在和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和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接触时,我感觉他们对西方媒体的看法并不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西方媒体涉华报道倾向性研究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国际舆论对一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舆论往往是由各国媒体(以西方强国媒体为主)与政要合作下的产物。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国际舆论话语权存在明显的"西强东弱"的态势。西方大国媒体最善于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优势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以CNN、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一直标榜自己"客观公正"和"新闻自由",并经常指责中国媒体没有"新闻自由",新闻信息缺乏客观和公正。然而,最近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的不实报道,引起中国公众对西方媒体客观性的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在中国有西方意义上的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即人人谈论的舆论监督吗?我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空前复杂的社会转型,事实上,已经不能用西方现有理论和习惯思维来看待中国媒体的功能,不能用"控制——自由"的模式来解释中国媒体与国家的关系。虽然目前还不可能出现西方那种基本上不受官方支配的  相似文献   

7.
"建设性新闻"在欧美国家兴起,并引起了中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西方媒体的实践案例,对欧美国家"建设性新闻"兴起之缘由、新闻实践的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影响进行归纳阐释,并略加延展,对中国新闻实践中的"建设性"理念与实践进行初探。"建设性新闻"的兴起被视为对传统新闻价值的纠偏与重塑新闻业自身价值的探索,报道中侧重解决方案、未来导向、包容性与多样性、运用建设性采访技巧、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并赋权于民实现共同创造,因而对新闻业变革、社会进步、全球"向上向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的国情与语境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建设性"本来就是我国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实践的应有特点和必持之策,虽与西方在操作层面享有一些共同之处,追求的目标可能各有不同。但两者对于重塑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推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丛  李天舒 《东南传播》2014,(11):128-130
2014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了持刀伤人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一经发生便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西方媒体颠倒黑白,打着"专业主义"的旗号进行了失实报道。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础,以CNN、BBC、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四家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素材选取与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双重标准和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民族问题的固有模式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强国内媒体建设的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本是中国新闻人借奥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良机,然而西藏"3·14"暴力事件以来,奥运圣火所到之处竟然引发了许多我们不曾预料的不和谐,西方一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再次暴露了其充满偏见的一面,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多元文化的共存使我们这个世界异彩纷呈,但在  相似文献   

11.
郭新华  赵翔 《传媒》2021,(20):59-61,63
"第六声"(Sixth Tone)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澎湃新闻推出的一款外宣新媒体产品,通过国际化团队运营,在全球化语境及国际传播场域聚焦中国普通人的日常,运用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传播渠道,引导国际社会以平和的眼光关注现代化进程下的中国发展.这种"小而美"的中国表达传播策略,不仅区别于新华社、人民网等常用的宏观叙事,也有别于BBC、CNN等西方媒体先入为主的刻板报道,为我国媒体的对外宣传与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新闻来源、报道议题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环球时报》"关注中国"栏目,如何选择和建构境外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了分析。"关注中国"通过对新闻材料的选择和建构,呈现的图景是西方主流媒体中的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体现了支持国家利益和既有政治立场的编辑政策,在解读国际舆论上,对西方涉华报道虽有所遮蔽和凸显,但是作为一份国际新闻报,也显示了其力图听取多种声音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以其意识形态为中心设置议程,配合国际传播力优势和"扒粪"传统,使得国际舆论过度关注中国的阴暗面.面对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的偏见和"淆乱事实",中国媒体并不是没有相关报道"以正视听",但对这些声音,西方媒体习惯加上如"据中国官方辩称"、"来自中国的报道"一类的标签,将其归为可疑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伦敦奥运会上,少数西方媒体追随某些西方政客,千方百计地抹黑、扼杀中国运动员的影响,不仅降低了这些媒体的传播公信力,更丢丑的是公然在全球受众面前撕下了他们自我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操守。  相似文献   

15.
杨庆  任安 《青年记者》2008,(14):44-45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新闻帝国主义" 连日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理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是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典型表现.大致而言,国外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的谬误可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16.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单凌 《新闻记者》2008,(1):75-78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舆论垄断地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对国际事务参与程度日益加深,这种"西强我弱"的不平衡局面亟需改变.以人民币汇率这一国际金融焦点问题为例,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人民币汇率必须稳定升值,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尤其在一些西方主流媒体不断发表情绪化言论的情况下,国际舆论中形成了一个对中国不利的"舆论场".为了扭转局面,中国对外传播的媒体,尤其是英文媒体,必须在全球传媒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说明中国.  相似文献   

18.
向国际社会揭露一种放射性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引起公众对它的警惕和对使用者的谴责,形成禁止使用这类武器的舆论压力,这是新闻媒介应尽的职责。然而,遍布世界的中文媒体,在有关贫铀弹的报道中,基本上充当的是“传声筒”的角色,自主采访的新闻极少,大都是跟在国外媒体特别是欧美媒体后面。 贫铀弹报道潮起潮落。粗略地剖析一下中国媒介对“贫铀弹”的报道,不能不得出一个印象:西方媒介对贫铀弹漠不关心时,中国媒介对它也没有在意;西方主流媒介热炒贫轴弹时,我们才跟风而上。当西方媒介的注意力又转向别处,贫铀弹在中国媒体上也逐渐销声匿迹。在这里,把握新闻报道主动权的,基本上是西方媒介,中国媒介基本上是被动地“随波逐流”。 找出限制原创新闻产生的原因,以改变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期,围绕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少数西方媒体着实费心了,他们千方百计扼杀中国的冠军选手,如羽毛球混双并不是因为违反奥运规则而是因为莫须有的"消极"而被逐出比赛;再如乒乓球运动员丁宁,好端端的"四套"发球杀手锏,愣是被裁判疯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论述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以及理论缺陷,然后提出了两种相对立的观点。笔者认为,虽然这个理论备受诟病,但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笔者以西方媒体炮制的"中国威胁论"作为论证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有效性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